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市级保护区总体规划(丝路明珠灵峪双河)
双河市级保护区总体规划(丝路明珠灵峪双河)近两年,双河市的变化是巨大的。“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一座宜居宜业的森林城市,正呈现在大家面前。9月20日清晨,双河市民三三两两来到滨河公园的如意湖旁晨练。乐曲声中,传递出幸福安逸的生活气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双河,一座有温度、有气度、有风度的新城。如今的双河市,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实现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理念。以如意花瓣为原型的景观河,承载着师市各族职工群众对如意安康的美好期许。漫步湖边,踏歌起舞的音乐喷泉,枝繁叶茂的城市生态林,让人流连忘返。森林城市宜居宜业
“喜迎党代会奋进新时代”系列报道之二
丝路明珠 灵峪双河
——双河市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掠影
双河有大美而不言,新城有气度自不凡。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双河,一座有温度、有气度、有风度的新城。
如今的双河市,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实现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理念。以如意花瓣为原型的景观河,承载着师市各族职工群众对如意安康的美好期许。漫步湖边,踏歌起舞的音乐喷泉,枝繁叶茂的城市生态林,让人流连忘返。
森林城市宜居宜业
9月20日清晨,双河市民三三两两来到滨河公园的如意湖旁晨练。乐曲声中,传递出幸福安逸的生活气息。
近两年,双河市的变化是巨大的。“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一座宜居宜业的森林城市,正呈现在大家面前。
这是五师双河市党委坚定不移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王君正同志在五师双河市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产城融合为重要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中交出的一份高分答卷。
为体现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五师双河市党委先后邀请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城乡规划设计院等10余家机构,对双河市建设共同把脉问诊,严格把控建筑色彩、风格、风貌,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进行通盘统筹,力求全面突出双河市“宜居宜业的绿色森林城市”的气质。
在城市建设中,五师双河市党委坚持把绿色作为城市的底色。去年以来,对中心城区的绿化进行了全面升级,种植乔木11万棵,灌木980万株,在72个重要点位打造了街头绿地。目前,核心城区绿化率达到50%。城市建设者下足“绣花功夫”,引绿、引水、引石进城,打造出双河市多样的美。如今,山桃花沿路开放,玉兰花香气袭人,成为人们踏青寻芳的焦点,将军山化身格桑花花海,成为了城市网红打卡地。
在城市建设中,双河市深入挖掘中华历史文化、红色军垦文化。双河市的城市建筑、园林景观、公园水系建设多以中华文化风格风貌为主;正在建设的陈列馆、图书馆则处处彰显出红色军垦文化的印记。
建好城市还要管好城市。在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双河市突出自己的特色,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看到双河市每个小区里都有标识清晰的分类垃圾箱,我感到这里和大城市接轨了。”9月20日,在双河市银河路上,外地客商杜先生对记者说。据了解,双河市已被列入兵团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垃圾分类理念的宣传和执行,代表着这座新城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已深入人心。
智慧城市 惠及民生
9月20日,记者在双河市滨河公园如意湖旁看到,陆续有市民和环卫工人进入“第5空间”内休息。
“第5空间”,是国家公厕改革后的新名称,将传统的公厕打造成为家庭空间、工作空间、社交空间、网络空间外的“第5空间”。
记者在其中一座“第5空间”看到,这里配有自动调节系统、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和引导系统,配备人脸识别免费抽纸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休息区、环卫工人驿站、餐饮、书吧、公共卫生间等功能,通过免费共享使用纸巾、热开水、雨伞、应急医疗箱、图书阅览室、手机充电、无线wifi等设施设备,为双河市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今,五师双河市已有5座“第五空间”相继投入运营和使用,另有1座正在修建。
在双河市,公交车可以电子刷卡、手机扫描APP付款,公园里有数字化休闲区,城市管理也用上了数字控制,实现了“网上办、自助办、指尖办”无接触、全天候、高效便捷的服务。
五师双河市党委用半年时间就建成了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为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到数字政府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从智慧城市到数字政府,体现了师市党委的高瞻远瞩。数字化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不仅仅是城里人能享受到这种便捷,随着数字化建设覆盖到最后一公里,每个职工群众都能享受到。”五师双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党总支书记、局长吴长华说。
第五师双河市党委将打造智慧城市作为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不断推进智慧政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产业管理等全方位各领域智能覆盖,让各族职工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网络信息服务带来的便捷。
在全面推进智慧便民举措的同时,五师双河市着力打造涵盖师市各行业领域的数据“字典”,通过数据收集、清理分析,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既让各族职工群众享受到大数据发展带来的成果,又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同时,引导政府部门运用数据思维树立城市管理模式,努力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让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清晰,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让各族职工群众享受到了智慧城市的优越性。
交通发展 联接世界
近日,博乐—双河兵地融合大道开始试通车,这将为兵地各族职工群众日常出行、商贸物流互联互通,带来便利,双方将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兵地融合大道将成为博州、五师两地的生态大道、产业大道和惠民大道,成为彰显兵地团结、惠及兵地民生的一张名片。
五师双河市党委牢牢抓住阿拉山口经济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发展机遇,持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为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保障。
今年,师市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新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约38.09亿元。其中,五师双河市—博乐机场项目于2020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道路已建成投入使用。博乐—双河兵地融合大道项目已投入试运行。双河市—九十团—精阿高速公路项目、五师双河市G219线—怪石峪公路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中。这些交通项目建成后,都将为双河市的发展注入活力。
近年来,五师双河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双河市有了自己的城市公交车、出租车。
师市采取社会化公开竞标方式引进双河市出租车、公交车公司,开通双河市城市公交、出租运营线路。目前,已投放25辆出租车、采购16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新增公交站点30处,解决了困扰职工群众的出行难题和多元化出行需求。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道路建设既事关城市面貌,又事关民生民意。
今年以来,五师双河市党委以新发展理念规划引领,各项交通工程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切实为改善民生提供保障。交通的突破,打破“出行难”带来的困境,拓宽职工群众的“生活路”,不断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职工群众转变生活方式,更好地满足了职工群众高质量、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如今,双河市距博乐飞机场、博乐高铁站、阿拉山口口岸车程均在半小时之内。丝路明珠、灵峪双河,已实现与世界联接的梦想。
(记者 申玲)
来源 | 第五师双河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 | 王涵
责任编辑 | 李海霞 李芳芳
执行主任 | 毛艳
审核 | 何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