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天王殿的前面是三座小桥 ,两边的桥分别连接焦公亭和茗公亭 ,中间是定慧桥。焦公亭定慧寺山门,一对明代石狮镇守大门。门楣上“焦山定慧寺”为定慧寺铭山大师亲手所书,两旁书“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这里所说的圣人不是孔子 ,而是焦光。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是汉代御寺,原名普济寺,宋朝时称普济禅院,元代改成焦山寺 ,清康熙南巡焦山时改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和“寂照又融,定慧均等”之意。定慧寺的规模宏大,明时期为鼎盛时期,在佛教禅寺庙中有着显赫地位。茗公亭

原创:褚丽君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1)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2)

悠悠长江下游古城镇江东北角有一宝岛名曰焦山,因其满山青翠,宛若璧玉 浮江,被誉为江中“浮玉”。这就是镇江焦山风景区,它是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是国家五A级旅游区。位于镇江西北的大江中,占地八十七公顷。是镇江市三山中唯一不与陆地连接的浩瀚万里长江下游中四面环水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绿色岛屿。游人购买景区门票后要从与焦山隔水相望的象山码头坐摆渡船才能上到焦山岛上。焦山岛春夏 秋三季满山苍翠,在璧波万顷的江水中飘然欲动,并以中流砥柱的雄浑气势而令人神往。焦山不仅以其雅致幽静古朴的自然景观见长,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有闻名中外的东汉御寺定慧寺,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镇江人民英勇抗击英的古战场焦山炮台等,给神奇美丽的风景区增添了无穷魅力。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3)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4)

山门主体建筑为仿明清风格的牌楼,高12米,四柱三门,飞檐翘角,门楣上刻有二龙戏珠、蝙蝠、麒麟等吉祥而又寓意深刻的图案。正面额枋“焦山胜境”是焦山定慧寺原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题,背面额枋“汉晋遗风”乃原金山寺主持、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慈丹书。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5)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6)

山门照壁的前面是“庄严国土”背面是“利乐有情”,此为佛教的重要礼念,劝渝人们要回归本心净土,心存慈悲,与人为善。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7)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8)

定慧寺山门,一对明代石狮镇守大门。门楣上“焦山定慧寺”为定慧寺铭山大师亲手所书,两旁书“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这里所说的圣人不是孔子 ,而是焦光。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9)

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是汉代御寺,原名普济寺,宋朝时称普济禅院,元代改成焦山寺 ,清康熙南巡焦山时改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和“寂照又融,定慧均等”之意。定慧寺的规模宏大,明时期为鼎盛时期,在佛教禅寺庙中有着显赫地位。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10)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11)

茗公亭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12)

焦公亭

天王殿的前面是三座小桥 ,两边的桥分别连接焦公亭和茗公亭 ,中间是定慧桥。

过了桥便是天王殿,重檐歇山式的古建筑,红柱黄墙,风格古朴,殿门上悬“定慧寺”红底金字牌匾,墙上刻有“横海大航”四个字,寓意焦山像一艘在滚滚长江中航行的大船,正在乘风破浪,将广大僧众渡到幸福清平的彼岸。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13)

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气势宏伟,大殿的屋顶为明朝时期修建的木结构藻井顶 ,整个屋顶全部是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藻井的图案及屋顶的彩绘全部是宋朝时期的,金碧辉煌 十分壮观。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14)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15)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16)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17)

焦山原有镇寺塔 万佛塔,元代大德十一年(1301)建成,毁于明初弘治元年(1488)。现为一座仿明清风格钢混结构佛塔,1999年落成开放。七层八面,塔高42米,上有天宫,下有地宫,塔内供奉万尊佛像,每层四门相通,回廊相连。塔身一面写着“中流砥柱”一面写着“海不扬波”。塔刹高9米,为锡青铜铸,配有现代照明设备。门楼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夜间天宫会放射出八柱光芒,为过往船只指引迷津。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18)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19)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20)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次上焦山,留下大量诗词和楹联匾额 ,现今收集到的乾隆在焦山作的诗文有35首,楹联13对,匾额12幅,现存御碑八方,由此可见焦山在乾隆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御碑亭中的石碑是乾隆皇帝第五次(1780)年巡幸焦山所作,碑阴阳两面均刻诗,碑四周及底座篆刻云水纹浮雕,刻工精湛。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21)

焦山碑林又名宝墨轩,为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收集了东晋以来历代碑刻四百余方,仅次于西安碑林 ,是江南第一大碑林,所以焦山也被称为“书法之山”。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22)

碑林中最为珍贵的是这方魏法师碑。魏法师碑全称《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立于唐凤仪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镇江目前唯一较完整的初唐石刻,也是国内罕见的初唐石刻之一。是研究道教历史以及李唐政治与道教关系的重要实物 。被清代金石家誉为“初唐妙品”。该碑于一九六一年由丹徒华阳迁移至焦山碑林。魏法师碑计2500字,字体工整,线条劲健,是典型的初唐时期楷书面貌。

魏法师名降,任城人,贞观九年被皇上召见,后赐与他地圌山之仁静观修道,享年82岁。他的门人弟子为之立碑,由当时的中书右史、崇文馆学士胡楚滨篆文,清河张德言书,东海徐秀仿刻,刻工满通篆刻。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23)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24)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25)

