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生是壶禅茶淡如清风(一盏清茗一洗尘心)

人生是壶禅茶淡如清风(一盏清茗一洗尘心)大耳朵牙读后说:怀有一颗喝茶品茶的心态,相信再忙乱的生活也会保有一颗宁静从容的心灵。从心开始读后说:碗中的茶就是自己,茶即我,我即茶。如你也想读《晴窗集—晓村茶话》,点击此处,邀你参与好书流传。6月8日,《晴窗集—晓村茶话》从北京出发,6月14日到达重庆书友龙玥手中,6月30日到达安徽宿州书友静水流深手中,7月9日到达山东临沂书友Mayleen手中,7月21日到达江苏淮安书友落茴手中,8月6日到达江苏东海书友惜若手中,8月18日到达南京书友查无此人手中,9月9日到达天津书友大耳朵牙手中,9月19日到达重庆书友从心开始手中。不到四个月,流传了八地。能流多久能传多远?

点击关注,这是百年孤独的第163篇原创作品,欢迎转朋友圈微信群

点击 ► 播放,音乐响起,阅读开始

人生是壶禅茶淡如清风(一盏清茗一洗尘心)(1)

《<晴窗集—晓村茶话>序》片段(题写/嘉亮

一本好书

能流多久

能传多远

6月8日,《晴窗集—晓村茶话》从北京出发,6月14日到达重庆书友龙玥手中,6月30日到达安徽宿州书友静水流深手中,7月9日到达山东临沂书友Mayleen手中,7月21日到达江苏淮安书友落茴手中,8月6日到达江苏东海书友惜若手中,8月18日到达南京书友查无此人手中,9月9日到达天津书友大耳朵牙手中,9月19日到达重庆书友从心开始手中。不到四个月,流传了八地。

大耳朵牙读后说:怀有一颗喝茶品茶的心态,相信再忙乱的生活也会保有一颗宁静从容的心灵。从心开始读后说:碗中的茶就是自己,茶即我,我即茶。如你也想读《晴窗集—晓村茶话》,点击此处,邀你参与好书流传。

一盏清茗,一洗尘心

/大耳朵牙

人生是壶禅茶淡如清风(一盏清茗一洗尘心)(2)

9月的天气,日渐凉爽,我也收到期待已久的《晴窗集—晓村茶话》,因为正赶上周末,闲来无事,便迫不及待的开始了阅读。

徐晓村老师的这本茶话小品集,读来朗朗上口,甚是亲和愉悦,仿佛面对面在对你讲述茶的古往今来,还有那些与茶有关的人和事,以及各种茶之味。让我对于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实茶对于我,既熟悉又陌生。因为我的老爸很爱喝茶,在儿时记忆中,老爸的玻璃杯中总是充斥着厚厚的茶叶,那时因为好奇曾偷偷品尝,感觉这茶除了苦,真没别的味道可言,于是对于酷爱喝茶的老爸很是不理解,觉得自己此生与茶无缘。

开始喝茶是近几年的事情,我的男友也是一位酷爱喝茶的人,他在石家庄上学期间因不喜水的味道,开始买茶叶来喝,只为掩盖水味,后来就渐渐的爱上茶了。两个人的时候就拉着我一起品茶,他最爱喝普洱熟茶,冬天的时候,用铁壶煮上一壶普洱茶,倒在杯中,在灯光照射下,那是异常耀眼的酒红色,喝上一口暖在心里,那时觉得这就是平淡生活中最真切的幸福。就像徐晓村老师说的,这就是“简单中有真味”吧。

这几年里,得幸于爸爸开的茶叶店,我也喝了不少种茶。进来的顾客无论买不买茶,老爸都很热情的招呼坐下,泡上一杯功夫茶。其实很佩服老爸,能把爱好变成事业来经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日有茶相伴,这就是幸福。

说起来我还是偏爱绿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都挺爱喝,淡淡的,自然清新的茶味,真是“平淡的苦涩中有平淡的甘爽”。然而身处忙碌的生活,也少有静下心来细细品茶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或是为了冲淡饭后的油腻感,或是为了提神,或是提前泡好一大杯茶,直接大口下肚权当白开水解渴了。茶的“清,香,甘,醇,爽,滑等等,杂糅调和,让人言说不清”的滋味,于身处忙碌中又心浮气躁的我而言自然是体味不出的。觉得自己白白浪费了这么多茶叶。

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喝茶的十八种境界:不茶、厌茶、惰茶……后面离我的境界太过遥远,就不一一列举了。茶本就是清心的精神饮品,很多人借故忙碌不愿做此种浪费时间无关紧要的事情,其实说白了,是人心太浮躁而无法静心去体味蕴含其中的人生况味。

岁月中秋,宁静不请自到,尤其在这夜深人静的晚上。感谢徐晓村老师的这本新书,感谢千岛大哥组织的好书流传活动,让我得以从忙碌中抽身出来,忘记柴米油盐,抛开纷争烦扰,想起自己已很久没静心泡一壶茶,细品其中滋味了。

也许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中未必有茶,有好茶,但若能时常怀有一颗喝茶品茶的心态,相信再忙乱的生活也会保有一颗宁静从容的心灵。

一路风景,怎忍离开

文/从心开始

人生是壶禅茶淡如清风(一盏清茗一洗尘心)(3)

非常感谢这次活动,不仅是又读了一本有关茶的书,而且有机缘分享一段美的往事。

生命有终结,绿了,枯了。一场轮回一份因缘。我常常说喜欢雨天,于是刚好,整理情绪,取一拨茶,搁案方,于雨音,心携谐,观水幻。

渐渐明白,任何事情的出现是有缘由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茶一书一知己,茶,接近了,就真的陷进去了。我又重新学习了有关茶的历史,文化,有关的茶器文化……就像是遇到婴儿般的自己,柔软。

