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汽车在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地位,高合汽车打响智能汽车终极之战
高合汽车在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地位,高合汽车打响智能汽车终极之战与他们相比,华人运通在设计方面的人才更多,在最早创始团队里的石志杰James,是中国汽车设计界教父式的人物,也是iF国际设计大奖的评委。在后来高合汽车陆续发布的设计天团里,很多都有豪华甚至超豪华、超跑方面的设计经验,更不乏国际大师级人物。聚焦有设计VP或总监的造车新势力,笔者发现一手打造蔚来EP9的设计师戴维·希尔顿已于2017年“转战”长安,内饰设计负责人、前宝马i品牌内饰设计师Jochen Paesen也在去年加入起亚,目前蔚来上海设计中心的负责人Colin Phipps的背景资料并不多;小鹏汽车的造型设计团队主要来自广汽,包括造型设计中心总监赵里、造型设计总师张利华等,2019年补充了一位前梅赛德斯·奔驰的设计师Do Young Woo担任外造型设计总监;而理想汽车的设计师相关信息非常少,几乎查不到主动传播的任何信息。设计决定第一印象 多数新势力缺位造车新势力的诸多产品中,造型设计虽
我命由我不由天
造车新势力迅速崛起,能耐得住寂寞长期发展的凤毛麟角。
笔者在上一篇稿件中,从造车新势力的创始团队、关键技术VP以及智能电动化全产业链基础,对比梳理出人才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事实上,体系基础建立的目标,是为了将后续量产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但决定消费市场需求转换为购买力的关键,是消费者对产品设计感官的第一印象。因此,营销套路以及国际化的视角,在国内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市场持续变革之际就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决定第一印象 多数新势力缺位
造车新势力的诸多产品中,造型设计虽然呈现年轻化,但并未形成品牌个性,也不可能存在真正独有的特征。在电动车领域打造不出特斯拉那样S3XY的产品,其背后往往是由于设计“掌门人”的缺位所致。
笔者梳理后发现,很多新势力造车均缺乏车型设计的大咖来统筹其产品设计。但有意思的是,很多企业均已有多款量产车。所以,从目前很多新势力的产品造型来看,颜值方面中规中矩,不仅缺少眼前一亮的惊艳感,甚至不少车型还傻傻分不清楚。
聚焦有设计VP或总监的造车新势力,笔者发现一手打造蔚来EP9的设计师戴维·希尔顿已于2017年“转战”长安,内饰设计负责人、前宝马i品牌内饰设计师Jochen Paesen也在去年加入起亚,目前蔚来上海设计中心的负责人Colin Phipps的背景资料并不多;小鹏汽车的造型设计团队主要来自广汽,包括造型设计中心总监赵里、造型设计总师张利华等,2019年补充了一位前梅赛德斯·奔驰的设计师Do Young Woo担任外造型设计总监;而理想汽车的设计师相关信息非常少,几乎查不到主动传播的任何信息。
与他们相比,华人运通在设计方面的人才更多,在最早创始团队里的石志杰James,是中国汽车设计界教父式的人物,也是iF国际设计大奖的评委。在后来高合汽车陆续发布的设计天团里,很多都有豪华甚至超豪华、超跑方面的设计经验,更不乏国际大师级人物。
例如,设计副总裁尼古拉斯•岳(Nicolas HUET),是前宝马首席高级设计师、泛亚设计总监,曾凭借热销车型宝马4系Coupe车型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奖,该款车型也深得中国消费者喜爱,是一位既具备欧美豪华汽车品牌设计基因,又熟悉中国用户需求的世界顶级汽车设计师。他在宝马慕尼黑设计中心任职期间参与宝马多个项目,作品遍布宝马汽车家族,主导及参与设计了宝马1系、4系、6系、ZAGATO Coupe & Roadster及概念车Z18、以及代表宝马未来发展趋势的Vision i Next等电动车型设计。
多维感官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卡米拉•科罗普(Camilla Kropp),是前布加迪设计师,毕业于全球艺术与设计大师的摇篮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拥有近20年的汽车设计经验。自2013年起,她便担任顶级超跑品牌布加迪的色彩与材质设计师,深度参与了布加迪Veyron、Chiron、Divo三款量产车及限量定制车型的设计,在色彩与材质应用上打造动感优雅的极致体验。此外,科罗普还参与布加迪专属精品定制和生活方式营造。
造车新势力造车真心不易,近几年,中国自主品牌的飞速发展,与在造型设计上的持续突破密不可分。不过,未来新势力想在国内外市场同步征战,造型设计能力只是其中的硬指标之一,国际化站位更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
国际化站位 才能C位胜出
随着中国合资股比政策率先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放开,跨国车企为了抓稳中国市场,满足双积分政策法规,近期频繁和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合作。光束汽车、江淮大众等合资企业比比皆是。宾利、保时捷等外资超豪华品牌也开始大力进行电动化布局。
