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城嘉定(上海嘉定奔跑汽车城)
上海汽车城嘉定(上海嘉定奔跑汽车城)1927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嘉定西门外一所普通宅子里,毛品章等6位年轻共产党员正秘密集会。他们中有工人、有学生、有教师、有农村青年,你一言、我一语,兴奋地讨论着大革命形势。“教化之城”嘉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受到了共产党先进思想的影响。百年前的晦暗时局中,一批嘉定热血青年响应时代感召、点燃“红色引擎”,在嘉定大地播撒革命火种。引擎轰鸣,是嘉定这座“汽车城”不变的背景声。百年来,嘉定不断向前奔跑、开拓,一代代奋斗的嘉定人不断驱动着庞大而精密的“城市发展发动机”——百年前,陈君起、毛品章等仁人志士用生命点燃了革命火种;建设年代,嘉定与汽车结缘,嘉定大地上燃起了熊熊工业之火;进入新时代,拥有“十一所三中心二基地”的嘉定,又迸发出科技创新火花。从“上海科学卫星城”到“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再到“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嘉定如一台鼓足了劲的内燃机,不断释放着发展能量,驱动自身驶向时代舞台的中心
【编者按】
对任何一座城市、一个地区,100年,不过是方志上薄薄的一个篇章,但它背后的承载,却饱满而厚重。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我们立足上海的每个区,向历史深处凝望,重温红色记忆、回溯发展之路、赓续精神血脉。这其中,有波澜壮阔,也有岁月静好;这其中,有许许多多人、事、物,历经岁月洗礼愈发清晰可见。它们见证了一个百年大党的生生不息,它们塑造了一座城市的绝代风华。
“嗞嗞——”1958年9月30日,上海西北部一家汽车装配厂内,一群顶着“熊猫眼”、夜以继日忙了4个月的工人,紧张地看着眼前的银绿色小轿车。伴随着电火花打向发动机的声音,这辆功率50马力的“凤凰牌”汽车运转了起来,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上海首辆国产轿车就此缓缓驶出组装车间。
61年后的2019年,F1历史上第1000站在位于嘉定的“上”赛道火热开赛,这是国内唯一符合国际汽联标准的F1赛道。地球上最快的赛车以“凤凰牌”轿车20倍左右的马力,在嘉定上演着“速度与激情”。
引擎轰鸣,是嘉定这座“汽车城”不变的背景声。百年来,嘉定不断向前奔跑、开拓,一代代奋斗的嘉定人不断驱动着庞大而精密的“城市发展发动机”——百年前,陈君起、毛品章等仁人志士用生命点燃了革命火种;建设年代,嘉定与汽车结缘,嘉定大地上燃起了熊熊工业之火;进入新时代,拥有“十一所三中心二基地”的嘉定,又迸发出科技创新火花。
从“上海科学卫星城”到“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再到“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嘉定如一台鼓足了劲的内燃机,不断释放着发展能量,驱动自身驶向时代舞台的中心。
“红色引擎”催人争先
“教化之城”嘉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受到了共产党先进思想的影响。百年前的晦暗时局中,一批嘉定热血青年响应时代感召、点燃“红色引擎”,在嘉定大地播撒革命火种。
1927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嘉定西门外一所普通宅子里,毛品章等6位年轻共产党员正秘密集会。他们中有工人、有学生、有教师、有农村青年,你一言、我一语,兴奋地讨论着大革命形势。
最后,这群年轻人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嘉定县特别支部”,会议推选毛品章为特支书记,嘉定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就此诞生。战火纷飞、热血激昂的年代里,嘉定处处都有共产党人活跃的身影——
在南翔镇,嘉定第一位中共党员陈君起从古镇老街中走出,毅然和封建大家庭决裂、走上革命道路,曾任中共南京地委妇女委员、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妇女部长;
在菊园新区,中共嘉定早期领导人张吉人把自己的住宅称为“独醒楼”,寓意“举世皆醉,唯我独醒”,1928年在楼内策划指挥了著名的西乡地区“五抗”暴动;
在外冈镇,“中医司令”吕炳奎在1937年嘉定沦陷后毅然典屋当田,组建民众自卫队保境安民、除奸肃匪,打响了赫赫有名的“外冈游击队”旗号……
那是激情燃烧的年代,也是晨光初现的年代。先烈的精神光耀后世,传承革命精神的嘉定人,从来不惧时代巨变带来的一道道“发展路障”。
“我是农民,不懂什么‘姓资姓社’,反正我只知道牧场老是亏损,这总不对吧?”20世纪70年代,时任嘉定县戬浜公社晓红大队大队长朱龙铭的话语石破天惊。和安徽小岗村改革几乎同时,朱龙铭也拉开了嘉定农村改革的大幕。
他对牧场试行“自主经营、单棚核算”经济责任制,对经济作物实行“联产到户、利润记分”,大幅提高了牧场产量和净收入。此后,由他起草的按劳承包农作物、合理划分责任田等“农村经济责任制十四条”,被作为参照条例在全市郊县推广。
1988年,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竣工通车,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时代在嘉定宣告结束;2001年,沪郊首批区域性出租汽车在嘉定运营,为上海出租车运营机制开辟了新路……
