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帐篷刚刚搭好,“飞蛾扑火”的大戏就已经开始上演了。将这些装备抬至凉亭后,他们就开始了诱虫帐篷的搭建,先组接支撑杆,再将白色帐篷穿入杆中固定,最后再把灯泡挂在帐篷顶端正中央位置。准备工作 搭建灯诱帐篷带着满满一车的装备,从学校出发,驾车一个半小时,刘伟和杨楠抵达了位于龙泉山半山腰的仰天窝附近。“这个地方好,我觉得今天就在这里吧。”“要不要再往山顶走走”面对杨楠的提议,结合自身经验,刘伟向我们介绍,“有时候山顶不一定好,上次在山顶我们就没什么收获。”两人不约而同的看上了依山崖而建的一处凉亭,决定就在这里“安营扎寨”。趁着他们搬运的功夫,“寻虫”装备也一一亮相。一个电瓶、一个500瓦的专用灯泡,一个诱虫帐篷,还有一个装着捕虫工具、容器和药剂的大箱子。

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苟春

晚上8点,当最后一点夕阳的余晖缓缓落入天际线,在成都的东方,龙泉山仰天窝,树梢间的缝隙被远方城市的灯光染上一层浪漫的橘红色。属于“都市寻虫者”们的夜晚开始了。

刘伟,是西南民族大学博士,也是2022年成都“昆虫群落多样性”调查监测工作小组的成员之一。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和同事杨楠相约来到了龙泉山,今天,他的愿望是能在这里邂逅一只久未谋面的独角仙。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1)

【8:00 pm】

准备工作 搭建灯诱帐篷

带着满满一车的装备,从学校出发,驾车一个半小时,刘伟和杨楠抵达了位于龙泉山半山腰的仰天窝附近。“这个地方好,我觉得今天就在这里吧。”“要不要再往山顶走走”面对杨楠的提议,结合自身经验,刘伟向我们介绍,“有时候山顶不一定好,上次在山顶我们就没什么收获。”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2)

两人不约而同的看上了依山崖而建的一处凉亭,决定就在这里“安营扎寨”。趁着他们搬运的功夫,“寻虫”装备也一一亮相。一个电瓶、一个500瓦的专用灯泡,一个诱虫帐篷,还有一个装着捕虫工具、容器和药剂的大箱子。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3)

将这些装备抬至凉亭后,他们就开始了诱虫帐篷的搭建,先组接支撑杆,再将白色帐篷穿入杆中固定,最后再把灯泡挂在帐篷顶端正中央位置。

帐篷刚刚搭好,“飞蛾扑火”的大戏就已经开始上演了。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4)

【8:20 pm】

寻虫开始 等待虫子登场

“这里,这里!大黄蜂!”与其说是寻虫,夜晚的昆虫多样性调查更有一点“守株待兔”的意思。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5)

灯诱帐篷搭好后,刘伟和杨楠就绕着帐篷来回走动,等待着虫子们的登场。“今天天气闷热,应该会有不少收获。”短短10多分钟后,白色的帐篷上就爬满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记者难免有些头皮发麻,虽然已经穿着长袖长裤,但仍然下意识地抽紧了外套的松紧,避免昆虫误飞进衣服里。而另一边,刘伟的脸上却已难掩兴奋,他甚至还把脸贴近帐篷仔细观察每一只昆虫,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你看这个蛾子好漂亮,翅膀上像是两个眼睛。这个就是金龟子,那个是蝽。”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6)

在刘伟和杨楠仔细观察辨认这些昆虫的同时,他们的学生已经开始了收集工作,针对一些未见过无法通过肉眼辨别的昆虫,他们会使用专业的工具,将其带回实验室,制作成标本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7)

而使用的工具也很有讲究,“像蝴蝶这种有鳞片的就要用折成三角形的硫酸纸袋,黄蜂这种就要用罐子。”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8)

【9:00 pm】

收获满满 引来路人围观

“这个是什么蛾子?”面对记者的提问,刘伟笑着向我们科普,“蛾子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庞大的种类,里面还细分了上万种,我们也做不到一眼就叫出它的名字。”据了解,对于昆虫的辨认,调查人员一般会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种途径来进行鉴别。其中,形态学就是通过翻找动物志进行比对查找;分子生物学则是对昆虫进行分子鉴定。尽管这样,也依然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准确。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9)

亭子里的灯光不仅吸引了各种各样的昆虫,还有不少出来散步、乘凉的路人也寻着光亮而来。“这是在干嘛?抓虫子吗?”“我们是做昆虫多样性调查的。”刘伟说,几乎每次在外面做调查时,都会引来好奇的路人,有不少人是带着孩子一起饭后散步,看到满满一帐篷的虫子,孩子们都兴奋得走不动路了。一般这种时候,家长也会让孩子们跟着刘伟一起学习昆虫知识,对于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提问,刘伟也是知无不言。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10)

【9:30 pm】

突降暴雨 调查被迫中断

晚上9点半,正当刘伟和杨楠的调查顺利进行时,已经持续高温干旱近一个月的成都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黄豆大小的雨滴。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11)

“再等20分钟看看情况吧。”刘伟说,由于每次开展调查的地方都距离成都市区较远,平均单边车程都在2个小时左右。如果遇到有电源的场地,他们的调查工作要持续到深夜3、4点,如果没有电源,调查时间长短则取决于电瓶能够供多久的电。“至少也都要到12点左右,不然上来一趟,太可惜了。”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12)

在等待雨停的过程中,刘伟也跟我们分享了他此前开展调查时候的趣事。“印象最深的,就是西岭雪山吧,去年的时候,在西岭雪山见到了密密麻麻的蛾子。”在大成都范围内,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都会对昆虫的分布产生影响。“像西岭雪山、天台山、青城山都比较好,因为环境好、干扰少,周边的灯光也比较暗。像城区里的公园,植被是人工的,修剪、喷洒杀虫剂,这些都会对昆虫多样性产生干扰。”

两年的调查,让刘伟成了成都昆虫“活地图”,哪里虫子多、哪里有什么虫,他都一清二楚。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13)

【10:10 pm】

调查结束 整理装备返回

本想等雨停了调查继续,却没想到雨越下越大,四面透风的凉亭已阻挡不了飘入的雨滴,渐渐地凉亭内干燥的地面所剩无几。虽然带着一点不甘心,但刘伟只好下达了“收队”的指令。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14)

关掉电频,等待灯泡冷却,抖动帐篷让“赖”在上面不肯定的虫子们回家,寻虫者们结束调查也有着一套固定的流程。尽管如此,上车后,还是有几只贪玩的虫子搭了“顺风车”。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15)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于像刘伟一样的都市寻虫者来说,这样一项工作,始于热爱,但又不能终于热情的消失。调查虫子,已渐渐成了一种责任,写进了他们的生活。“之前我是做动物调查,主要是鸟类、兽类、去年开始接触做昆虫,昆虫的分类太难了,能够真正做的好的人很少,就想要多了解一些,可能是天生对这种生物多样性的渴望吧。”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16)

调查结束的第二天,刘伟兴奋地告诉记者:“昨天我们收集的有二十种左右吧,昆虫多样性较为丰富,鳞翅目中,蛾类中天蛾类个体较大,数量较多;半翅目中,蝽类和蝉类数量较多。”昆虫与寻虫者的故事,还在这座公园城市里持续展开。

虫林野趣收集的昆虫,公园城市昆虫科考日记(17)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