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郑渊洁皮皮鲁(童话大王郑渊洁)
童话大王郑渊洁皮皮鲁(童话大王郑渊洁)从那之后,郑渊洁经常泡图书馆,一边学习别人怎么写儿童小说 ,一边向报社投稿。1978年4月,郑渊洁憋足了劲终于写出了处女作《壁虎和蝙蝠》,随后寄给了儿童期刊《向阳花》杂志社。不久后,郑渊洁意想不到的收到了这个杂志社编辑于友先的亲笔信,信中勉励郑渊洁“给孩子写作是了不起的、大有作为的事”。从此,这句话如同一抹阳光,照亮了黑暗中摸索的郑渊洁,他的儿童小说创作之路自此开启。郑渊洁思来想去,最终想到了写儿童小说,要当一名让人羡慕的作家,难不成儿童小说比自己上小学的的检讨还难写吗?再说现在是计划生育时期,一个家庭一个小孩,这简直是做儿童读物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辍学后的郑渊洁,15岁那年去当兵,谁知道自己碰到了狗屎运,在部队里专心干一件高大上的活——修飞机。也就在这个时期,他认识了小自己两岁的阎维文,并成为了好朋友。郑渊洁复员后,被分配到北京一家仪器厂当工人。工作内容简单又轻松,就是看水泵开关,上班时候
郑渊洁,1955年6月生于石家庄一个军人家庭,作家。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郑渊洁的父亲郑洪升被下放,郑渊洁被迫转学到干校的子弟小学,但却因为自己写了一篇作文,导致被直接开除。
当时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调皮的郑渊洁偏偏要剑走偏锋,把作文写成了《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老师阅罢大怒,罚12岁的郑渊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说出“郑渊洁是班上最没出息人”,但郑渊洁觉得自己作文观点新颖,是老师不会欣赏,越想越气,于是他掏出兜里的炮仗,直接就在教室里点响了。
后来,郑渊洁的父亲来到学校求情,但依然没有改变儿子被开除的结局。父亲无奈的说:“不上学就不上吧,我自己教你。”
辍学后的郑渊洁,15岁那年去当兵,谁知道自己碰到了狗屎运,在部队里专心干一件高大上的活——修飞机。也就在这个时期,他认识了小自己两岁的阎维文,并成为了好朋友。
郑渊洁复员后,被分配到北京一家仪器厂当工人。工作内容简单又轻松,就是看水泵开关,上班时候按绿的,下班了按红的,而且工资比较高,每月47.5元,这可把郑渊洁高兴坏了,心想这么高的工资,可以找个女朋友过日子了。然而找女朋友并不是说自己想找就能找到的,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知识分子,人家还嫌弃他小学没毕业,没几天就拜拜了。
这件事对郑渊洁的触动比较大,让他第一次有了危机意识,光有钱还不行,还需要有学历、以及一个让人看得起的工作。
郑渊洁思来想去,最终想到了写儿童小说,要当一名让人羡慕的作家,难不成儿童小说比自己上小学的的检讨还难写吗?再说现在是计划生育时期,一个家庭一个小孩,这简直是做儿童读物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从那之后,郑渊洁经常泡图书馆,一边学习别人怎么写儿童小说 ,一边向报社投稿。1978年4月,郑渊洁憋足了劲终于写出了处女作《壁虎和蝙蝠》,随后寄给了儿童期刊《向阳花》杂志社。不久后,郑渊洁意想不到的收到了这个杂志社编辑于友先的亲笔信,信中勉励郑渊洁“给孩子写作是了不起的、大有作为的事”。从此,这句话如同一抹阳光,照亮了黑暗中摸索的郑渊洁,他的儿童小说创作之路自此开启。
郑渊洁慢慢写出了名气,经典的《魔方大厦》在16本刊物上连载后,杂志社赚的盆满钵满,郑渊洁也开始大红大紫。报社赚了,但郑渊洁还是拿着那一千字两块钱的稿费,当提出涨稿费时,报社却说:杂志又不只有你一个人的文章,你怎么能说销量是你带起来的?
郑渊洁由此陷入改变合作方式的沉思之中。
1985年,春节回家的路上,他带着儿子郑亚旗第一次坐软卧。儿子看到车厢里一个人拿出一包方便面泡着吃,简直看傻了眼,儿子问这是什么,那人一脸鄙夷的说:公仔面,泡水就能吃,香港买的。
本来一句无心的话,却深深刺痛了郑渊洁。写了这么多年的稿子,自己连包公仔面都不认识,更舍不得买这么高档的东西。下火车时,一位自称山西团的记者追上来,想向郑渊洁约稿,而郑渊洁早就吃够了约稿的套路,直截了当的问记者:你想发财吗?记者懵圈了,于是郑渊洁说想合作办专刊,但需要人投钱,首次提出只拿版税的合作方式。没想到这样大胆的瞎摸乱撞,对方居然同意了。
随后,郑渊洁和对方经过深入洽谈,计划由对方拨款,共同创办专刊《童话大王》,郑渊洁也是断了自己的后路,一下就签了30年的合约,好在三年后,《童话大王》大火,月销量突破一百万之多。后来的郑渊洁每每提及此事,无不高兴的说自己经济头脑好,他开玩笑的说:“我爸是山西人,我妈是浙江人,我就是钱庄和票号的结合。”
郑渊洁就这样顺风顺丰到了90年代末,直到有一天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这个打击便来自极具权威的央视《今日说法》。
郑渊洁《仇象》出版到第7部时,突然被《今日说法》的节目点名批评,那时撒贝宁刚进央视没多久,直面批评郑渊洁的童话作品里“充满了少儿不宜的内容”。该节目的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随后有人直接写信给媒体,怒斥郑渊洁毒害下一代,紧接着部分学校也陆续封杀了郑渊洁的书。
郑渊洁自己觉得很冤枉,他认为性教育非常有必要。“早早跟他们解释清了,孩子们知道了是怎么回事,反而就不会好奇了。”但说归说,权威点评不是开玩笑的,在后期的作品发行中,杂志发行量直线下跌。
打这之后的十几年里,郑渊洁都很不待见撒贝宁,不管什么活动,有撒贝宁没他,有他没撒贝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纠结也慢慢被淡化了,随着时代的发展,郑渊洁的很多作品也呈现在了大众面前,不得不说文化层次不高的郑渊洁,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笔耕不辍,最终以实力成就了“童话大王”的美誉。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