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掌门人蔡澈卸任(蔡澈提前七个月卸任奔驰全球总裁原因的三大猜想)
奔驰掌门人蔡澈卸任(蔡澈提前七个月卸任奔驰全球总裁原因的三大猜想)为何提前换任?原因或许有三到2016年,奔驰终于重新夺回了全球豪华车品牌销量冠军的宝座,蔡澈当年的誓言也得以实现。2017年,戴姆勒集团全球总销量达到330万辆,同比增长9%,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梅赛德斯-奔驰及Smart品牌全球销量达242.4万辆,中国市场销量达到61.7万辆,相比2016年同比增长25%。蔡澈1953年出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于1976年加入戴姆勒集团,从工程师到掌舵人,他已为戴姆勒工作了42年。2005年,奔驰销量下滑,丢掉了全球豪华车销量冠军的宝座,这时候,短短四年时间让克莱斯勒盈利高达15亿美元的蔡澈成为了董事会看重的掌舵人。于是,这个蓄着两撇“海象胡”的男人临危受命,在2006年2月16日接任奔驰总裁。但是令人失望的是,蔡澈在位的前五年,在他执掌下的奔驰市场表现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在2011年,成立125周年之际被奥迪赶超,跌落全球第三。当时外界质疑只剩两年任
文/陈凤
据路透社9月26日报道,戴姆勒集团宣布重大人事变动消息:董事会主席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将在2019年5月的戴姆勒董事大会上正式卸任,辞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的职位,结束其在戴姆勒集团42年的职业生涯。研发负责人少壮派康林松将接替他的职位,任期五年,这将是戴姆勒集团历史上首位非德裔董事会主席。在执掌戴姆勒12年期间,这位有着标志性海象式胡子的高管给戴姆勒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笔者了解到,2016年,戴姆勒董事会决定将蔡澈原本于2016年底到期任期延至2019年年底。也就是说,戴姆勒现任董事会主席蔡澈的任期原本是要到明年的年底,而戴姆勒宣布于明年5月进行换任,实际上提前了7个月。作为亲手带领奔驰从豪华品牌市场鏖战中完成由追赶者向领跑者转变的“传奇”CEO,提前换任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蔡澈功不可没
蔡澈1953年出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于1976年加入戴姆勒集团,从工程师到掌舵人,他已为戴姆勒工作了42年。2005年,奔驰销量下滑,丢掉了全球豪华车销量冠军的宝座,这时候,短短四年时间让克莱斯勒盈利高达15亿美元的蔡澈成为了董事会看重的掌舵人。于是,这个蓄着两撇“海象胡”的男人临危受命,在2006年2月16日接任奔驰总裁。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蔡澈在位的前五年,在他执掌下的奔驰市场表现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在2011年,成立125周年之际被奥迪赶超,跌落全球第三。当时外界质疑只剩两年任期的蔡澈能否改变现状,甚至有传闻表示他会提前离任。来自内外的双重压力让蔡澈倍感焦灼,但是“倔强”的他从不轻言放弃,甚至放出豪言。他表示,在2020年之前,戴姆勒不仅要在利润上保持第一,在销量上也要重回全球高档豪华车市场第一的位置。为此,他重新规划集团发展战略。
蔡澈强势的表态赢得了董事会的认可,蔡澈得以继续连任。在随后的五年时间里,奔驰的飞速发展也证明了蔡澈决策的正确性。2013年,蔡澈调整奔驰品牌产品规划,推行年轻化的战略,推出GLA等更适合年轻消费群体的车型,这一改变也使得奔驰重拾自信。2015年,戴姆勒全球销量290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营业额1495亿欧元,增长15%;净利润89亿欧元,增长22%。
到2016年,奔驰终于重新夺回了全球豪华车品牌销量冠军的宝座,蔡澈当年的誓言也得以实现。2017年,戴姆勒集团全球总销量达到330万辆,同比增长9%,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梅赛德斯-奔驰及Smart品牌全球销量达242.4万辆,中国市场销量达到61.7万辆,相比2016年同比增长25%。
为何提前换任?原因或许有三
在这样耀眼的成绩单背后,作为戴姆勒掌舵人的蔡澈自然是功不可没。戴姆勒选择在这样一个时机宣布换任,背后的原因或许还是汽车行业整体面临的变革给传统汽车制造商带来的冲击。为此,笔者对戴姆勒目前面临的问题做了梳理,总结出了三个导致戴姆勒宣布提前换任的原因。
首先,今年7月份开始,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反弹,随着贸易战越演越烈,戴姆勒身在其中难免受波及。奔驰旗下的R Class、GLS/GLS AMG、GLE/GLE Coupe/GLE AMG这几款SUV、MPV车型均产自于戴姆勒集团位于北美的Tuscaloosa工厂,贸易战的不断加剧,使其在华的销量及利润预期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此前戴姆勒官方表示,公司目前已经无法从关税的波动中全身而退,这次成本上涨使得公司无法收回成本,亏损在所难免,为此戴姆勒削减了2018年的盈利目标。
其次,除了贸易摩擦,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也让戴姆勒备受煎熬。时间追溯到2015年9月,大众柴油车排放造假丑闻曝光使得柴油“排放门”被推向风口浪尖。从此之后,柴油汽车尾气排放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受到更为严格的审查。
今年5月28日,外媒报道,戴姆勒公司正面临一项针对4万辆奔驰威霆(Vito)商务车和8万辆C级柴油汽车的调查。上述车型被指安装了非法软件,操纵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的排放过滤功能,从而导致更高的氮氧化物排放。虽然戴姆勒已经表示会对“几乎所有的”柴油车进行召回和更新。但是这一举措仍然没有解决大众对戴姆勒的猜忌和怀疑,来自监管机构、执法部门的严格审查也让戴姆勒陷入阴霾。
再次,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浪潮推动了一大批高科技公司涌入造车行业,竞争压力迫使戴姆勒必须加快企业的创新变革。其实面对未来越来越严苛的排放要求,电动汽车以及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戴姆勒早已于2016年就发布了“瞰思未来”战略。在当年的巴黎车展上,奔驰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品牌EQ,并展示了首款概念车EQ Generation,由此奔驰针对电动车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计划。
但是随着近年来各大传统汽车制造商纷纷转向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的研发之中,包括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开始涉足汽车行业和自动驾驶领域,例如谷歌和苹果,还有一些科技公司虽然没有启动造车计划,但是已经和一些传统车企合作,研发软件操作系统。这些变化都促使戴姆勒不得不加快企业变革速度,换一位更具创新思维的领导人则更能证明戴姆勒对于集团、产品变革的决心。
越来越多竞争者的涌入让汽车行业的发展更加难以捉摸,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汽车行业一定是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而一位更年轻的领导人势必也会为集团在未来的战略发展带来不一样的思路。49岁的康松林作为戴姆勒最年轻的一任CEO,也是戴姆勒历史上第一位非德裔CEO,第一位非工程师出身的CEO。
康林松1970年出生于瑞士,经济学出身的他1993加入戴姆勒,随后负责过奔驰乘用车的销售,领导过AMG事业部门,两年前开始担任集团研发总监。也正是因为他特殊的经济学出身背景,让他在众多换任人选中脱颖而出。康松林一直在戴姆勒推行硅谷式的管理方式,鼓励采用更创新的方式来开发产品,这一理念与现在的新造车势力不谋而合,也更符合当代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
但是在瞬息万变的全球汽车品牌竞争风云中,从功德圆满的全球最佳CEO手中接棒,对于这位年轻的领导人来说压力不可谓不大。未来这位新舵手能否带领戴姆勒在新航道乘风破浪,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