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江苏南部最失落城市(江苏南部最失落的城市)

江苏南部最失落城市(江苏南部最失落的城市)除了经济之外,镇江还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人汪藻在其《浮溪集》中说:“千山所环,中横巨浸,形胜之雄,控制南北”。南宋陈亮也说镇江是“连冈三面,而大江横陈,江傍极目千里,其势大约如虎之出穴,而非若出穴之虎,昔人以为京口酒可饮,兵可用”。大运河开凿之后,镇江的交通地位更为重要。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凿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可通龙舟”。大运河水系中的江南河实是京杭大运河的南段,也称江南运河。江南运河的开凿更使得富庶的江南地区与广大的北方和内地联系密切。江南运河以镇江为起点,流经常州、无锡、苏州至杭州。在这个系统中,镇江起到了连接南北的作用,是长江与运河的交汇点,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古代镇江地区日益成为东西南北物资交流的中转地。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一日(1861年5月10日),位于长江下游的重要城市镇江正式开埠,这是长江下游第一个通商口岸,也是由海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6月26日),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其中第十条规定:

长江一带各口······除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侯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

从此之后,中国对外开发的通商口岸从沿海拓展至长江沿线。后来经过一番冲突波折,最终《天津条约》各款内容又以《北京条约》确定下来,长江开放已成事实。随着开埠进入履行层面,清廷指示各省督抚:“令该公使就近与上海关公同商定,即由上海知照九江、镇江、汉口妥为办理。”

江苏南部最失落城市(江苏南部最失落的城市)(1)

《天津条约》签订

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一日(1861年5月10日),位于长江下游的重要城市镇江正式开埠,这是长江下游第一个通商口岸,也是由海入江的第一个商埠。

英国人为什么会选择镇江呢?从传统中国的经济地理视角看,镇江首先是一个水陆交通便利的要津。其航道西接金陵,东通上海,北达淮泗,南达杭州。在历史上,镇江曾经叫京口。“京口襟带江山,表里华甸,经送四达城邑”。可见,镇江自古以来就是长江边的重要邑镇,它的发展历史上主要靠航运交通,在京杭大运河尚未开凿前,长江就已赋于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江苏南部最失落城市(江苏南部最失落的城市)(2)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

大运河开凿之后,镇江的交通地位更为重要。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凿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可通龙舟”。大运河水系中的江南河实是京杭大运河的南段,也称江南运河。江南运河的开凿更使得富庶的江南地区与广大的北方和内地联系密切。江南运河以镇江为起点,流经常州、无锡、苏州至杭州。在这个系统中,镇江起到了连接南北的作用,是长江与运河的交汇点,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古代镇江地区日益成为东西南北物资交流的中转地。

除了经济之外,镇江还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人汪藻在其《浮溪集》中说:“千山所环,中横巨浸,形胜之雄,控制南北”。南宋陈亮也说镇江是“连冈三面,而大江横陈,江傍极目千里,其势大约如虎之出穴,而非若出穴之虎,昔人以为京口酒可饮,兵可用”。

江苏南部最失落城市(江苏南部最失落的城市)(3)

大运河

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溯流而上可直达南京,与扬州和南京构成了比较坚固的金三角,并成为南方重要城市南京的一道重要关卡,可谓长江下游之锁钥。正如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所说:“京口南控江湖,北拒淮泗,山川形胜,自昔用武处也,建业之有京口,犹洛阳之有孟津。自孙吴以来,东南有事必以京江为襟要之防,或疏建业之危,立至六朝时,以京口为台城户户锁钥,不可不重也”。

既然是南北水路交通枢纽,又是军事战略要地,那么镇江在传统中国的商业繁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首先,在南粮北运的经济体制下,镇江是漕粮集散中心,沙船必经之地。大运河开通之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镇江就成为漕运和贡运船只的必经之地,“舸帆林立,商业繁盛”。两宋及元代,镇江依旧是漕运中转的重要港口城市,至于明清,地位丝毫没有改变,“京口自唐为漕、輓咽喉之所”,可以说没有镇江,立国于北方的王朝政权就有断炊的风险。

江苏南部最失落城市(江苏南部最失落的城市)(4)

繁忙的运河漕运

除了漕粮转运,镇江还是南北货集散地和长江中下游物资的中转港。在镇江港,除了停泊漕船外,在非漕运时节,停泊的其它船只也很多,装载大宗货物的商船聚集于镇江,并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这些货物中有粮食、布匹、丝绸、土纱、木材、瓷器、茶叶等,其中流量最大的依然是粮食。所以,在清代,镇江米市又非常繁荣。鸦片战争以前,由于江南经济作物产区缺粮和外地粮食高产区粮食输入的原因,很多商品粮便由安徽、江西沿长江顺流而下经镇江中转江南地区。

在开埠之前,镇江也非常繁盛,是个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正因为重要的地理地位和发达的城市商业,镇江在西力东渐的时代引起了西方列强的注意。

江苏南部最失落城市(江苏南部最失落的城市)(5)

近代镇江商会旧址

开埠之后,传统商业重镇镇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人东来引发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镇江自然不会例外。镇江开埠使这个古老商业中心成为近代一个重要口岸,海关设立,洋商进入,镇江出现了华洋杂处,商贾云集,市面繁荣,商业兴旺的局面。长江航运业首先得到迅猛发展,镇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洋商、华商轮船公司,促进了镇江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但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镇江的地理优势逐渐丧失,让位于上海。19世纪下半期以来,上海在很多方面的作用渐渐地超过镇江,如漕粮的运输。另外,随着长江口岸日益增多,汉口、九江、芜湖、南京等相继开埠通商。“汉口地处长江、汉水之区,道通九省,冠盖辐辏”,成为内地的土特产和原料的集散地,九江、芜湖则是江西、安徽的门户,“芜湖被称长江之埠,皖中之坚,九江是江西物资集散中心和水陆交通中心”。原先须经镇江中转的货物开始被这些口岸分流。

江苏南部最失落城市(江苏南部最失落的城市)(6)

漕运船只

导致镇江经济地位衰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方式的变革,尤其是铁路、海运的兴起,以及运河航运的衰败。随着京汉、津浦、沪宁铁路的建成通车,贸易线路改变,镇江的商业贸易遭受更沉重的打击。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首先有一部分河北、河南的土特产改装火车,取道汉口,转输上海。1908年以后的数十年间沪宁、津浦铁路建成,安徽北部、山东、苏北等广大地区的土产,都可以运至上海、青岛出口。自19世纪70 ~ 80年代以来,由于连年内战,运河年久失修,大运河日渐断航,作为运河商都的镇江,它的衰落自然可以想见。

江苏南部最失落城市(江苏南部最失落的城市)(7)

镇江古街

开埠之后的镇江,虽然工商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始终没有能够支撑起一个城市繁荣的支柱型产业,时至今日,一提起镇江,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还只是镇江的醋,而不会想到其他类型的现代产业,这也是镇江地位衰落的重要原因,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关键还是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