在回廊东侧的池塘后面有幢古典建筑,门额为《瘗鹤铭》。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被称为碑中之王的旷世奇碑《瘗鹤铭》就陈列于此。我国有“二铭”即南有《瘗鹤铭》北有洛阳《石门铭》。唯有《瘗鹤铭》最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是隶书发展成楷书过程中的著名石刻之一。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26)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27)

从江中打捞上来的五方《瘗鹤铭》石刻。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28)

六朝《瘗鹤铭》原刻于焦山西麓悬崖上,后因山石崩塌墜落江中达七百余年。清康熙五十二年陈鹏年募工打捞,得到五方。现存九十三字(其中十一字不全),《瘗鹤铭》行笔雄健,方圆并举,体势开张,结字错落,富于变化。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称之为“大字之祖”。据镇江早期志书唐代《润州图经》所载,《瘗鹤铭》为王羲之所著。

关于《瘗鹤铭》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一次途经镇江来到焦山,看到一对仙鹤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王羲之看得入迷,心想如果我写字也如此,那么字也一定会更好的。于是他向养鹤人提出用自己的书法作品来交换这两只鹤,和尚答应了,王羲之与和尚说好,等他出去办完事情再来领走这两只鹤。谁料到当王羲之再次来到焦山时,和尚告诉王羲之这对仙鹤在他走后不久便死去一只,没多久另一只形单影只的仙鹤也追随伴侣而去, 自己只能用彩色丝帛裹着把它们埋在了焦山上。王羲之听后十分感伤, 他爬到山上只看到一座小小的坟丘,独自面对浩浩荡荡向东而去的长江,于是怅然提笔 写下了这篇千古不朽之作《瘗鹤铭》。

《瘗鹤铭》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镇江历史文化遗传中的明珠。一千多年来它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它的研究、探讨、辩论几乎贯穿整个中国书法史,至今未有定论。《瘗鹤铭》石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异采。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29)

吸江楼原为亭,宋代建于东峰顶,亦名望江亭 ,诗人陆游誉为“最为佳处”。明弘治年间移建西峰,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复建,塑四面佛像,又称四面佛亭。同治十年(1871)常镇通海道沈秉成(1823--1895)年重建为楼,并写《吸江楼记》。1989年春,按二层八角形设计重建,园林学家陈从周题楼名,沈秉成孙沈迈士为楼题《江山胜概》匾。因建万佛塔,1999年按原样移建于塔东侧。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30)

壮观楼,又名坚柏亭,位于西南山腰,明天顺八年(1464)镇江知府姚堂初建,取唐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句命名。正德三年(1508)重建,清代乾隆年间改建亭为六角形, 柱上刻有三副楹联,极富文采描绘焦山美丽景色,亭旁原有六朝柏。1978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此题诗并与茗山法师唱合传为佳话。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31)

三诏洞,又名焦公洞,高阔各为4米,深约6米 ,洞前沿山筑屋一间。焦公即东汉末年隐士焦光,原籍河东,今山西,避乱流落江左。焦光学问高深,不愿意做官,隐于此樵柴为生,自食其力。他精通医术,经常为渔民看病。相传汉献帝暮其高名,曾三次下诏请他出来做官,但焦光三诏不就,后人仰其高风,改山名樵山为焦山,称此洞为三诏洞。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焦光后裔焦尔光重修。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32)

焦山上几百年树龄的古银杏树。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33)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34)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35)

焦山古炮台为江防要塞,炮台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南北长约77米,东西长约55米,由八个炮台,一个弹药库和营墙,营门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657平方米,建筑面积2163平方米,1845年重建,并在山顶增加明台一座。炮堡呈马蹄形,以条石为基,用圆木为骨,用粘土, 细沙,石灰配以糯米汁分层夯筑而成,异常坚固。1912年10月20日孙中山先生来此视查。整个炮台呈暗堡式,每个炮堡内设大炮一门及小型弹药库一座,另在炮台南门建有大型弹药库一座,保存完整。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炮台遗址之一。

焦山古炮台是镇江人民反抗外敌侵略的实物见证。焦山炮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镇江抗英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期一直沿用。

1842年,英军发动扬子江战役,意在西进镇江,切断运河,占领南京,扼住清政府的咽喉。7月15日,英舰弗莱吉森号进攻镇江,遭到焦山炮台守军和东码头(象山)守军的猛烈还击,英军遭到重创,但终因实力悬殊,焦山守军全部牺牲,21日镇江失守。革命导师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镇江保位战。他说“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镇江)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抗日战争时期 1939年12月9日,日军驾驶十九只橡皮船强登焦山,均被炮台守军击退,后炮台遭日军轰炸。焦山古炮台遗址1976年被发现,经过多次抢修性保护工作,现已是江苏省重点保护单位。焦山古炮台的存在,使得焦山不仅仅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江中浮玉,书法之山 , 还染上了一抹英雄主义的悲壮色彩。

看着古炮台遗址,想象着当年激战的惨烈,心中悲愤不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军舰横行在中国的内河,占我国土 ,杀我国民,中国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今天的中国屹立东方,祖国繁荣昌盛,如果有谁再胆敢侵犯我的祖国,迎接他的只有灭亡!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36)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37)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38)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39)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40)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41)

走在这秀竹葱翠,梵音缈缈的山中,一边是刻满诗词的悬崖,一边是大江东去的长江,感叹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奋勇抗击外敌侵略的不屈精神 ,更为祖国今天的强大骄傲,这是我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祖国,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 者 褚丽君

2023年4月20日

镇江一日游焦山(铁兵游记江中浮玉)(42)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公众号

编发:铁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