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心得体会(传承泰山挑山工)

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心得体会(传承泰山挑山工)63岁的挑山工孙殿峰一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儿子孙一荣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现为博士学位,在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从事森林生态研究。他说:“挑山工行走在盘道上,心里想着的始终是山顶的方向。孩子们也深深知道,生活中只要有目标,一路稳扎稳打、踏实努力,必将能走到终点。”随着泰山建设的逐步完善和索道的建成,成批的货品已不再主要依赖挑山工。沙岭村的挑山工大都转做其他行当,有的做搞农家乐,有的养殖螭霖鱼,有的建苗圃种苗木。凭借勤劳和智慧,挑山工们摆脱了贫困,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小康生活,但是挑山工敢挑重担、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子女们勤奋学习,永登高峰。如今,沙岭村的子女们已有近百人考上大学,有的成为部队将军,有的考入北大深造,有的成为证券师,老一辈泰山挑山工为生活勇挑重担,新一代泰山挑山工的子女,也正用文化和知识挑起祖国建设的脊梁。 孙殿坤笑着告诉记

春光明媚,青山含黛,河水欢歌,泰山景区东麓山花烂漫,绿植遍野,风景引人入胜。大津口乡沙岭村 这个昔日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穷山村,今非昔比。凭借挑山的毅力和精神,沙岭村拓宽了道路,修整了村居,恢复了周明堂历史遗址,修建了泰山螭霖鱼池,青山绿水中的沙岭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心得体会(传承泰山挑山工)(1)

沙岭村坐落在周成王、汉武帝封禅泰山的古御道旁,村民们靠山吃山,自古就有了挑山工的行当。上世纪80至90年代,沙岭村的青壮年几乎都挑着扁担穿梭在泰山盘道,用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维持生活。在历代泰山挑山工队伍中,沙岭村的挑山工占80%以上,最多时候达到二三百人,沙岭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挑山村。

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心得体会(传承泰山挑山工)(2)

作为泰山“挑山工”精神的发源地,沙岭村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客人。近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红色精神寻访暨山东福彩媒体采风活动”媒体采访团造访来泰,接过省福彩中心送来的慰问品,热情好客的老一辈挑山工们也亮出了欢迎礼物。

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心得体会(传承泰山挑山工)(3)

一块宽阔的平地上,6根扁担齐刷刷摆放在地面上,两端担子上牢牢绑着两个圆鼓鼓的麻袋。“挑山到底是怎么回事,试一试才能真知道!”在沙岭村党支部书记吴传印的鼓励下,记者上前挑起了一根,按照52岁挑山工孙一顺的指导,上肩后的扁担先轻轻颠晃,调整重心,减轻麻袋的重物感。50斤的担子,起初挑着不重,但走了半分钟,肩膀就压得酸起来。挑物登山,真难!

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心得体会(传承泰山挑山工)(4)

孙殿坤笑着告诉记者,第一次干挑山工的人肩膀都会磨肿、磨破,下山腿也累得酸疼,可连着挑山三天,身体就慢慢适应了,时间长了,挑山工的肩膀磨得跟牛掌一样厚。

泰山建设离不开挑山工,更离不开沙岭村。一张干净的麻袋里,76岁的沙岭村村民陈广武取出一张珍贵的照片。泰山云步桥上,数十壮汉,簇拥一硕大轮盘,弯腰弓背,负重前行,状如蚂蚁搬家。轮盘上,陈广武手握喇叭,威风凛凛,势若将军。他是泰山挑山工里的标志性人物。

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心得体会(传承泰山挑山工)(5)

陈广武袖揩相框,往事在目:十七八岁开始跟着老人挑山,一趟从90斤逐渐加到170斤。上世纪80年代,泰山建索道、修庙宇,一砖一瓦,材料设备,都须挑上山。1982年,泰山修建第一条索道,历时三年,照片拍摄的正是挑山工们运送索道驱动轮的过程。这件重大2吨多的大家伙,原计划用直升机运输,但无人敢应。项目方无奈找到沙岭村,凭借丰富的挑山工经验,陈广武苦苦研究运输方案,召集了一百五十多名挑山工,扎起了大架,接连三天,众人喊着号子,一声只敢挪动一步,一行人浩浩荡荡过五大夫松,攀朝阳洞,穿升仙坊,登三千三百二十八级台阶,终至南天门。

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心得体会(传承泰山挑山工)(6)

随着泰山建设的逐步完善和索道的建成,成批的货品已不再主要依赖挑山工。沙岭村的挑山工大都转做其他行当,有的做搞农家乐,有的养殖螭霖鱼,有的建苗圃种苗木。凭借勤劳和智慧,挑山工们摆脱了贫困,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小康生活,但是挑山工敢挑重担、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子女们勤奋学习,永登高峰。如今,沙岭村的子女们已有近百人考上大学,有的成为部队将军,有的考入北大深造,有的成为证券师,老一辈泰山挑山工为生活勇挑重担,新一代泰山挑山工的子女,也正用文化和知识挑起祖国建设的脊梁。

63岁的挑山工孙殿峰一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儿子孙一荣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现为博士学位,在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从事森林生态研究。他说:“挑山工行走在盘道上,心里想着的始终是山顶的方向。孩子们也深深知道,生活中只要有目标,一路稳扎稳打、踏实努力,必将能走到终点。”

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心得体会(传承泰山挑山工)(7)

吴传印告诉记者,泰山挑山工是泰山部分文化的传承者,是泰山历史的见证者。作为泰山挑山工的发源地,“挑山工”精神也必将在沙岭村代代相传。当前沙岭村两委积极践行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埋头苦干、勇挑重担,走出一条符合村情民情的发展思路。

通过多渠道争取资金项目,沙岭村对山、水、林、田、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整治,村里拓宽道路,协调开通30路公交车,450亩农田实现自流灌溉。建起全国首家螭霖鱼养殖示范园区,规划泰山慢谷“渔乡沙岭”定位,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年集体增收120多万元。通过“支部 合作社 农户”形式,全村81户村民“农转渔”,螭霖鱼户均存养量5万尾,户均年收入10万元。陆续建成高端民宿20家,木屋18座,房车10辆,带动着全村螭霖鱼养殖、餐饮、住宿、服务、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产业的发展。

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心得体会(传承泰山挑山工)(8)

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沙岭村民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红利。从2012年起,村里每年支出60多万元,对村民实行中秋、春节补助,村民医疗保险,由村集体代缴。2016年,沙岭村24户52人全部脱贫,提前一年完成脱贫任务。今天的沙岭村民坚守着“挑山工”脚踏实地,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时代精神,过上了以螭霖鱼富农、以渔促旅、以旅带村的幸福新生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