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鼓楼有什么秘密?西安钟楼上的钟
西安钟鼓楼有什么秘密?西安钟楼上的钟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唐朝皇帝的事。这个皇帝是谁呢?再说这景云钟,其实唐代的时候就在这儿挂着了,那会儿西大街上还有一座皇家道观,叫做迎祥观,俗称景云宫,宫里有一座钟楼,景云钟就挂在楼上。朱元璋修的钟楼,就是在唐代原址上新建的。当初,钟楼迁过来的时候,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一时间让人没法说,又给放回去了。今天钟楼在东,鼓楼在西,一文一武,列在两旁。当然,这也是钟楼的神奇所在。包括现在,我们看这钟楼地下盘道,对很多外地游客来讲,走进去总是迷迷糊糊的,难分方向。为什么呢?原来这钟楼地下盘道活脱脱的是一个八卦形状。想想也就明白了,走在八卦里,能不迷糊么。老人们说这是钟楼的风水好,可听遍了那么多传说,谁又能说得清呢。早在汉代的时候,集市里就建有高楼,上面悬挂着大鼓,以鼓声作为集市开放和关闭的信号,这就是钟鼓楼的雏形。到了南北朝时期,南齐的皇宫里主要靠南门楼子上的一面鼓来
我们在游览西安钟楼的时候,大家都会注意到楼上面的那口大钟,但其实钟楼的“钟”和“楼”并不是一个朝代的物件,“钟”比“楼”要年长六百多岁呢,那它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这口钟名叫景云钟,是唐朝的时候,睿宗皇帝李旦亲自监督铸造的,还为此亲自撰写了铭文,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钟”。这个景云钟最初是挂在皇家道馆景龙观里的,因为唐朝的皇帝姓“李”,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代,所以景云钟能放置在供奉皇帝祖宗的道观里,可以说规格是相当高了。之后在安史之乱的时候,道馆被叛军烧毁了,景云钟也不知所踪。
一直到了明朝的初年,战乱后的西安城百废待兴,朱元璋曾动心想要迁都西安,专门派太子朱标前来实地考察,并绘制了陕西的地图进献。之后就在西安修建了钟楼,那什么样的钟才能配得上这座皇家规格的楼呢?终于大家找遍了全城,寻回了六百年前铸造的景云钟,放置于钟楼之上为全城百姓报时,从此以后,景云钟就和西安钟楼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起长长久久又相伴了六百多年,成了西安城永远的历史记忆。
其实,全国的许多城市都有钟楼或鼓楼,但你知道这些城市为什么要建钟鼓楼吗?
早在汉代的时候,集市里就建有高楼,上面悬挂着大鼓,以鼓声作为集市开放和关闭的信号,这就是钟鼓楼的雏形。到了南北朝时期,南齐的皇宫里主要靠南门楼子上的一面鼓来报时。有一天,皇帝萧赜来到了后宫的园子里,这里的树木都非常茂盛,把宫殿遮得严严实实。当南门的鼓声响起的时候,游玩中的众人却没人听见,耽误了时辰。皇帝就命人在景阳楼上架起了一口钟,当南门的鼓声响起,这边就跟着敲钟。这样一来,后宫里所有的人都能听得清楚,早上可以按时起床梳妆了。从此之后,鼓楼和钟楼就遥相呼应,成为了皇宫里报时的工具。进入隋唐时期,钟鼓楼就成了皇宫里的标配。长安城里的太极宫、大明宫都有了自己的钟鼓楼。唐代之后,皇室专用的钟鼓楼,逐渐走进民间,就坐落在一座城市的中间位置上,开始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早年间没有钟表的时候,各城各县都有一座鼓楼,这是很普遍的事情,到了定更天就开始打鼓,叫做“交更”,老百姓听见鼓楼的鼓声,就知道天到什么时候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西安钟鼓楼,建于明代,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大最完整的钟鼓楼。当然,西安就是西安,鼓楼自然要比其他地方高得多,大得多。
可是,光有这么大的鼓楼多孤单呀,得配个大钟楼。于是,朱元璋就专门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那会儿啊,鼓楼在东,钟楼在西,就在今天西大街北广济街的街口。同时,朱元璋为了风调雨顺,还特意调来了“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悬挂在钟楼上。就这样,钟楼修了,景云钟挂了,朱元璋又派他的大儿子来镇守西安,就是著名的秦王,秦王府就在今天的新城广场那里。现在碑林博物馆正门口那两个铜狮子,就是当初秦王府里的。
再说这景云钟,其实唐代的时候就在这儿挂着了,那会儿西大街上还有一座皇家道观,叫做迎祥观,俗称景云宫,宫里有一座钟楼,景云钟就挂在楼上。朱元璋修的钟楼,就是在唐代原址上新建的。当初,钟楼迁过来的时候,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一时间让人没法说,又给放回去了。今天钟楼在东,鼓楼在西,一文一武,列在两旁。当然,这也是钟楼的神奇所在。包括现在,我们看这钟楼地下盘道,对很多外地游客来讲,走进去总是迷迷糊糊的,难分方向。为什么呢?原来这钟楼地下盘道活脱脱的是一个八卦形状。想想也就明白了,走在八卦里,能不迷糊么。老人们说这是钟楼的风水好,可听遍了那么多传说,谁又能说得清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唐朝皇帝的事。这个皇帝是谁呢?
