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城洛杉矶西海:17世纪乌托邦城市的瑰丽幻想
天使之城洛杉矶西海:17世纪乌托邦城市的瑰丽幻想Ivan Leonidov Sketches for City of the Sun (1940s-1950s)接着,作者借船长之口对城墙和城市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可以得见其扎实的工程和建筑学功底。城市里充满了宫殿、连接的长廊和回廊以及拱门。宫殿由大理石的台阶抵达,拥有内部和外部的回廊,房间非常漂亮,在凹凸的隔板上有窗户,并且被装饰华丽的墙壁隔开。依次类推,经过类似的空间和墙壁,将宫殿围起来,并装饰着供人行走的画廊,沿着其外侧延伸,并由圆柱支撑,直到到达最后一个环路为止。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建在一座高大的山丘上,山丘从广阔的平原上升起,但是城市还延伸到山丘的底部之外一定距离,其大小足以使城市直径是2英里(3.22千米)以上,因此其周长约为7英里(11.27千米)。但是,由于山峰具有坡度的形状,这座城市的直径比在平原上建造的直径还要大。因为城市建立在山丘上且处于温和的气候环境下,这里的环境
太阳之城“Civitas Solis”是意大利多米尼加哲学家汤玛索•坎帕内拉(Tommaso Campanella)的哲学著作。这是一项重要的早期空想主义著作,于1602年由意大利语撰写。
作者坎帕内拉(Campanella)生活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年代,且是逻辑和物理专业的出身,他构想了第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体系,这使“太阳之城”变得重要,因为它是所有后来的理想社区的典范。在作品中,他以一位热那亚船长同一名医院骑士团大师之间的对话来讲述了故事和描绘了“太阳之城”。
Ivan Leonidov Sketches for City of the Sun (1940s-1950s)
故事是这样描述的:热那亚船长在航行的过程中,被迫在一处地方登陆,上岸后他发现自己身处于一块位于赤道正下方的大平原上(很可能是苏门答腊岛),并且遇到了很多男女人群,但互相听不懂语言,于是他们便带船长来到了一座城市,就是太阳城。
太阳城概览
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建在一座高大的山丘上,山丘从广阔的平原上升起,但是城市还延伸到山丘的底部之外一定距离,其大小足以使城市直径是2英里(3.22千米)以上,因此其周长约为7英里(11.27千米)。但是,由于山峰具有坡度的形状,这座城市的直径比在平原上建造的直径还要大。因为城市建立在山丘上且处于温和的气候环境下,这里的环境十分有利于居民身体健康,且空气也更加干净。
Ivan Leonidov Sketches for City of the Sun (1940s-1950s)
整个城市被分为七块,每一块都由圆环形的围墙环绕,并以七个行星的名字命名。从一个环到另一个环的路径是通过四个街道和四个门,它们分别朝着指南针的四个方向。此外,它的结构如此坚固,以至于如果第一个圆环被冲破,它必然需要两倍的努力来冲进第二个圆环;在随后的每种情况下,力量和精力都必须加倍;因此,想要占领这座城市的人必须照原样攻打七次。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即使第一堵墙也无法被占用,土方工程的厚度如此之大,并且它的可靠之处在于它有各种胸墙,塔楼,枪支和沟渠。
接着,作者借船长之口对城墙和城市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可以得见其扎实的工程和建筑学功底。城市里充满了宫殿、连接的长廊和回廊以及拱门。宫殿由大理石的台阶抵达,拥有内部和外部的回廊,房间非常漂亮,在凹凸的隔板上有窗户,并且被装饰华丽的墙壁隔开。依次类推,经过类似的空间和墙壁,将宫殿围起来,并装饰着供人行走的画廊,沿着其外侧延伸,并由圆柱支撑,直到到达最后一个环路为止。
Ivan Leonidov Sketches for City of the Sun (1940s-1950s)
整个城市由环形的布局构成,层层递进,第二层比第一层要窄一圈,装饰着供人行走的画廊,沿着其外侧延伸,并由圆柱支撑,直到到达最后一个环所在的山顶为止(从描述来看这座城市的结构非常类似圆锥形,或者说像电影指环王3里的米纳斯提利斯,更像“贡多林的陷落”里的隐秘之城贡多林,不知道托尔金是否有从这里受到过启发)。
在山顶上是一个相当宽敞的平原,在其中间有一座以奇妙的艺术品建造的庙宇。寺庙是圆形的。它没有围墙,而是搭建在厚实的柱子上,有着精美的分组。它拥有一个非常大的穹顶,在中心格外小心地建起,此外还包含另一个小穹顶从大穹顶的中升起,在其中是一个螺口,就在开在祭坛上方。寺庙中间只有一个祭坛,四周被圆柱围成一圈。寺庙本身的空间超过350步。在这些多列柱子之间,有用于散步的画廊,有漂亮的人行道,在墙上的凹处,装饰着许多大门,且那里有固定的座椅放在里面的柱子之间。在祭坛上没有其他的东西,只有一个大的地球仪,上面绘有天体,还有另一个地球仪,上面绘有地球。此外,在穹顶中,可以看到从天上所有的星星,它们的专有名称和影响地面事物的能力都用三段小经文标出。除此之外,寺庙的人行道上也布满了宝石。(从这里可以看出该城市非常崇敬科学)
Ivan Leonidov Sketches for City of the Sun (1940s-1950s)
在庙宇的顶部,有几个小巧漂亮的房间围绕着小穹顶,在外墙和内柱或拱门上方的水平空间后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房间,共有四十九个牧师和宗教官员居住在此。可旋转的旗帜从较小的圆顶上伸出,这可以表明风向以及现在是哪个季度。旗帜上标有多达36个数字,而祭司们知道不同类型的风带来什么样的年份以及陆地和海上天气的变化。此外,在旗帜的正下方总是有一本用金字母书写的书。
城市构架:科学,公平
