鏊子上的记忆沂蒙菜煎饼(鏊子上的红色沂蒙)
鏊子上的记忆沂蒙菜煎饼(鏊子上的红色沂蒙)沂蒙煎饼除了是我们临沂人每餐必备的主食,它还代表着沂蒙老区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红色精神“。在六十多年前的革命战争年代,蒙阴县烟庄村有6位十八九、二十出头的姑娘或媳妇,她们出身苦寒,有的是童养媳,有的是逃荒户的女儿,她们组成了“沂蒙六姐妹”,至今六姐妹拥军的故事仍被传颂着。沂蒙煎饼虽然朴素糙薄,却也承载着齐鲁大地的朴实厚道,蕴含着“红色沂蒙“精神历史的厚重。沂蒙煎饼不仅推动了山东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也为今天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鏊子上的“红色沂蒙”美食——煎饼,正为红色沂蒙续写新传奇,演绎红色沂蒙的内涵与价值。
“在沂蒙老区的乡村,摊煎饼得先磨面,再用鏊子,摊煎饼时热气腾腾的,煎饼的香味飘到邻家、飘到街上,会引来不少孩子......与煎饼卷大葱相关的生活细节也大有滋味。”
传统的煎饼是小麦经水充分泡开后,碾磨成糊状,摊烙在鏊子上成圆形而成,旧时多由粗粮制作,现多用细面和水调成面糊制作。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形态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食后耐饥饿。
最传统的烙煎饼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铁制,圆形,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热,上面即可烙制煎饼;鏊子是烙煎饼的专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条,唐人《朝野佥载》中有“熟鏊上猢狲”语,可知煎饼的历史之悠久。二是手持用来推动糊子的工具,当地人叫“笆子”,木制板状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热鏊子上后,用笆子左右推摊,糊子便薄薄地摊在鏊子面上。三是油擦子,群众呼为油褡子,是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油,用来擦鏊子,为防煎饼粘连鏊子揭不下来。
沂蒙煎饼可以干着吃,泡着吃,但精髓还在于“卷”着吃。一张煎饼,可以包裹鱼肉青蔬,可以容纳酸甜苦辣,可以说是能够卷下整个世界。卷煎饼的基础搭配是葱段和豆瓣酱,但这并不是全部。现在的沂蒙煎饼可以搭配任何菜品卷着吃,或是就着吃,根据个人口味随意“卷”,不必再拘泥于传统的大葱蘸酱。
沂蒙煎饼除了是我们临沂人每餐必备的主食,它还代表着沂蒙老区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红色精神“。在六十多年前的革命战争年代,蒙阴县烟庄村有6位十八九、二十出头的姑娘或媳妇,她们出身苦寒,有的是童养媳,有的是逃荒户的女儿,她们组成了“沂蒙六姐妹”,至今六姐妹拥军的故事仍被传颂着。
沂蒙煎饼虽然朴素糙薄,却也承载着齐鲁大地的朴实厚道,蕴含着“红色沂蒙“精神历史的厚重。沂蒙煎饼不仅推动了山东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也为今天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鏊子上的“红色沂蒙”美食——煎饼,正为红色沂蒙续写新传奇,演绎红色沂蒙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