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资源保护措施(如何保持城市水弹性)
城市水资源保护措施(如何保持城市水弹性)在咸宁城市建设中,水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缺水喊渴”和暴雨内涝并存。如何解决咸宁“缺水内涝水脏”的难题?市委市政府给出的答案是——建设“海绵城市”。自古以来,人择水而居,城临水而建、因水而兴。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什么样的海绵城市?怎么样建设海绵城市?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为什么建海绵城市?内涝严重形象差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王恬
掌上咸宁报道
4月14日,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方网站公示的省级海绵城市试点选拔结果了解到,我市成功入选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什么样的海绵城市?怎么样建设海绵城市?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为什么建海绵城市?
内涝严重形象差
自古以来,人择水而居,城临水而建、因水而兴。
在咸宁城市建设中,水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缺水喊渴”和暴雨内涝并存。如何解决咸宁“缺水内涝水脏”的难题?市委市政府给出的答案是——建设“海绵城市”。
我市拥有128公里长江岸线,斧头湖、西凉湖等39个名录湖泊,年均向长江输送优质水量69.5亿立方米,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资源贡献城市。
同时,咸宁地处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是湖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洪涝灾害频发,重要易涝点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海绵城市’建设实际上是在为城市以前的掠夺式开发买单。只注重发展速度,不重视对自然的保护,违背自然规律,这是造成城市‘水’问题的根源。”市住建局城建科主任陈智说,我们有水环境还有待提升、水生态急需修复、城区积水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更需要建设海绵城市。
“你看,这是以前在咸宁大道拍的雨水排出口。”在城建科办公室,陈智拿出一张照片给记者看。照片上,雨水排出口的雨水呈黑色,这就是雨水冲刷路面后,滞留下来的污染物。
陈智说,过去城区地下管道施工在验收、检测这块是比较薄弱的,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两年利用机器人进入管道检测后发现,很多地方管道破损严重,导致污水漏损直接排入了河道。
曾经,中心城区管网雨污不分、黑水沟发臭的现象长期存在,不少小区排水不畅,一遇大雨就遭灾。
“以前遇到下雨,小区积水很严重,居民们要穿雨鞋,有的时候甚至只能提着鞋蹚水回家。现在一般的中雨甚至大雨,基本不会导致小区里有积水。”4月24日,咸安区温泉街道办事处和谐小区的魏阿姨说。
2000年,魏阿姨从崇阳迁至温泉,见证了咸宁城区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城区变化之大,魏阿姨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和谐小区,建成于1992年前后,有住户77户,居民238人。往年道路破损,坑坑洼洼,小雨积水,大雨内涝,不少住户先后搬离。
去年,我市开始对和谐小区进行“海绵改造”,栽植绿化,增加生态停车位,铺设雨污水管,将砂石路面改为透水砖和透水混凝土路面,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建什么样的海绵城市?
大雨时不再“看海”
4月24日,一场强降雨突袭咸宁城区。市住建委排水管理处处长黄胜强看着办公室外的瓢泼大雨面露忧色。
下午4点,雨势稍小,黄胜强走出市住建委准备查看城区排水情况。刚走出办公楼,他心里就一紧:“咸宁大道和银泉大道交叉口有轻微积水,难道是淦河水满了?”他立马赶到淦河边,发现此时淦河水位处于安全水位。
安全水位,让黄胜强心头落定,但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让他的心又提了起来:咸安区金泉湾排片区周边居民楼密集,是城区一个老积水点,不会被淹吧?
随即,黄胜强往金泉湾片区赶去。
黄胜强担心金泉湾积水是有缘由的。金泉湾由于地势低洼,一遇暴雨,积水就会及腰深,形成了一片偌大的“内海”。
约莫半个小时,黄胜强赶到金泉湾,他眼前一亮:金泉湾没有积水,更没有形成“海”。
“看来,是政府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有了成效。”黄胜强舒了口气。
什么是海绵城市?黄胜强说,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近年来,市住建局对市城区积水点进行全面排查,根据居民投诉反映最密集、最严重的积水区域,将主城区35处积水点改造列入政府投资计划。金泉湾就是其中的一个积水点。
2019年,市住建局在淦河北侧金泉湾小区修建了金泉湾排涝泵站,设置排口,将雨水排入淦河。
金泉湾已不看海,如何让城区所有积水点不再看海?黄胜强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多目标融合的系统性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是一个逐渐化解的过程。
“城市内涝不能只看表象。”黄胜强说,既要看到湿地被占用、河道被挤压,也要看到地下管网排水不畅,要综合考虑多重原因。老城区固然布局不合理、局部地势低洼,但城市基础设施薄弱、整体管网排水能力不足等问题也不能被忽略。
曾经,我市也进行过许多内涝治理的尝试,包括局部管网改造、清淤疏浚等,但收效甚微。为什么?只因那时的治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全局把控。
整个城市的“海绵建设”,不能将目光只囿于城市。
因而,我市提出了在“城乡全区域、建设全领域”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示范模式,打造沿江河湖泊城市洪涝防治示范体系,建设地热资源丰富城市可持续水循环示范系统,探索长江中游地区雨洪管理新模式、新路径。
黄胜强说,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净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里子”工程。
怎么样建海绵城市?
突出念好“六字决”
5月3日早上,景色宜人的龙潭湿地公园里,许多市民在这里运动健身,一群老年人随着音乐起舞。
“听人说,这个公园按照‘海绵公园’标准建设的。公园建得漂亮不说,下雨公园里没了积水。雨一停,我们老年人在这里锻炼也不受影响了。”72岁的焦英菊老人高兴地说。
“雨水通过透水铺装渗透到地下,或者经过植草沟过滤导入下沉式绿地、湿塘和储水模块,超标的雨水最后溢流入淦河。”市住建局城建科工作人员黄晨阳在一旁给记者解惑雨水都“去哪儿了”。
城市像“海绵”一样,“弹性”十足,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海绵城市”的这种理念已经贯穿在咸宁城市建设全过程。
海绵城市怎么建?黄晨阳给出我市建设海绵城市“六字诀”,即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终将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从而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少不了“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在城区,我市注重保护河流、湖泊、塘堰等自然海绵体,结合河湖水系、公园绿地、市政道路总体布局,构建大海绵骨架;在老城区,注重修复地下“毛细血管”,增强其雨水渗、蓄等功能。
环顾中心城区,海绵型生态水系、海绵型绿地、海绵型道路和广场、海绵型小区和单位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建设。
“我市已开工建设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95个,已完工海绵城市项目44个,在建项目51项,项目类型包括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城市水系3大类。咸宁大道、南外环道路、梓山湖新城等项目经过强降雨的考验,实现了不积水、无内涝。”黄晨阳用实例证明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
“金泉湾排涝泵站、咸高排涝泵站、师专桥洞排涝泵站,在咸宁城区随处可见海绵元素。”60岁的市民王爹爹话语中透露出“小骄傲”。
“在这里晨练,心情都是愉悦的!”龙潭湿地公园里,市民朱先生感慨,以前最怕下雨天出门了,再怎么小心,可回到家时,鞋子也是湿透的。可现在不同了,在降雨天,不管是街区小道上,还是马路人行道上,都不会有积水,我们生活的城市正在越变越好。
责编:丁婉莹
编审:向东宁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