因为城市非常崇尚科学和知识,因此遍布着充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比如,彩绘的墙壁和幕布上都描绘着各类知识,因此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参观和游览中学习,知识并非藏在图书馆内,而是公开的。这种方式进行可视化可以促进更快,更轻松和更有效的学习形式,因为它与记忆的艺术息息相关,强调了图像性的唤起力量。从小到大,孩子们在这种知识的舞台上活动,经过适当的指导和正确的路线安排,使他们像玩游戏一样快乐地学习,而无需费力或痛苦。
城市的每个圆环围绕的区块都有着不同的知识主题,第一个是数学,在内墙上完整描绘着涂有颜色的数字和各类符号,并整齐的书写着定义和命题;第二个圆环主题是自然地质,内部布满了有关各种各种宝石和矿物质,金属的绘画,以及它们的来源、质量和强度以及有关气候,水系的解释;第三个圆环则所有不同的植物、草药和水生生物;第四个圆环则绘有各种鸟类和爬行动物,包括其性质,大小,习俗,颜色,生活方式等;第五个圆环内部描绘了各类地球上的大型动物;第六个圆环的内部则装饰着各种机械艺术,以及各类乐器的使用方式。
Ivan Leonidov Sketches for City of the Sun (1940s-1950s)
不仅如此,他们还凭借着毅力不断地派遣遍及全世界的探险家和使者,拥有和了解世界其他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习俗,兵力,国家的统治和历史,无论好坏。比如,船长说到正是通过他们他才了解到大炮和印刷字体是中国人发明的。在这个城市里,人们尤其是男孩们习惯于学习所有的科学知识,仿佛是为了乐在其中。
在偶像崇拜上,耶稣和其十二门徒处在最尊严的位置,之后则是各类英雄。同时宗教同星空宇宙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星相学非常重要,即在城市和星空之间建立了一种关联,正如祭坛是太阳形状的,祭司们在太阳和星空中赞美上帝,如同在他的坛前一样,坎帕内拉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我将把天堂当作圣殿,将星星当成祭坛”。
Ivan Leonidov Sketches for City of the Sun (1940s-1950s)
这座城市最突出的特点则是他们的社会构架:在太阳城,没有职业是可鄙的低级的,所有人都享有同等的尊严 —— 实际上,那些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的工人,例如工匠和建筑工人,得到了更多的赞誉。每个人都必须熟悉所有工作,然后每个人都要践行自己最能胜任的工作。他们没有仆人,没有任何服务被认为是不值得的。他们认为唯一可鄙的事情是无聊/无所事事,这样他们便享有工作的尊严,并推翻了与无所作为和恶习相关的荒谬的贵族观念。
Ivan Leonidov Sketches for City of the Sun (1940s-1950s)
由于劳动分工平等,每个人一天只花4个小时的工作就足够了; 公民没有任何自己的资产,相反,从食物到房屋,从知识的获取到活动的进行,从荣誉到娱乐,从妇女到儿童,一切事物都是共同的公有的。在太阳城里,有一样被坎帕内拉称作“艰苦和艰巨”的事则是“妻子社区( community of wives)”。这是为了保证公民后代继承繁衍的举措,在这里,坎帕内拉回应了毕达哥拉斯的说法,人类往往关注于马和狗的繁衍却忽视了自己本身,而一代人的成长需要父母承担很大的责任,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则会造成一连串的后续痛苦。
科学式的未来幻想
总体而言,坎帕内拉有关太阳城的想象重要性在于,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设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性时代的唯心主义和革命性的思潮,并且,作品中充满了大胆的设想和魔幻、浪漫、理想主义的色彩。很明显,他的作品思维上受到了柏拉图《理想国》里的影响,比如太阳城的政府领袖也是充分掌握了权力、智慧和爱的首相(对应于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之王)。
科学,正是推进着太阳城整个乌托邦得以运转和实现的动力,比如,他们拥有不依赖风力可以自行的船舶,非常重视教育,崇尚科学技术。除此之外,在作品中有很多描写都体现了一种科学性的实用主义:起初,太阳城的居民们不吃肉,因为觉得这种杀死动物的行为过于残忍,但后来想到这对于植物来说一样也是残忍的,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因为饥饿而灭亡,因此,为了生存,他们又重新开始吃肉;而“妻子社区”也体现了用科学的方式确保社会化繁衍做法。另外还详细描写到居民们都非常重视健康和卫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锻炼等等。
Ivan Leonidov Sketches for City of the Sun (1940s-1950s)
“太阳之城”与同一时代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新亚特兰蒂斯”(New Atlantis)类似,都描绘了一个乌托邦的社会,但前者要更加详细,更加注重科学对于社会的推进,并视之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因此,虽然这一写于400年前的作品同今天的乌托邦作品和小说比起来没有那么详尽,但却是开创了早期乌托邦设想的先河,在艺术上充满了早期的古典主义色彩:拥有浓厚的宗教、星相学氛围。但是,其理念上甚至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实践:即对科学、社会正义、公平,公有制的终极追求。
Reference:
levity/alchemy/citysun.html
thecharnelhouse/2013/02/23/ivan-leonidovs-late-series-on-campanellas-city-of-the-sun-1940s-19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