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小吃一条街(38补记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小吃一条街(38补记洛阳龙门石窟)这些石窟雕像源头都是通过丝绸之路,来自西方的那些“妖魔鬼怪”。慢慢的被中国农耕经济同化,演变成记载中国历史、艺术、人文、文化、中西交往的符号,成为今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证。四大石窟都是始于宗教,里面的雕像、人物和故事,也几乎都是围绕着宗教展开的。不过,与西方“开局造个神,瞎编靠后人”的所谓宗教文明史不同的是,中国石窟的宗教内容最终都被“世俗化”了。2019年4月21号 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洛阳牡丹、特色小吃街洛阳龙门石窟中国有四大著名石窟,分别是甘肃敦煌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再就是洛阳龙门石窟。
小序
自从去年底在“头条”建立写作账号后,开始搬砖,把之前写的游记和文章搬到“头条”上来。
搬到“嵩山洛阳游记”时才发现,洛阳那部分根本就没有写,于是赶紧补记。这才有了与当今的热门话题“新冠病毒”抗疫的联想。
特此说明。
2019年4月21号 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洛阳牡丹、特色小吃街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有四大著名石窟,分别是甘肃敦煌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再就是洛阳龙门石窟。
四大石窟都是始于宗教,里面的雕像、人物和故事,也几乎都是围绕着宗教展开的。不过,与西方“开局造个神,瞎编靠后人”的所谓宗教文明史不同的是,中国石窟的宗教内容最终都被“世俗化”了。
这些石窟雕像源头都是通过丝绸之路,来自西方的那些“妖魔鬼怪”。慢慢的被中国农耕经济同化,演变成记载中国历史、艺术、人文、文化、中西交往的符号,成为今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证。
反正甭管什么宗教,掉进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经济染缸里,必然会染成“世俗化”的颜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津津乐道元、清两个朝代少数民族先统治、后被同化的底层原因。
“世俗化”最靓丽的一抹色彩是: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想活命过好日子, 全靠种地”!
于是就有了“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或者“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等等这类儿歌般的大量警句,最终变成民族群体吃苦耐劳优良素质的基因之一。
游牧经济就完全不同了,靠到处瞎转悠碰运气找家畜吃的水草,找不到就到处去抢,否则就是个死。“运气”是个啥?谁也不知道。只能编个上帝出来瞎忽悠了。由此打下游牧文明的冒险、掠夺、奴役他人的底层基因。
这叫什么,叫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就这个话题多说几句。
“上层建筑”指的是包括政治、法权、道德、哲学、艺术、宗教、医学等方面在内的一个庞大社会生存体系。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国际形势,中、西方激烈纷争,追根溯源,都是远古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这两种不同“土地”上,养育出来的不同“社会体系”的必然结果。
不受干扰的发展,农耕经济土壤里必然会结出“世俗化”这个瓜;游牧经济土壤里必然会结出“一神论”这个果。
有人会马上反驳,印度不也是农耕经济吗,怎么产生“多神论”?那是因为老天爷没有眷顾印度这片土地,早期“农耕文明”就被“游牧文明”反复“强奸”直到今天,于是生出来这么个“怪胎”。
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的伟大意义所在!
