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人最爱吃的菜是什么菜(两次定居香港后)
香港老人最爱吃的菜是什么菜(两次定居香港后)1920年出生的罗义妹如今已百岁高龄,仍保持着正餐必吃麦羹的习惯。麦羹是阳山地区一道家常必备粥品,可直接食用或搭配酸笋、白糖等满足不同人的味蕾。麦羹的另类吃法寿星年龄:101岁生活日常:饮食清淡,喜食搭配姜蓉的麦羹101岁的罗义妹有过两次定居香港的经历,一次3年多,一次只有数月。面对儿孙们的挽留,她还是决定回到家乡——清远市阳山县。“大城市不是医疗条件更好,且有亲人陪伴吗?”面对外人的好奇,罗义妹的回答颇有些意外:香港很好,但没有麦羹。
“蓝丝带”关爱清远百岁老人档案
探访时间:2021.4.23
探访地点:清远市阳山县阳城镇
探访人物:罗义妹(女)
寿星年龄:101岁
生活日常:饮食清淡,喜食搭配姜蓉的麦羹
101岁的罗义妹有过两次定居香港的经历,一次3年多,一次只有数月。面对儿孙们的挽留,她还是决定回到家乡——清远市阳山县。“大城市不是医疗条件更好,且有亲人陪伴吗?”面对外人的好奇,罗义妹的回答颇有些意外:香港很好,但没有麦羹。
麦羹的另类吃法
1920年出生的罗义妹如今已百岁高龄,仍保持着正餐必吃麦羹的习惯。麦羹是阳山地区一道家常必备粥品,可直接食用或搭配酸笋、白糖等满足不同人的味蕾。
“但我喜欢搭配姜蓉,以辛辣的老姜为宜。”罗义妹选择让味平的粥品和味冲的姜蓉搭配,这种另类吃法和她年轻时的经历有一定关系。
罗义妹自述,她出生在七拱镇罗家村,受封建思想影响,曾是一名童养媳。4岁时便送往男方家生活,16岁为人妇,24岁时为人母,26岁那年,“青梅竹马”的丈夫不辞而别,当时罗义妹刚刚诞下幼子,尚未出月。
苦寻数年后,罗义妹将希望和村中的流言蜚语统统抛之脑后,换来的是彻夜无眠。她记不清多少次睁着眼睛等待天亮,“是继续守活寡,还是一走了之?”有几次,她下决心选择后者,却又被自己的父母给劝了回来。
也正是从那时起,她逐渐喜欢上“麦羹 姜蓉”的另类吃法,就如同平淡的生活突然增添了一味辛辣到足以掉眼泪的佐料。
扛下所有的罗义妹终身未再嫁,上午带孩子,下午上山干活,晚上编制一些手工艺品换些零钱。待孩子们都睡下,她才回到灶台,将热了又冷,冷了又温的麦羹拌开,撒上姜蓉,一饮而尽。“乏力的时候,姜有奇效。”罗义妹说。
亲情还是乡情?
大山的山货、田间的作物、手工的制品……未念过一天书的罗义妹凭借自学,掌握了一门门新手艺,并将其转化成家庭补贴,直至女儿出嫁、儿子定居香港。不过,常年劳作也带来“副作用”,因常年穿草鞋进山,她的大脚趾不仅严重变形,还因负重摔伤而落下脚疾。到了晚年她也不太习惯穿袜子,探访当天她指着弯曲严重的脚趾头说:“去不少医院看过,但都不见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应儿子的邀请,罗义妹决定去香港定居,但真正在香港生活后,她却失望了。“看病是方便,但房子太小,而且很孤单,缺少一个能聊天的人。”在她看来,香港有香港的优势,但它始终不适合一个“根”在大山的老人。在香港先后两次定居约三年零几个月后,罗义妹返回阳山。
“那你想儿孙了怎么办?”面对提问,罗义妹笑着回答:“可以打电话呀!”
在95岁的时候,她花三天时间学会了如何使用手机,并将儿孙的电话依次编入快捷键,即使现在记忆力大幅减退,她也可以第一时间与儿孙通电话。
4月23日,罗义妹打通了儿女们的电话,并高兴地告诉他们有一批年轻的朋友前来探望她。接听电话时,罗义妹无意中露出无名指上的银戒指。这是一枚由银簪改制成的戒指,大改小、旧变新,缝缝改改重复使用不仅是老一辈人的特点,也是这位性格坚毅的女性“凡事必有解”的真实写照。
统筹:黄慧祯
采写:樊乾
摄影:李思靖
编辑:蔡硕
校对:朱瑞飞
编审:田芳
编委:樊沃夫
清远政务新媒体合作
qyrbjun
清远发布
微信
清远发布
微博
清远
APP
清远日报
微信
清远日报
微博
乡村
新闻官
清远人大
清远政协
清远三农
清远政法
扫黑除恶
清远税务
平安清远
清远交警
应急管理
网信清远
清新检察
阳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