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塌方最新信息(54.中缅边界遇塌方)
缅甸塌方最新信息(54.中缅边界遇塌方)队友正在搬开阻挡前进的大石头这时,我看见队友们拼命合力搬动-块大石头,好几次都没有搬动。我看得出,是队友刘增基的力气小了点。我急了,大喊一声:“小刘, 让开!你来嘹望!”我冲上去,小刘让开了,代替我担任嘹望工作。我和其他三位队友一起,齐声高喊三”,四人齐心合力,用尽全力,几下就把这块大石头推开了。一-条仅仅能够通过小车的狭窄小路诞生了。司机赵彤小心地开动汽车,向着这条狭窄的路冲去。不好!小车被卡住了!又是一块比较大的石头,我和王维、甄小英赶忙冲上去,使出全身的力气,高喊三声,总算把石头挪开了一一点,小车加大油门,嘶吼着挤了过去。汽车的侧面被这块石头划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迹,留下了征途艰辛的纪念。守卫在当时中缅边界线上的战士我从这块高地跳下来,大喊-声“搬”,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喊出了一个“搬”字来!我们5个人都要动手搬,都抢着往前冲。队员们喊:“老高, 你年龄大了,看着上面。”他们一边喊,一边就
第二天,6月11日,早晨7点30分,我们离开片马垭口,在雨中向着片马前进。24千米的路程,我们足足花了1小时45分钟。片马气象站到了,刘增基同志负责气象观测仪器补充和培训工作,李副营长- -直在刘增基同志旁边仔细地听,并要求战士一-定要学好。
工作完后,我们准备立即返回。李副营长一再留我们去中缅边境看看,我们只好跟随他向边境走去。雨继续下着,大约30分钟后,我们徒步来到了竖有界碑的地方。这儿是一片山谷中的水档田,界碑就在水档田间的一一小块空地上,它的一面是中文的“中国”,一面是缅甸文的“缅甸”二字。由于当地湿度太大,我们的摄像机不能工作,没有录下这个镜头。
片马归来再度遇险
6月11日,下午两点半,为了赶回六库工作,我们只好在雨中离开了片马。大约经过1小时15分钟后,我们回到了片马垭口。驻军战士们热情地留我们下车喝水,我们下了车,顺便也看看气象仪器的工作情况。休整完毕,离开片马垭口,汽车盘山而下,云雾茫茫,山峰时隐时现,雨继续下个不停。由于湿度太大,摄像机停止了工作,我们也没有心情欣赏这云雾山中的美丽景色了。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尽快赶回六库。
队友严江征教授当地驻军战士气象观测
一路上,我们非常迅速地搬开了一处又一处阻挡我们汽车前进的大石头,向泸水县城前进。
我们好不容易走过了泸水县城,认为前面的路总该会好一一些了吧。突然,在前进的路上,出现了一大片刚刚塌方的泥石流区,横七竖八的大石头阻挡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山坡_上仍然不时地在向下滚石头。汽车停了下来,大家下了车。面对这突然出现的新情况,队员们没有作声我走到一块比较高的地方,仔细观察了地形地貌,发现可以搬开一-条很窄的通道,也许能够过得去。
守卫在当时中缅边界线上的战士
我从这块高地跳下来,大喊-声“搬”,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喊出了一个“搬”字来!我们5个人都要动手搬,都抢着往前冲。队员们喊:“老高, 你年龄大了,看着上面。”他们一边喊,一边就搬起来了。总得有人监视山坡上的情况,这是野外工作的常识。我只好担任起嘹望的工作。山坡上不时有石头滚下来,在我的提醒下及时中断队友们的抢修工作。雨下个不停,我几乎全身都湿了,冷得打哆嗦。
再次清理公路上的大石
这时,我看见队友们拼命合力搬动-块大石头,好几次都没有搬动。我看得出,是队友刘增基的力气小了点。我急了,大喊一声:“小刘, 让开!你来嘹望!”我冲上去,小刘让开了,代替我担任嘹望工作。我和其他三位队友一起,齐声高喊三”,四人齐心合力,用尽全力,几下就把这块大石头推开了。一-条仅仅能够通过小车的狭窄小路诞生了。司机赵彤小心地开动汽车,向着这条狭窄的路冲去。不好!小车被卡住了!又是一块比较大的石头,我和王维、甄小英赶忙冲上去,使出全身的力气,高喊三声,总算把石头挪开了一一点,小车加大油门,嘶吼着挤了过去。汽车的侧面被这块石头划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迹,留下了征途艰辛的纪念。
队友正在搬开阻挡前进的大石头
当我们脱离危险区回到汽车上,回忆起刚才拼命的情景时,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刚才从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力气。我们正在议论,突然,有人说:“赵彤, 你的手流血了!”原来是刚才搬石头时把手划破了。这时,我们看看自己的手指,人人都有几条伤口,都流了血。现在,大家突然感觉疼痛了。
然而,对于经过紧张战斗而脱险的我们,这点疼痛算不得什么。气氛越来越活:跃。赵彤风趣地说:“我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的“五朵金花”安全运回北京。”到达六库,已经是晚上8点40分了。大家又累又饿,每个人吃了6两米饭、2个菜,真是饱餐-顿。我们5个人还喝了2两白酒,以庆贺今天的胜利。
#户外##我的户外日记##探险旅游##我眼中的中国科学家##我为祖国比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