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宣传(如何在城市治理中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宣传(如何在城市治理中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先生做题为“全球价值链绿色低碳化与城市响应”的发言。全球价值链向绿色低碳化升级已成为既定事实。全球价值链绿色低碳化概念的出现,丰富了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内涵,生产的可持续性、安全性、绿色低碳化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包容性发展等都变得日益重要,社会责任和环境友好等概念被广泛用于企业绩效的衡量,在国际贸易和价值链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价值链绿色低碳化升级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与动力。城市尤其是国际城市在全球价值链绿色低碳化进程中应发挥积极促进作用,要制定和实施绿色低碳价值链战略,建立政策与机构支持框架;要加强监管与市场手段结合,逐步推进价值链绿色低碳化进程;还要推动绿色低碳价值链理念融合,充分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广州样板与经验。毛艳华在主题发言环节,发言嘉宾们分别从低碳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地方参与、
11月12日下午,2021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之分论坛六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城市治理”为主题,在广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举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城市治理紧密相连(以下简称“SDGs”),来自全球城市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实践,分享交流城市治理经验,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该场分论坛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承办,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主持。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发表致辞,他表示新型城市智库正在日益成为城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表征。城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高水平的新型智库,智库也应当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积极主动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的演化趋势和客观要求,全面融入决策、全面服务决策,高质量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高标准建设运作重大合作平台,高水平举办重大学术活动,基本上形成了与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供需相适应、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决策咨询服务、思想舆论引导、国际交往传播等重要功能。
张跃国现场发表致辞
后疫情时代城市的发展更需要绿色转型
在主题发言环节,发言嘉宾们分别从低碳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地方参与、创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层面发表了精彩的观点。
科比·布兰德
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ICLEI)副秘书长、非洲秘书处主任科比·布兰德女士通过视频的方式就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绿色机遇发表主题演讲。她指出后疫情时代城市的发展更需要绿色转型,从而推动绿色经济复苏。要因地制宜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注重本土化落实,细化到政策文件之中,贯彻到具体的政策实践里。城市是具体落实SDGs的主要行动者和贡献者,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需要城市各层面的绿色转型、因地制宜地带动城市发展。宜可城积极推动SDGs和指标的本土化,推动城市建立一个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的框架,在该框架内,城市和地方政府的现有努力可以被视为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
毛艳华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先生做题为“全球价值链绿色低碳化与城市响应”的发言。全球价值链向绿色低碳化升级已成为既定事实。全球价值链绿色低碳化概念的出现,丰富了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内涵,生产的可持续性、安全性、绿色低碳化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包容性发展等都变得日益重要,社会责任和环境友好等概念被广泛用于企业绩效的衡量,在国际贸易和价值链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价值链绿色低碳化升级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与动力。城市尤其是国际城市在全球价值链绿色低碳化进程中应发挥积极促进作用,要制定和实施绿色低碳价值链战略,建立政策与机构支持框架;要加强监管与市场手段结合,逐步推进价值链绿色低碳化进程;还要推动绿色低碳价值链理念融合,充分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广州样板与经验。
姚宜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所副所长姚宜研究员以“创新推动中国城市迈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进行发言。她指出,城市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而创新则是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支撑力量。从全球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转型实践来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行为可分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社会创新、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等类型。中国城市从转变发展理念、制定制度法规、开展地方实践、促进全民共识等方面的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她指出,随着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城市共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城市在推进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中需要更清晰地认识城市创新的效率与效益、城市创新的科技和治理路径以及城市创新中的公众参与等问题。
应盛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国家官员应盛先生作了题为《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动能,促进城市治理更高质量发展》的发言。自2015年提出以来,SDGs成为了人类共同的愿景,既是世界各个国家之间达成的社会契约,也是人类最为艰巨的挑战。SDGs的成功实现与否在乎城市能否完成规定的任务,城市将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他指出,在后疫情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城市的发展模式。新冠肺炎疫情对城市和社区造成了严重破坏,现在是重新审视地区、城市、社区和建筑如何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时候了。在接下来的城市治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安居乐业、问题发生器、创新生活实验室、创新“观摩场所”和高密度协同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要抓好人本化、数字化和低碳化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治理更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案例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季文研究员以“美丽古都”南京的可持续发展为例,阐述了新时代“人民城市”的发展方向。他提出,城市是以人为主体而存在的,可持续发展以代际循环为前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代又一代人民健康、幸福地生活于城市这一复合体之中。“人民城市”核心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以“人”为目的、以人力资本为导向的“人民城市”发展模式是城市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和良性进化,是城市发展动能的转型升级,带动了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南京以“美丽古都”闻名全球,是“人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美丽古都”南京正在开展可持续发展“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是以城市发展成果共享为目标的追求,同样也是城市共同富裕实践的新探索。
薛杰
第五届广州奖技术委员会成员、巴黎建筑学院教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顾问薛杰先生以杭州法国村项目建设为例,结合《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社区设计综合指南》,探讨城市建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认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城市治理密不可分;联合国环境署提出的《可持续社区设计综合指南》将给城市治理,特别是社区规划和管理带来重要的转变,包括推动社区最大化实现零碳排放,建立绿色循环经济,为后疫情时代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推动先进经验在世界各地的扩散等。杭州梦想智能小镇法国村项目是中法两国团队多年来传承和创新中法传统文化、价值观和原则,实现和谐融合的成果,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以绿色和自然为中心的解决方案,结合人工智能和前沿科技创新,为中国提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可复制零碳生活区试点工程,荣获了2021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
黄鼎曦
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鼎曦先生从广州的实践出发,就SDG导向的城市发展评估提出思考与展望。他指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第11项目标就涉及可持续城市和社区。2016年10月联合国“人居三”大会通过的《新城市议程》,以及随后发布的《基多宣言》和《基多行动计划》,推动SDGs综合实施和本地化,尤其是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为各地区和城市建设包容、韧性的城市提供了规划的框架、发展的基石。他介绍了人居署城市繁荣指数(CPI),以及SDGs在地方化过程中的监测机制和现存评估中的技术难点。地方政府向联合国提交以落实SDGs为主题的地方自愿陈述(VLR)有助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长远规划和战略,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同时帮助世界其他地区和城市共享绿色发展经验,激发城市创新。
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成昆教授从澳门可持续城市竞争力在湾区的位次谈起,分析了构成其可持续竞争力的要素,并结合澳门的产业结构演进,依次说明澳门的经济波动性、社会多元性和环境韧性;接着梳理了澳门博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澳门政府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及学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他认为,澳门的环境韧性较高,而产业结构单一引致的经济波动性掣肘了社会的多元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于对内的产业多元和对外的区域深化,而在这个过程中以绿色金融或可持续金融切入,既可聚焦现代金融业而利于产业结构多元、亦可深化区域金融合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