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斤巨蟒从天而降天花板:3.8米50斤巨蟒在深圳工业园蒸汽管道下安家
40斤巨蟒从天而降天花板:3.8米50斤巨蟒在深圳工业园蒸汽管道下安家巨蟒虽然号称“冷血动物”,摸起来通体冰凉,但是它并不喜欢寒冷。相反,巨蟒更喜欢温暖的地方。即使巨蟒盘桓在管道上,它并不会直接接触到水蒸气,蒸汽的热量在传导到巨蟒身上时已经被保温材料阻隔大部分了,所以巨蟒不会被烫坏。巨蟒抓住了,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知道水蒸气的温度十分高,人若不小心碰到了水蒸气,皮肤上都会烫起一个大水泡,烫伤的广度和深度远远大于热水烫伤。而号称冷血动物的巨蟒竟然可以在这里待得下去,难道不怕被高温烫坏吗?深圳这家工业园的蒸汽管道埋于地下,而蒸汽管道上还包裹了保温材料。管道设计师在设计之初考虑到蒸汽向周围散发热量造成的热损失,因此采用的保温材料不仅难以导热,而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说到巨蟒,大家不免想起曾经风靡全球的恐怖片《狂蟒之灾》,那巨蟒长着血盆大口的样子仍然历历在目,令人想一下都为之胆寒。
如今,深圳某工业园中居然惊现了一条巨蟒,这条冷血动物竟然躲藏在蒸汽管道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四月芳菲,春风习习,保安师傅照例巡视工业园的蒸汽管道。这次他却发现蒸汽管道下栖息着一条巨蟒,于是他连忙拨打119,与消防部门取得联系。
经过消防队员和保安师傅的努力,这条重达50斤,长3.8米的巨蟒终于被抓住。
巨蟒抓住了,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要知道水蒸气的温度十分高,人若不小心碰到了水蒸气,皮肤上都会烫起一个大水泡,烫伤的广度和深度远远大于热水烫伤。而号称冷血动物的巨蟒竟然可以在这里待得下去,难道不怕被高温烫坏吗?
深圳这家工业园的蒸汽管道埋于地下,而蒸汽管道上还包裹了保温材料。管道设计师在设计之初考虑到蒸汽向周围散发热量造成的热损失,因此采用的保温材料不仅难以导热,而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即使巨蟒盘桓在管道上,它并不会直接接触到水蒸气,蒸汽的热量在传导到巨蟒身上时已经被保温材料阻隔大部分了,所以巨蟒不会被烫坏。
巨蟒虽然号称“冷血动物”,摸起来通体冰凉,但是它并不喜欢寒冷。相反,巨蟒更喜欢温暖的地方。
巨蟒是一种无法自己调节温度的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生物学家一般称这种动物为变温动物。
有人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如果外界的温度降低10摄氏度,蛇自身的温度也会随之下降,下降幅度和外界温度降幅大体相似。
纵观蛇在全球温度带的分布,我们可以发现蛇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20至30摄氏度是最适合蛇活动的温度,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温度不断升高,蛇的生长速度也会随之升高。
如果外界的温度超过这个范围,蛇的生物活性就会降低,进入夏眠或者冬眠的状态。如果外界温度低于3摄氏度,蛇就会失去活动能力,甚至死亡。如果外界的温度高于35摄氏度,蛇不仅会生病,无法进食,甚至还会死亡。
外界温度为什么会对蛇有如此大的影响呢?
这就和蛇体内的蛋白质有关。因为蛋白质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任何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例如消化食物需要各种酶,这些酶就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蛋白质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如果温度越高,蛋白质的活性就会越高,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就随之活跃,生物自然生长得也快了。
因此蛇在20至30摄氏度的范围内,它体内的蛋白质变得十分活跃,蛇的机体也会生长得很快。
而当外界的环境温度超出这个范围,蛋白质的活性就会降低,蛇的生长速度会变慢甚至停止生长。
如果外界温度低于3摄氏度,蛋白质活性低到只能勉强维持生命活动,蛇不仅完全停止生长,还丧失了战斗能力,只能沦为生物链任人宰割的“羔羊”。
蛇的主要食物之一是大自然中的鼠类。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发生蛇成为老鼠食物的怪事。
原因就在于,由于外界温度降低到了10摄氏度以下,蛇因为蛋白质活性降低,就进入了冬眠状态。此时的蛇在鼠类的眼中就变成了可以吃一整个冬天的食物。
温度还影响了蛇的繁育。一般来说蛇的交配发生在春夏交接之际,这样怀孕的母蛇就可以在热量充足的夏季顺利产子。幼蛇也可以在外界热量充足的情况下,维持应有的生命活动,从而积累足够抵抗低温的脂肪。
如果有的幼蛇不幸在秋天出生,那么它的死亡率可以高达50%。这是因为环境温度降低,幼蛇的生物活动变缓,它无法积累足够的脂肪过冬。
积累的脂肪对蛇的冬眠至关重要。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蛇在冬眠期间身体进入了休眠状态,不吃不喝无法进食,只能依靠之前储存的脂肪过活。
在蛇经过冬眠之后,整个蛇的脂肪最多能减少至休眠前的二分之一,体重最多减少15%。如果有的蛇没有储存够足够的脂肪,它甚至熬不过冬眠。
蛇对热量的感知十分敏锐。在蛇的鼻孔和眼睛之间有一个器官是专门感知温度的,叫做颊窝,蛇最远能感知到4.5米之外的温度,即使温度有千分之一的变化,蛇也能感知到。
人们曾经根据蛇的动态来预测气候变化也是根据此道理。曾经辽宁海城发生过一起7.8级的大地震,但是气象部门根据蛇的动态提前进行了预警,没有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当时正值隆冬,正是蛇群纷纷冬眠的日子,可是地震发生的前几天蛇群非但没有冬眠,还纷纷从洞中爬出来,即使冻僵了也绝对不待在洞中。
原来这群蛇感觉到地下的温度变化,由于地壳变动地温急剧升高,超过了蛇的忍耐极限,为了生存它们只能纷纷出逃。
地温发生的变化哪怕只有千分之一,地面上的人类感知不到,但是蛇却能感知到,加以细细观察确实可以救人性命。
由此看来,适宜的温度对蛇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工业园区的蒸汽管道周围的温度不至于过高,恰好能满足巨蟒对于温度要求,让它体内的蛋白质活性保持正常,得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况且蒸汽管道四季常温,巨蟒盘桓在这里无惧寒冷不需冬眠,可谓是“蛇间天堂”,乐不思蜀。不过蒸汽管道终非巨蟒合适的栖息地,万一管道内压力改变发生爆炸或者保温材料失效,巨蟒可能就会被喷涌而出的蒸汽而灼烧至死。
参考资料:
【1】林之光,喜暖怕寒的蛇,中国科学报,2013-2-8
作者:贾斯丁 审核:henna 校稿编辑: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