石景山这五年冬奥让城市更美好(石景山这五年冬奥让城市更美好)
石景山这五年冬奥让城市更美好(石景山这五年冬奥让城市更美好)谷爱凌盛赞的场地,正是北京赛区唯一雪上项目比赛场地——首钢滑雪大跳台,这座矗立于首钢工业遗址间的高大建筑,外形似一只魔幻的水晶鞋,又像一条飞天的绸带,中国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在这里有了“超现实”版本。德国《明镜周刊》也刊文盛赞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冬奥赛场的建筑典范,堪称“工业迪士尼乐园”。2月8日,中国代表团运动员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摘得金牌。赛后返回休息室,她仍不时回头打量这座带给她好运的场馆。“我真的很喜欢脚下的这片场地,这条赛道真的很棒。而且不只是我,几乎所有运动员都告诉我,这里的大跳台是他们滑过最好的场地。”谷爱凌说。随着北京冬奥会精彩谢幕,石景山区迎来“后冬奥”发展新阶段,全区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牢抓住“两大机遇”、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加快推进“三区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奋力谱写首都城市西大门建设新篇章。冰火之缘 推动城市更新北京冬奥会期间,谷爱凌
开栏语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精彩蝶变。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石景山区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认真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推动“三区”蓝图变成石景山现实。
为喜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召开,石景山融媒体中心将开设《石景山这五年》专栏,回望过去五年硕果累累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五年石景山奋勇前行的发展愿景。让我们以赶考的心态、拼搏的状态、奋进的姿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加快推进“三区建设”,用热血和汗水书写石景山新的辉煌!
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中国选手谷爱凌和苏翊鸣凌空飞舞的矫健身影已定格为首钢滑雪大跳台赛场上的永恒经典。在全世界聚焦“雪飞天”这座冬奥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的同时,石景山区这片“双奥之区”、京西福地也在冬奥健儿一次次腾空飞跃间尽情展示着它深度转型后的奕奕神采。从夏奥到冬奥,从蓄势待发到惊艳世界,石景山区不仅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赛事,更为首都城市发展和老工业区转型树立了成功样本!
随着北京冬奥会精彩谢幕,石景山区迎来“后冬奥”发展新阶段,全区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牢抓住“两大机遇”、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加快推进“三区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奋力谱写首都城市西大门建设新篇章。
冰火之缘 推动城市更新
北京冬奥会期间,谷爱凌和苏翊鸣先后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夺冠。当世界为他们鼓掌欢呼的同时,石景山、首钢园也凭借后工业风的奇特魅力不断在各类媒体平台上“刷屏、圈粉”,冬奥场馆与城市融为一体,演绎着“冰与火”的传奇。
2月8日,中国代表团运动员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摘得金牌。赛后返回休息室,她仍不时回头打量这座带给她好运的场馆。“我真的很喜欢脚下的这片场地,这条赛道真的很棒。而且不只是我,几乎所有运动员都告诉我,这里的大跳台是他们滑过最好的场地。”谷爱凌说。
谷爱凌盛赞的场地,正是北京赛区唯一雪上项目比赛场地——首钢滑雪大跳台,这座矗立于首钢工业遗址间的高大建筑,外形似一只魔幻的水晶鞋,又像一条飞天的绸带,中国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在这里有了“超现实”版本。德国《明镜周刊》也刊文盛赞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冬奥赛场的建筑典范,堪称“工业迪士尼乐园”。
不同于之前世界各地滑雪大跳台比赛场地均是临时设施,首钢滑雪大跳台从设计之初就确定要建成一座永久性设施。“它实现了竞赛场馆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整结合。”一直关注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北京冬奥会上,跟着首钢滑雪大跳台一起成为“网红”的,还有运动员背后的首钢工业遗存。首钢将时尚、绿色元素融入其中,实现工业风貌、科技文化与自然山色完美融合。原为炼铁原料区的西十筒仓成为北京冬奥组委的办公地,老工业厂房被改造成冬奥训练场馆,“功勋高炉”3高炉变身多功能秀场,老电厂改造为香格里拉酒店……外国运动员评价所说的“疯狂的烟囱”,正是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工业遗产,“十三五”时期,石景山区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对首钢原有高炉、仓库、车间等构建筑物进行创新性保护和利用,使老旧厂房工业风貌及肌理得以保留,为发展高精尖产业拓展了空间载体。石景山区因此四次获得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表彰,昔日的工业锈带蝶变城市活力秀场,成为京西独特的城市风景线和网红打卡地。
如果说首钢是因夏奥而变,那么冬奥就为其打开了重新振兴的大门。2015年7月31日,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这片沉睡的土地被重新唤醒。借助冬奥契机,首钢将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与冬奥会筹办、老工业区有机更新、绿色高端发展紧密结合,努力实现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整体塑造体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城市治理先进理念和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新地标。
精彩蝶变 焕发产业活力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后冬奥”时期,石景山区迎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景山与首钢区企联动,超前谋划滑雪大跳台、冬奥办公区、“四块冰”三大片区的赛后利用,赋予其体育休闲街区、单板与空中技巧研发中心及冬季运动展示等功能。
