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将迎高峰(封面评论清明假日旅游市场)
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将迎高峰(封面评论清明假日旅游市场)节假日旅游市场的回暖,一方面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及其催生的信心回归,另一方面则要看公共职能部门、景区运营方所采取的针对性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能不能在“防疫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提供安全可靠、忙而不乱的景区游览方案,这是巨大的考验。尽管我们说,在疫情结束后,旅游市场将会随即正常化,但在此之前,如何挺过最艰难的时刻,还是要看相关方面的各展其能。【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蒋璟璟
据中新社,4月7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0年清明节假日旅游市场研究报告》,经综合测算,2020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同比减少61.4%;实现旅游收入82.6亿元,同比减少80.7%。国内游客满意度指数为88.8,达到历史高位水平。
在疫情防控依旧吃紧的当下,这个清明小长假旅游市场的表现是合乎预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假期的旅游市场,依旧是试探、试水性质的,指望数据大幅回升并不现实。事实上,我们看到,不少游客和景区,都通过这个特殊的契机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如何安全的、放心地出行和出游?如何平衡好经营与防疫?各方都在寻找答案。
这个清明,同比接待总人次、旅游收入等指标,同比都明显下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假期期间某些代表性的样本事件还是足可提振信心的。比如说,黄山一度人数爆满不得不紧急限流。类似的案例最直观说明了,公众的出游需求是强烈的,“报复性旅游”是可以期待的。只是现实情况是,各地景区目前还不能完全承载“游客的井喷式释放”,种种主动的降温、限制举措实属无奈也是不得不为。
节假日旅游市场的回暖,一方面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及其催生的信心回归,另一方面则要看公共职能部门、景区运营方所采取的针对性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能不能在“防疫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提供安全可靠、忙而不乱的景区游览方案,这是巨大的考验。尽管我们说,在疫情结束后,旅游市场将会随即正常化,但在此之前,如何挺过最艰难的时刻,还是要看相关方面的各展其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