未来随着外资和合资品牌新能源产品导入,势必对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形成强压,且由于其出现较晚,错失汲取国内消费市场红利的时机,其市场份额需要在未来中国和国际市场中,找到突破口才能C位胜出,这就需要其更具国际战略眼光,提前布局。
但目前,造车新势力的国际化视角正在逐步拓展,蔚来已经全面启动其欧洲战略,近期官宣了北欧首个NIOHouse开始装修,今年2月,第二批出口挪威的小鹏 G3近日也已经远征欧洲;
回看华人运通,其实这是一个生而国际的团队,其全球人才引进正有条不紊地推进,“造车天团”中,除了丁磊本人参与了创建中美最大合资企业上海通用并成为总经理之外,曾在通用、上汽、克莱斯勒等担任要职的墨斐,捷豹路虎I-PACE赛车版之父马克•斯坦顿之外,管理层其他人也有丰富的外资和合资企业背景。
华人运通工程及整车开发高级副总裁的陈俊博士,先后任职于日本丰田、上海通用等全球知名车企,深谙中、美、日各国市场特点和用户需求,在车型开发、整车集成、底盘控制、工程制造、质量安全等方面均有深厚积淀,曾操刀中国A0级市场标杆产品,及小型车、中级车、大型MPV等平台的自主研发和生产投放,是业内整车领域的“自主全能王”。
华人运通电动力总成副总裁宋京在新能源车电动及电池技术领域有着近三十年海内外经验,曾任职美国福特汽车并主导电动化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他曾服务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近二十年,主要负责开发电动车系统工程及电池电动技术,主导开发了福特首个电动汽车仿真模型,领导开发了第一代甲醇燃料电池汽车电气系统。
或许因为如此,华人运通旗下高合汽车首款量产车高合HiPhi X一上市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无论是颜值还是产品实力,国际范儿十足,其独一无二的超跑SUV的造型,不仅在第一眼就觉得与传统的奔驰宝马有明显的区别,也比ModelX更具有未来科技感,在保时捷Taycan等豪华纯电汽车面前也不逊色;而且在目前曝光的工程测试中可以看到,高合汽车的底盘是在欧洲完成了调校,连音响也是在英国的Meridian总部完成的整车调校。
用户体验目的单纯 才能长远胜出
随着互联网对汽车行业的巨大变革,与用户的关系的重构已经成为摆在各个厂商面前不得不面对的重要挑战。造车新势力们深谙造势、借势和用势之道,这也无可厚非,但一些造车新势力的营销目的和手段并不单纯,甚至出现了急功近利割韭菜的操作,引发车主集体维权。
与被资本裹挟的某些企业不同,华人运通在夯实其商业模式和体系建立的初期,闷头于研发体系以及用户体验和服务体系的搭建,极其低调又脚踏实地。此前高合汽车的市场露出活动也基本上以丁磊为主,以及“华语绕车讲解第一人”陈威旭介绍产品,随着李轶梵、李峰、张京宇以“一个月一位”的速度加盟,高合汽车的人才拼图更加清晰完整。
李峰曾先后担任奇瑞汽车董事、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北京现代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北京汽车执行董事、总裁,北京奔驰、奔驰销售董事,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等职务。他在奇瑞汽车创造了中国自主品牌年销量第一、中国自主品牌首个第100万辆新车下线的骄人业绩,带领北京现代跨上年度百万销量和百亿利润的台阶,成为继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之后,国内第四个年产销过百万辆的汽车主机厂;他推动以戴姆勒为第二大股东的北京汽车在香港上市,收购福建奔驰,同时,快速实现了北京奔驰、北京汽车自主品牌各自历史上的第100万辆下线,是一位业内知名的“福将”,也是用户服务及体验领域的顶尖高手。
而此次官宣加盟的汽车之家前联席总裁张京宇也非等闲之辈,他在汽车之家成功开展了业内首个场景营销,并完成大数据产品创新,提高营销转化率近10倍,在营销方面颇有建树。此外,他推动汽车之家实现市值翻三倍,达到110亿美元;3年内完成传统广告产品的智能化应用创新;搭起完整的商业中台,支撑BU全业务链条快速发展,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字化专家。
至于资深金融与财务专家李轶梵,此前网络公开报道中,也是他在吉利参与的惊心动魄令人印象深刻的国际并购的大手笔,关于他在华人运通整体的规划中,笔者也没有更多的消息,但只要翻看过他过往的经历,就知道丁磊那盘大棋也早有了长期规划。
创立三年多来,华人运通由丁磊带领的十余位高管组成的“最强造车天团”已悄然成型,第二阶层年轻国际化的团队正逐步浮出水面,在经历疫情反复、行业洗牌后,高合HiPhi X还能如期交付,这批大佬的“控场”实力着实雄厚,这也让华人运通成为业内当之无愧最不偏科的新能源“学霸”。
在笔者看来,像华人运通那样,先组建人才梯队,再逐步形成体系,最终落实到研发和生产,推出后续产品,应该是能够让用户和买家真正放心的企业发展之路,也是长远之路。因为营销只是锦上添花,它或许能忽悠资本,但忽悠不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枪林弹雨”和产品硬实力。在汽车行业的研发和技术已经如此透明的当下,管理和技术人才的作用,将对未来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说到底,造车新势力是一场汽车行业的变革,也是一场思想的解放和突围,这需要人才的强力推动。华人运通的路子,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今天终于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