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铁路旅行(100年前的铁路旅行指南)
七十年代铁路旅行(100年前的铁路旅行指南)翻开泛黄的书页,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株萍铁路旅行指南》全书分甲、乙、丙、丁四编,共45000余字。 这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见证一本《株萍铁路旅行指南》为你讲述一段烽火岁月
百年株萍铁路变迁史
半部中国铁路发展史
这是我国可查明证实最早的旅行服务出版物
这是中国近代铁路旅游兴起的早期物证
这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见证
一本《株萍铁路旅行指南》
为你讲述一段烽火岁月
翻开泛黄的书页,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株萍铁路旅行指南》全书分甲、乙、丙、丁四编,共45000余字。
甲编目前缺失严重,仅有3张介绍株萍铁路管理局门楼和标志的全景照片;乙编为规章纪要,主要介绍铁路客运、货运、包车、托运、票价等内容;丙编为各站纪要,所占篇幅最多,是全书的重点,主要介绍沿途各站的地理位置、建筑格局、各车站附近名胜古迹、特色土产等内容;丁编为萍矿纪要,记录了萍乡煤矿设备设施情况以及煤炭加工工艺流程简介等信息。
馆藏的《株萍铁路旅行指南》完好地保存了当年沿线各车站、名胜古迹等珍贵图片51张。株萍铁路的开通,让这些原本沉默于荒郊或市井之中的名胜古迹广为人知,“坐上火车去旅行”更成为了当年人们出行的一种时尚选择。
《株萍铁路旅行指南》为我们更加真实、客观、全面地了解百年变迁中的萍乡,提供了大量极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也唤起了老一辈人记忆中的浓浓乡愁。基于本书的真实性、历史性和稀缺性,《株萍铁路旅行指南》于2003年9月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株萍铁路不仅经历了中国近代旅游的兴起发展,更见证了中国革命及中国工人运动兴起并走向胜利。
1921年10月下旬,为贯彻党的一大纲领决议,时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的毛泽东经株萍铁路前往安源,播撒革命火种。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两局13000余工人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为战斗口号,经过五天的激烈斗争,迫使路矿当局签订了十三条协议。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运动,是中国工运史上彪炳史册的壮举,引发了全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1927年9月9日爆发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以1300多名安源工人为主体组成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第一个在全国举起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以此铸造和孕育出了“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
穿过历史的烟云,从1899年株萍铁路打下第一根道钉,到1937年浙赣铁路建成通车,再到2006年接入沪昆铁路;从全国首条既有线提速至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这条铁路一次次化茧成蝶。
如今全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越织越密,人们的出行也越来越便利,网络购票、刷脸进站、高铁订餐、便捷换乘、重点旅客接送等一系列服务设施和举措让旅客的出行更加平安、有序和温馨。
滚滚车轮、御风而行;窗景如诗、行似入画。回首百年,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放眼今天,红色基因融入铁路血脉;展望未来,服务记忆引领美好征程。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一百年前的前辈先行一步
编写了《株萍铁路旅行指南》
处于美好新时代的我们
应当传承和弘扬铁路服务宗旨
为擦亮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
不负韶华、踔厉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