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戈壁滩变身百姓脱贫致富聚宝盆:黄河故道旁的脱贫增收故事

戈壁滩变身百姓脱贫致富聚宝盆:黄河故道旁的脱贫增收故事在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旁,有一处特色村落——任庄村。村中残荷照影,垂柳依依,白色外墙映衬下,徽派小楼上“南岸渔村”“船头鱼”等招牌格外醒目,充满烟火气息。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深受风沙盐碱之苦的贫困村。提升乡村风貌盐碱地成了特色旅游村2017年,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首次记录到青头潜鸭的分布。2019年5月,中国青头潜鸭保护工作组与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合作开展繁殖期专项调查,首次发现青头潜鸭繁殖巢。濒危青头潜鸭的出现得益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紧邻黄河故道的民权县,曾是风沙遮天蔽日的盐碱之地,上世纪50年代开始,民权人经过不懈努力,沿黄河故道建成一道长20余公里、宽2-4公里的申甘林带,修建了总水面近10万亩的3座水库。近年来,随着民权县对黄河故道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提升。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李杰告诉记者,目前湿地内现有186只青头潜鸭栖息,数量

戈壁滩变身百姓脱贫致富聚宝盆:黄河故道旁的脱贫增收故事(1)

波光粼粼的河水中,青头潜鸭凫水嬉戏;傍水而建的古风村落中,村民在凉亭中尽情弹唱。11月11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随“全国融媒体看河南”活动采访团走进商丘市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探寻豫东乡村振兴的密码。

黄河故道有湿地濒危青头潜鸭数量全球最多

“快看,这有一只青头潜鸭!”11月11日上午,刚刚走进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记者的目光就被紧紧吸引在湖面上。不远处,三五成群的青头潜鸭正悠闲地凫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珍贵。

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鸟类,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栖息地丧失、过度捕猎、人为干扰等一系列原因,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全球数量仅1000只左右。

戈壁滩变身百姓脱贫致富聚宝盆:黄河故道旁的脱贫增收故事(2)

2017年,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首次记录到青头潜鸭的分布。2019年5月,中国青头潜鸭保护工作组与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合作开展繁殖期专项调查,首次发现青头潜鸭繁殖巢。濒危青头潜鸭的出现得益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紧邻黄河故道的民权县,曾是风沙遮天蔽日的盐碱之地,上世纪50年代开始,民权人经过不懈努力,沿黄河故道建成一道长20余公里、宽2-4公里的申甘林带,修建了总水面近10万亩的3座水库。近年来,随着民权县对黄河故道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提升。

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李杰告诉记者,目前湿地内现有186只青头潜鸭栖息,数量堪称全球之最。

戈壁滩变身百姓脱贫致富聚宝盆:黄河故道旁的脱贫增收故事(3)

提升乡村风貌盐碱地成了特色旅游村

在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旁,有一处特色村落——任庄村。村中残荷照影,垂柳依依,白色外墙映衬下,徽派小楼上“南岸渔村”“船头鱼”等招牌格外醒目,充满烟火气息。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深受风沙盐碱之苦的贫困村。

“原来村子周围到处都是破路烂泥,只能挖个小鱼塘谋生,日子苦着哩!”年过五旬的村民高清山回忆说,人们常说盐碱地里不生金,过去大伙过的都是穷日子、苦日子,一家几口能有几千块钱的收入都谢天谢地。

戈壁滩变身百姓脱贫致富聚宝盆:黄河故道旁的脱贫增收故事(4)

对于坐拥黄河故道的民权县来说,如何因地制宜地脱贫攻坚呢?任庄村村支书武永远介绍说,随着黄河故道环境保护工作的完善,2014年,民权县规划了沿黄河故道打造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黄河故道生态廊道“两园一廊”发展思路。而任庄村所在的绿洲办事处抓住契机,规划了“一条龙”旅游观光服务带,力图以生态环境打开产业脱贫的大门。

2015年开始,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水美任庄”建设开始,仅两年时间,便完成村庄改造和重建,自来水通了、油路通了、电话和互联网也通了。曾经的盐碱地、烂泥路成了“水美任庄”。

戈壁滩变身百姓脱贫致富聚宝盆:黄河故道旁的脱贫增收故事(5)

脱贫攻坚生态旅游让黄河故道淌出“黄金”

提升了农村人居坏境,任庄村又开始在生态环境提升上下功夫,规整鱼塘、藕池,开挖生态景观河,绿化美化主要道路、水系,月季坡、竹林园天鹅湖等生态景点相继建成,一个具有江南水乡风貌的特色村落在黄河故道旁亮相。

随着水景的打造完成,远近的游客纷至沓来。村民瞄准商机,有的开起了农家餐馆、宾馆,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有的开起了旅游特产店,加工、销售本地土特产,村里的特色生态种植、水产养殖也发展起来,进一步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条,丰富了村民收入,蜿蜒在民权大地上的黄河故道真的流淌出了“黄金”。

戈壁滩变身百姓脱贫致富聚宝盆:黄河故道旁的脱贫增收故事(6)

“现在一到周末和节假日,看水的、看景的游客特别多,春夏秋三季,每个月都得有一万多人。”村民高清献告诉记者,以前他外出打工一年挣不了多少钱,自从村里发展起乡村旅游后,他回到家乡开起了农家乐,一年保底收入四五十万元,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

据了解,截止目前,商丘已实现92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60.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全覆盖。今年5月8日,河南省政府正式宣布,包括民权县在内的商丘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戚云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