李旦,武则天的儿子,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曾经两次登上皇位,父亲和母亲是皇帝,儿子也是皇帝。他在巡游的路上,做了一个梦。梦里啊他看到眼前霞光万丈,异常美好,结果等他醒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了。回想起这个奇特的梦,又想着自己这么多年艰辛的经历,觉得这是老天对自己的眷顾,很有必要纪念一下,就下令在景龙观里造了一口大铜钟,景云钟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
不过,当时为铸造这景云钟,可是费了很大劲儿的,皇帝特别重视,亲自监造,撰写铭文,集全国之力铸造,无论是能工巧匠,还是建造材料,都是最顶级的。所以,我们可以想到,景云钟这样的杰作,没有皇帝的重视和参与,是很难完成的。当然,李旦的风采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历史来了解,真真假假,由历史学家定论,而景云钟实物犹存,完整无缺,最让人珍视的,还有钟上面那292个字的皇帝墨宝,这可是皇帝陛下流传至今所仅有的。所以谁也说不清,到底是皇帝因为景云钟而流传万世呢,还是这景云钟因为皇帝而意义非凡。就这样,一个唐朝皇帝跟一口铜钟的故事流传至今。
景云钟造好后,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隆重悬挂在了长安城景龙观内的钟楼上,开始履行它的宗教职能。当然,为什么要给景龙观内挂上景云钟,这跟当时的皇帝李旦有关。他是武则天的儿子。当初铸造景云钟,就是他的命令。传说,李旦信奉道教,有一次他做了一个梦,梦里霞光满天,一片祥和,等他醒来后,越想越高兴,觉得这是老天爷在预示着什么,召集大臣们前来商议,景龙观的道士就建议皇上铸造一口大钟来纪念,说大钟象征国运,更是皇权至上的体现,皇上初登大宝,为稳坐天下,应该铸造重器,造福万民。李旦考虑到自己是第二次登上皇位,更考虑到道教作为国教对自己的庇佑,采纳了道士的建议,并且相当重视,亲自监造,撰写铭文,铭文里啊,宣扬的都是道教教义。所以说,景云钟自铸造之日起,便作为皇家道观之物,与道教密不可分。
明代的时候,钟楼东迁,景云钟也随着迁了过去,但传说当把钟挂上去的时候,怎么也敲不响,无奈之下,又给挪回去了。直到上世纪20年代初,道观不幸坍塌,为了保护景云钟,当时的政府又将景云钟移到了陕西省立图书馆里保存,至此景云钟的宗教职能完全终结。今天景云钟作为国宝级文物,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永久保存。现在这景云钟藏在碑林,一进门右手处的亭子里,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景云钟这口唐代古钟,据说以前声音特别洪亮。传说,钟声一响,方圆几里外都能听到,耳背的人听到了会痊愈,糊涂的人听到了会清醒。也因为这样,景云钟被人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浮想联翩,这钟声到底有多好听呢?
如今作为国宝的景云钟,自然是不能去敲了。但我们也不用失落,现在,每逢整点,西华门电报大楼上的报时钟就会传来清脆的钟声,伴随着东方红的音乐,每天响起,而那清脆的报时钟声就是景云钟的原声。多么美妙的声音啊,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依然清脆响亮。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玄机就在那32枚钟乳里,只要扭转它们,就能将钟声调好,这原理就像“调音器”。美妙的钟声,因为古人的智慧,被永久地保留了下来!让人不得不佩服!
参考文献:《陕西名胜古迹史话·西安钟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