这次“新冠疫情”防控,中、西方完全不同,看起来与“农耕和游牧”八竿子打不着,其实恰恰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典型表现。
中国的对策是隔离、隔离、再隔离。这和古代没啥两样。疫情来了,农耕民族不可能背着“土地”跑,只能首先就地圈起来隔离,防止扩散,然后再积极用中草药治疗。本次疫情开始时,大量自然村落村民完全自发地把道路彻底阻断,都是农耕民族的自然反应。现在的所谓“动态清零”,只不过是通过现代定位跟踪技术的“精准隔离”罢了。归根结底还是隔离。
西方的对策自然也逃不脱远古“游牧经济”留下来的紧箍咒。游牧经济本来就靠到处游荡过日子。疫情来了首先抛锅给“发生地”,于是赶着牛羊就跑,以为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就可以躲过,慢慢地形成发生瘟疫首先找抛锅对象的“优良传统”,中世纪的犹太人和“女巫”们变成了“屈死鬼”;因为游牧,居无定所,所以很难形成类似中医的医学系统,只能臆想出些“稀奇古怪”的奇术治病,什么“打鸡血”、“放血”成为必然选项;实在不行了还有最后一招,躺平求上帝。
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抗疫情的“三板斧”:抛锅、打清洁精、躺平“群体免疫”等等荒唐做法,其实都是远古游牧经济条件下对抗疫情的一种“自然返祖”罢了。
可能你觉得这样的解释有点牵强,那就再举个例子——孝道。
如其说“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倒不如说是被小农经济给“逼出来”的。我们说“老人是个宝”,那是因为老人们不能干体力活后,他们的农耕经验仍然是确保“旱涝保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此外还可以在家做饭看孩子,解放壮劳力的家务劳动。
游牧民族就不同了。温饱本来就不容易,且不说老人增加了一份口粮负担,拖着老人到处流浪还是个累赘。所以遇到灾难时抛弃老人自然而然地成为自救选项。这次新冠病毒爆发,西方政治家们公开号召老人主动放弃治疗,把医疗资源优先让给年轻人,我们也就用不着为此“大惊小怪”的了。
还有,游牧民族侵略统治了新的领地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原住民”当做自家“牲口”对待。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原把汉人列为最低级别的第四等人;雅利安人入主古印度把“原住民”等同牛马,就有了今天印度的种姓和“贱民”体系等等,都是有力的佐证。反过来则正好相反,农耕民族通过“蚕食”来同化之前的游牧民族。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圈的不断扩大,就是这种“蚕食”的结果,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唯一的一个“农耕蚕食游牧”。
从政治社会到家庭伦理,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哦,既然提到“家庭伦理”,就信手拈来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从农耕经济的汉朝嫁到游牧经济的匈奴,和亲换和平,正常。
不正常的是,王昭君先后依次嫁给了匈奴父子两代大汗。因为她是“大美人”?其实不然,这是游牧经济必然会产生的民族习俗。面对残酷的大自然,游牧的生活及卫生条件更恶劣,再加上医学水平低下,婴儿死亡率、妇女死亡率等等更高,人均寿命更短,逼着游牧民族把提高人口出生率、而不是什么“家庭伦理”放在第一位。男性死了,他的女人被其他男性继承过来继续“造人”,也就天经地义了。哪还顾得上贞洁不贞洁、伦理不伦理的?
在此还需强调一点,以上说的并不是想证明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哪种更优秀,只是想强调一个最浅显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或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回归主题——“洛阳龙门石窟”
现在,对石窟研究早已形成一个专门学科,叫“敦煌学”。
作为平头百姓的我,来看石窟就是看个“热闹”,热闹中长点历史和文化知识。
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当政的公元493年,前后持续了400多年,唐代武则天时迎来又一个开凿高峰。公元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这400多年间开凿出来的洞窟,主要分成两大部分:
魏窟——北魏朝代开凿为主,以宾阳洞三窟为代表。其中宾阳中洞洞口的一幅浮雕"帝后礼佛图"被盗,现置于美国纽约博物馆。洞口还有著名唐代书法家兼宰相褚遂良书写的碑铭,很珍贵。
唐窟——60%的龙门石窟在唐朝开凿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是奉先寺。里面的卢舍那大佛规模之大,为龙门石窟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时间,据说武则天自己出了二万贯用于化妆美颜的私房钱才造好。从此这尊最大的菩萨也就长得像女皇本人了(据说)。
看来菩萨真容长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得靠钱来“乔装打扮”。
图1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最大的佛。据说这位塑像的模特儿是武则天?
有一个洞必须得提,因为是宗教在中国世俗化的典型代表,这个洞叫“药方洞”,在奉先寺和古阳洞之间。
该洞开凿于1500多年前的初唐,有大约150个药方刻在洞壁上,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学和药物学珍贵遗产。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神经科等。制药方法有丸、散、膏、汤等。药方中提到了治疗癌症和传染病的方法。“传染病”?说不定是那个时候的“新冠病毒”?
