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测绘学校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

测绘学校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低成本物联网移动监测技术与装备除正常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外,团队经常以国际国内热点临时组成兴趣小组组织专题,如在2019年新冠疫情蔓延之际,及时组成科研团队进行专项研究,形成并发布每日“图说疫情”分析报告,参与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专委会的“新冠病毒肺炎知识与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制作的中国疫情地图作为中国官方唯一授权网址每日向联合国发布,极大的提升了研究生科研热情和科研能力。由杜明义教授领衔的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由4名教授、6名副教授、5名讲师及40余名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组成的高精尖科研团队。依托自然资源部城市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是国内较早的开展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方向的团队。团队目前形成了城市运行监测与智能分析、多源数据融合与时空挖掘、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监测、多源时空数据建模与集成管理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发展了空天地一体化的城市空间信息采集、组织管理、时空分析、智

编者按: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校,百年历史名校、建筑龙头高校。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2017年获批推免攻读研究生资格,同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筑学、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40个本科专业,累计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参与了北京乃至全国诸多重大城乡建设工程,成为国家和首都城乡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

即日起,学校在校园网、官方新媒体等推出专题报道,展示学校优势特色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及教师风采,帮助广大学生及家长、社会各界了解“特色建大、创新建大、开放建大、最美建大”。

热忱欢迎有志青年报考北京建筑大学!


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介绍

由杜明义教授领衔的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由4名教授、6名副教授、5名讲师及40余名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组成的高精尖科研团队。依托自然资源部城市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是国内较早的开展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方向的团队。

团队目前形成了城市运行监测与智能分析多源数据融合与时空挖掘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监测多源时空数据建模与集成管理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发展了空天地一体化的城市空间信息采集、组织管理、时空分析、智能决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框架。团队成员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荣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3人,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检索7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发明专利30余项。

研究成果在北京重大庆典活动、重要节日及日常城市运行管理与应急指挥决策中得到应用,并推广到河北、江苏等省份,主要包括:(1)移动射频单基站的多传感器协同感知、定位、测量、执法一体化平台,解决了人工巡视信息滞后和多基站监测成本昂贵的突出矛盾;(2)建立了城市运行物联网监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体系,解决了城市管理突发问题的实时监测与预警预报,提高了城市运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3)提出了基于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技术、移动道路测量技术和无线自主网络技术的城市全息信息快速获取、处理、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多源异构城市运行及物联网监测数据的高效调度与管理

除正常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外,团队经常以国际国内热点临时组成兴趣小组组织专题,如在2019年新冠疫情蔓延之际,及时组成科研团队进行专项研究,形成并发布每日“图说疫情”分析报告,参与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专委会的“新冠病毒肺炎知识与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制作的中国疫情地图作为中国官方唯一授权网址每日向联合国发布,极大的提升了研究生科研热情和科研能力。

测绘学校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1)

低成本物联网移动监测技术与装备

测绘学校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2)

城市运行物联网监测平台

测绘学校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3)

城市交通运行监测技术与平台

测绘学校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4)

实景影像城市管理应用系统

测绘学校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5)

新冠肺炎期间团队为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专委会提供中英双版中国疫情地图

测绘学校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6)

新冠肺炎期间团队为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专委会提供中英双版中国疫情地图

测绘学校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7)

团队负责人杜明义,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院长,自然资源部城市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建筑遗产精细重构与健康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兼任教育部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信息协会理事、北京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测绘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2009年入选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2011年获得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十一五”科技贡献奖,2017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1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近年来,主持或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任务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5项,发表论文1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出版专著教材11部,获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行业学会)科技成果奖8项。研究成果在北京重大庆典活动、重要节日及日常城市运行管理与应急指挥决策中得到应用,并推广到河北、江苏等省份。

注重人才培养,作为研究生导师,培养博士后4人,博士生2人,硕士生100余人。围绕国际空间信息技术前沿,结合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率先开设“城市空间信息学”、“城市运行智能监测理论与技术”、“建筑遗产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等本、硕、博课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