一次回家的路上,我最喜欢坐公交车上最后一排靠窗户的位置,选好了目标,静静的靠着窗,听风闻心。每次下班回家都会路过这条河,这座桥,然而这次却是惊喜。夜色微凉,清风染染,对岸却是灯火光明,慢慢进入了思考。日和月,对与错,黑与白,白天与晚上等等,这一切的规律是自然的。虽然现在遇到了问题,很失落,我在想,光,为什么存在?爱迪生为什么要发明电灯泡?咦,我似乎有点懂了。人,活着,当你遇到不如意,生活会给你惊喜。因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不要着急,慢慢等待,当你回头时会笑出声的。

对岸的光一直存在着,那我该去寻我心里光了。

一念风景沉谁心

去年八月一个人去了内江,寻了这样一间茶艺馆“问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它给我的第一感受。然而我想分享一份“幸福”——寺院安茶。

安茶并不是一款茶,是一种安然的幸福。那日静姐去寺院有事顺便捎上我,我们去拜见了一位师父,师父安然祥和的状态给了我亲切与放松的自然感受。不时,师父与我们分享了一款不知名的生茶,她说这款茶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暗自窃喜与幸福。

茶不在于名贵,对于我来说,一款茶能让我感到幸福,没有辜负它,我就很满足了。因为我懂它。

第一泡入口香气很甜,似糯米香,红豆沙一样的美味,让我感到弥足珍贵的是它的汤似甘泉一般有鲜活的灵动气息,不是平常喝的死沉沉的甜。第二三泡之后一直给我展现的是木香味与泥土的纯香,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触摸到了心念已久的自然。大概泡了十多二十泡后我还喝到了似冰糖的纯香甘甜,慢慢地一直趋向于淡淡的,纯纯的,粘合的“至味”。

这一切现在浮于我的脑海里我却是不感相信的,就像是一场梦,与师父在寺院安静的喝下午茶。静姐说,我与师父有缘,我微微含笑,我很幸福。

我一直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却因为自己的一些欲而蒙上了一层薄雾,直到现在都是一种飘的状态。但我知道,茶于我来说,“不一样”。更多的是陪伴与无言……这一路风景太美,舍不得离开也不愿意撒弃。我慢慢地不辜负它,愿意与它一直在路上……

之前听朋友说环杯沿注水缓慢,水的激猛与柔和会影响水的味道,闲时尝试了一番。

的确,我心动了,体会了那种变化。

每入口的水就像是刚出生的婴儿,柔软了我的心,我想我是没办法来说那种体会的,给我直观的是水有平和的淡,也有显现的甘甜。

一开始,一壶水就静静的待在那里,恰时小水珠用尽全力绽放,直至消失回归最初。

沸腾的水珠就像一片荆棘,人生要经历才会圆满。

小水珠就像我们的烦恼,嗔恨心一样,你越执着,它就越顽固,但最后还是会变得柔和,也就是冷却的过程,回归平静。

如果你是一杯清澈透明的水,即使经过搅拌还是静态固然。反之不然。

嘀嗒一流转,我仍然是矛盾体。我渐渐发现自己已经走进了茶,一开始我认为是我选择了茶,而现在却觉得是茶选择了我,我舍不得离开,同时也害怕这一份执着。

茶,教会了我乐观。现在我面对一些事情时我淡然,由心的接受一切。它也给我带来了喜悦,我学会了时带微笑……茶给了我太多,有时我也很意外,我会随它笑,随它哭,我想这是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的吧,当然也包括我的朋友,家人。不过我仍然骄傲,一次不经意的选择,让我遇到了它。

一个好的茶人,应该坦诚自己的错误。台湾茶人李曙韵自己也承认常常把茶泡坏,而且不吝于把茶泡坏,因为她不想泡一种温吞的茶汤、安全的茶汤,“我常去挑战99.9%之后那个可能立马掉到谷底的茶汤。”

“这就是我的生命,我诚实对待我的生命。我希望每个人认同我,是因为我是一个真诚的茶人,而不是因为我是完美的茶人。”李曙韵如是言。

我们大多数人泡茶的时候却没有想过,碗中的茶就是自己,茶即我,我即茶。如果我们把每一次重生的过程当成自己,是否会用心呢?心还会如初柔软吗?

人生是壶禅茶淡如清风(一盏清茗一洗尘心)(4)

茶散文之经典 慢生活之真言

关于《晴窗集—晓村茶话》内容:

► 作者言:我觉得我就像一个业余的花匠,在被沥青、水泥和砖石覆盖住地面的城市里,找到了一小块裸露的土地,种上不值钱的野菊,当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时节,有人看到野菊不起眼的花瓣上阳光一般的金黄色,并因此感到一丝暖意,在我就是莫大的欣慰与幸福了。

关于《晴窗集—晓村茶话》作者:

► 徐晓村,男,1954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退休前任教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发表过“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茶文化学”等方面的论文20余篇;主编《中国茶文化》《茶文化学》两本著作;创作的52集电视记录片《中华茶苑》曾获中国教育电视台年度栏目一等奖;此外还创作过电视剧、电视专题片、纪录片30余集。发表过百余篇(首)小说、诗歌、散文。

点击关键词阅读以往作品

百年孤独

千岛,出版人,自由撰稿人。@个人qiandao1969。

文艺连萌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读《该说再见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