关于洛阳龙门石窟的故事太多太多,点到为止吧。
哦,差点忘了。我们常说的“鲤鱼跃龙门”,也发生在这里。
相传大禹在这里治水,将一座叫“龙门山”劈开分为东、西两部分,龙门石窟在西边,仍然叫龙门山(也叫西山),东边的部分现在叫香山(也叫东山)。于是伊水河才能够在此畅通流淌,见图2。
图2 鲤鱼跃龙门的地方 网上下载侵权立删
开通之前,鲤鱼只能从下游跳过龙门山到上游,叫“跃龙门”,因为山很高很难跳过去,所以跳过去的鲤鱼有重赏——鱼变龙!后来人们把读书考上状元叫“鲤鱼跳龙门”。直到今天,考上名牌大学还这么称呼。
白居易墓
图2中的右侧为龙门东山,当年武则天在东山上修了一个寺庙叫“香山寺”,从此东山也叫香山。
白居易晚年居住在香山,自称为“香山居士”,活到75岁。死后埋葬着这里。
白居易对中国文学贡献有多大,看看以下的诗句就知道了: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他老人家一千三百年前的诗句,今天读起来就像昨天写的似的,一看就懂。
这叫什么?流芳千古!遗香万年!
白马寺
不仅是中国佛教的第一座寺庙,也是世界佛教的“祖庭”。
是不是有点自吹自擂?当然不是。没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几乎与孔子同时代。不过那时世界交流还不是很密切,印度佛教还没有来得及传到世界就没落了。倒是从中国盛唐起始,汉化佛教开始向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快速传播,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中国、日本等国移民的脚步又传到欧美。
所以说,白马寺成为世界佛教的“祖庭”一点也不为过。
为了表示对白马寺“祖庭”的认可,2010年到2016年期间,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在建)等国在此建立本国风格佛殿,落成典礼时,所在国的总统或皇室人员专程前来揭碑剪彩。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白马寺是唯一拥有中、印、缅、泰、斯里兰卡(在建)五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至于日本、朝鲜等国信徒,早就把“白马寺”当作“祖庙”顶礼膜拜了。
图3 白马寺大门
图4 白马寺导览图
图5 白马寺中的泰国佛庙
佛馆叫寺庙的由来
我们把拜佛的地方叫“寺庙”,也是从白马寺开始的。
其实在白马寺之前,我们早就有“寺”和“庙”。
“庙”,是专门用来祭拜“祖先”的建筑。
“寺”,是皇帝下面的行政机构。东汉初年,朝廷有九个“寺”,相当于今天的九个“部”,比如外交部、教育部等等。公元65年,东汉皇上派专人去古印度——当时按梵文音译叫“身毒”,估计太难听后改为“天竺”——请“天竺僧人”来讲学。皇上钦差在今天的阿富汗求得两个“洋和尚”,一个叫摄摩腾,另一个叫竺法兰。
一行人用白马驮着经书和佛像,千辛万苦回到洛阳。
“洋和尚”初居鸿胪寺,今天叫外交部。后来为了翻译、讲经,专门建了个“馆”,朝廷也在之前的九“寺”基础上增加了一“寺”——“佛寺”,相当于“佛学教育部”。给这个“佛馆”起名有点犯难了,于是干脆以一路负重驮经的白马命名——白马寺。
慢慢地,“寺庙”演变成专指佛家信徒烧香磕头的地方。
后人把白马寺在汉传佛教的历史地位总结为“十个第一”:
第一个汉传佛教寺庙——白马寺;
第一个舍利塔在这里——齐云塔;
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起点和终点;
第一个来华的印度高僧在此讲禅;
第一个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地;
第一个佛经翻译道场;
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翻译地;
第一部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译于此;
第一个佛、道辩论之地;
第一个汉人受戒成为和尚之地,这位和尚有名有姓,叫朱士行。