除了冬奥场馆,首钢园留下的各类工业遗存,天然具有科幻色彩,为高端要素集聚释放了产业空间。目前,以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中国科幻大会为带动,首钢园正聚力打造科幻产业聚集区,现已吸引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当红齐天、未来事务管理局等10余家科幻企业入驻及相关项目落地。另外,作为城市工业遗产更新样本的首钢六工汇项目也已经正式开业,工业厂房在这里将成为汇聚现代办公、复合商业空间的国际化城市复兴标杆,树立起北京城市产业更新和国际消费的新地标。
以首钢园为缩影,历经多年转型发展的石景山区已经实现精彩蝶变,城市形象焕然一新,产业活力全面迸发。站在展翅腾飞的新首钢大桥上极目远眺,成片的金融产业聚集区在长安街西延线两侧错落排开,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初具规模,中关村石景山园加快建设,文创园拓开特色成长之路,如今,以高精尖产业为带动,石景山“一轴四园”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已一步步建立起来。
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初具规模,园区建成率超过80%;中关村石景山园发展迅猛,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实现开工;新首钢园落户“体育 ”、数字创意、人工智能等实体100余家,成为中国科幻产业集聚区、元宇宙创新中心、北京市电子竞技产业品牌中心和北京市游戏创新体验区;首钢文化产业园、郎园Park获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北重科技文创园纳入市级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试点,石景山“一轴四园”产业发展新格局稳步建立起来。
近年来,石景山大力构建以现代金融为主导,科技服务、数字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色,商务服务业为支撑的“1 3 1”高精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银行保险、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特色产业集群,高精尖产业对区域经济贡献显著提高。截至2021年,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30亿元,比2016年增长38.7%,年均增长6.8%。全区二三产业占比完成了7∶3到2∶8的逆转,实现了由传统重工业区向绿色高端之城的华丽蝶变。
石景山万达银河商圈、银河商务区、京西商务中心等现代金融产业聚集区紧密围绕着长安街西延线,形成一条璀璨的“长安金轴”。随着中交资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用卡中心等优质企业落户,全国在用信用卡中,每五张就有一张出自石景山。全区现代金融业核心地位凸显,占高精尖产业收入近一半,达到市级高精尖主导产业千亿级标准。全国首笔铁矿石非标准仓单交易落地,为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做出“石景山探索”。
梦想之花不断被注入新的生机,转型之路不断增添新的光华。2021年,石景山依托首钢科幻产业集聚区、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等平台,积极培育科幻、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并开始谋划元宇宙等未来产业。
2022年,石景山区将全面落实新一轮高精尖行动计划,持续优化完善高精尖产业体系,聚焦银行保险、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科幻、电竞等产业方向,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引育一批高精尖企业和服务机构,形成一批支撑特色发展的产业集群,大幅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品质之城 促进和谐宜居
冬奥会期间,在中外媒体的镜头下,石景山秀美风景与文化景点广受关注。北京冬奥公园的大气端庄,模式口大街的古色古香,阜石路沿线冬奥景观的恢弘时尚,均被永久记录下来。
2021年9月底,千年古道模式口正式开街,沿街5处景观节点、7处精品院落和30家特色商铺同步亮相,街面经过5年整治提升呈现出崭新风貌,时尚潮流的商业业态注入其中,让这条“京西古道”重现往日繁华,成为石景山标志性文化符号。位于古街千年古刹承恩寺内的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也实现正式开馆,近十个主展厅内,展示了包括金漆镶嵌仿故宫穿云龙屏风、仿清宫花丝镶嵌腰刀、景泰蓝《万寿无疆》碗等在内的400余件燕京八绝传世精品,进一步拓展了模式口的文化底蕴。
不仅仅是模式口,过去几年,石景山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带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滚动实施改造62个老旧小区共计713栋、400万平方米,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的“石景山样本”。持续推进西黄村、北辛安、衙门口、广宁村4个重点棚户区改造,共拆除城中村、平房区及非住宅房屋建筑面积400余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1.6万余套,1.5万户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石景山区还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重点,深入打造山水灵动、文化荟萃的品质之城。全区相继完成新建和改造大型城市公园25座、社区公园21处、口袋公园与小微绿地38个,新增绿化总面积285.48公顷,改造提升绿地面积130.44公顷。
截至目前,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24.3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2.42%,均为北京中心城区首位;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9.32%,位居全市第一。随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山环水绕、绿轴穿城、绿链串园”的绿色空间格局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已经初步显现。
如今的石景山区,早已摆脱了老工业区的“灰头土脸”,真正实现了“出门见绿”“抬头见蓝”。坐拥天泰山、永定河等自然资源的浅山区,拥有丰富工业遗存、冬奥遗产,石景山这片热土如今正焕发巨大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