所以,如果你真的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生中必须来此烧香磕头,就像天主教徒去梵蒂冈、伊斯兰教徒去麦加一样。
关林庙
从白马寺到关林庙约20公里。
为什么要来关林庙?因为这里埋葬着关公的首级。关公是身躯在哪?在湖北当阳的玉泉寺。
图6 2015年4月湖北当阳玉泉寺关公身躯墓
关公真名关羽,后被老百姓称为关帝爷。
2015年4月自驾路过湖北当阳的玉泉寺,给关帝爷磕头烧香之后,心里总觉得有点不爽。因为没有首级,关帝爷在天有灵肯定听不到我的虔诚朝拜。所以向关帝爷暗暗祷告,有机会一定去洛阳关林庙再拜。
关帝爷首、身分离的故事家喻户晓。
公元219年冬,吴国孙权偷袭蜀国重地荆州。蜀国大将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后被俘,大义归天。220年春正月,孙权害怕刘备报复,赶紧将关羽首级割下来献给洛阳的魏国曹操。曹操识破孙权的离间计,没有上当攻打刘备,反而将计就计追封关羽为荆王,用沉香木刻身躯,以王侯之礼将真首木躯葬于洛阳城南十五里,建关林庙祭祀。果然吴、蜀两国打了起来,抗魏联盟破裂,曹操渔翁得利,最终三国归魏晋。
今天的关林,迄今已有1800多年。
图7 洛阳关林庙 关公首级墓
历代皇帝特别看重关羽对“领导”的忠、义品德,不断加封头衔,最后成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关帝爷也被儒、释、道三家共同崇拜,成为中国老百姓心中“万能菩萨”,比如东方的“丘比特爱神”就是他老人家。
所以男女“失恋”这种拿不到桌面上的事,悄悄找他“排忧解难”,准灵。
现今的关林占地180亩。成为与山东曲阜“孔林”并肩而立的两大真实历史人物圣地。
洛阳特色小吃
把大大小小的朝代算在一起,洛阳曾经是24朝古都,再加上又是中华农耕文明发源地的重中之中,经过漫长的饮食历史提炼,该有多少特色小吃呀。
人们常说“饭好不怕晚”,此行的最后一个目标是洛阳特色小吃街——十字街。
人们常拿洛阳十字街与武汉户部巷相提并论。我觉得户部巷根本够不着“十字街”的档次。
此话怎讲?
首先,洛阳小吃都可以大言不惭地冠以“千年流传”,还不够分量的话再加一句“从宫廷了流传出来的”。
所谓特色小吃嘛,当然只有在当地才能吃得到,对吧?武汉户部巷,本人不敢说去了N 1次,起码去了N次,多年“驴游”经历,唯一在其它区域没吃到的户部巷特色小吃是糊鱼米粉。
武汉的热干面?豆皮?面窝?孝感米酒?对不起,本人在川西色达的五明佛学那个旮旯角都吃到过。
图8 20150427藏传佛教圣地——四川色达五明佛院
图10 20150427四川色达五明佛院,就差“户部巷”三个字
图11 20150427四川色达五明佛院—武汉豆皮
图12 20150427四川色达五明佛院—面窝 孝感米酒
洛阳就不同了,说“特色”就是此地仅有。随便举两个例子:
例一,不翻汤——洛阳本地人夜宵首选
你听说过?反正我之前没有。
制作方法是,先舀小勺稀绿豆面糊,放入平底锅炕张类似饺子皮大小的薄片。重点来了,炕时不能翻面,所以叫“不翻”。把两张晶莹翠绿的“不翻”叠着放在碗里,用滚烫的猪骨头汤浇在上面,再放上些粉条、黄花、木耳等各种配料,同时重醋、重胡椒粉,一碗“不翻汤”就做好了。
“不翻”的味道嘛,软而不化、嚼有豆香;至于汤,清爽酸辣、余味悠长。“不翻” “汤”合二为一:味道纯正、酸辣利口、油而不腻 ,留有余香。
图13 洛阳小吃街——十字街
图14 洛阳十字街的“不翻汤”
图15 “不翻汤”
图16 据说是宫廷流出来的点心
图17 特色小吃——牛羊肉、杂碎
例二,洛阳水席——千年传承的唐代宴席
要说皇家宴席,估计读者首先想到的是“满汉全席”,我也是如此。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只闻其名,不知其味。
洛阳水席就不同了,这台千年传承的皇家宴席,可以在十字街品尝。
洛阳水席共有24道热菜。像“流水线”,吃完一道菜后再上一道,而且每道菜里都有足够汤汁,所以叫“水席”。
味道?对不起,没吃。
为什么?肚子早已被特色小吃塞满了。
这也是本次自驾游的两个遗憾之一!
遗憾之二是,没有观赏到国色天香的牡丹。因为前几天连续大雨,把本来盛开的牡丹花都给打落在地了。
有遗憾也好,下次再来的借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