“红色引擎”驱动下的嘉定,迎着改革发展的春风,不断向前进、大胆闯,在“无人区”里闯出新路,在“无解”之处求得新解。
创新火种持续迸发
汽车是20世纪最显著的工业文明象征。回望百年,嘉定这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在车轮上一路向前的——在党的领导下,嘉定和汽车产业互相成就,“汽车基因”深植于嘉定的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汽车行业自主技术发展力不从心。当时的“上海牌”汽车没有装配规范,工人们拧不紧螺丝就用锉刀锉、榔头敲;部分汽车需要车内人员紧紧拉住车门,一旦松手车门就会打开。这种背景下,多数国内汽车厂不敢与国外企业谈合资,行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直到1978年11月9日,邓小平在回答上海轿车项目能否合资经营的请示时一锤定音:“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嘛!”
在举国上下都不敢迈步子的背景下,这一声“可以”激活了中国整个汽车产业,也为嘉定此后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84年,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嘉定成立;1985年,桑塔纳在国内第一条生产流水线在嘉定投产,中国汽车规模化生产由此开始。
今年58岁的嘉定区安亭镇前进村村民唐建平,至今记得35年前进入上海汽车厂配件分厂时的兴奋与自豪——这家由4个村级企业联营而成的工厂,专为桑塔纳提供零部件配套。“别的厂还在半工半农,我们就已实行8小时上班制,工资高,干的还是‘造汽车’这种光荣活儿!”
享受到时代红利的嘉定汽车产业,一路蓬勃发展。如今,300多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100多家汽车相关研发机构、3万多名汽车专业人才,让嘉定成了全国单体城市中汽车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地区。
面向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嘉定更是动作频频:2016年6月,国内第一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嘉定启动;2018年,嘉定成为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城市之一。如今,嘉定开放测试道路已超1300公里,实现460多平方公里全域覆盖。到2025年,嘉定区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
汽车产业“高峰”,带动其他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形成“高原”。目前,嘉定已形成“十一所三中心二基地”的科研院所集聚规模,拥有可对外开放的国家级、省部级研发平台93个。在科创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嘉定在依靠院所高校实现“从0到1”转变的基础上,通过院地合作、让科研院所孵化科技企业等方式,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从1到100”、“从100到无穷大”的转变。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嘉定留下的辉煌令人铭记:国内首条8英寸研发中试线温度传感器产品出货已超450万颗;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完成加速器系统、固定治疗室等安装;中国首颗由商业航天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高性能微纳卫星“嘉定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并精准进入预定轨道……
红火生活人人共享
引擎轰鸣,带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也带动百姓生活质量提升,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一切奋斗、开拓、发展、创新,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服务“城”中之“人”。
回望过往,嘉定以科技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撬动了社会、城市、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如今的嘉定,不只有撑得起地区发展的产业“骨架”,也有满足高水准生活需求的城市功能“血脉”。
端一杯香茗,在“沪上最美图书馆”——嘉定图书馆里小憩一会儿,翻几页书,看倦了极目远眺,远香湖美景尽收眼底;兴致来了,可以去环湖彩色健身步道上散散步;夜幕降临,还可携三五好友一起去保利大剧院看一场世界级水准的音乐剧……这就是嘉定新城的惬意生活。
面向未来,嘉定新城将依托保利大剧院、远香湖和嘉定图书馆这“三件套”,在远香湖中央活动区打造具有标识度、宜居度、美誉度的城市会客厅。嘉定的城市功能不再仅仅是“产业配套”,而是真正的“城市生活配套”,如远香湖的名字一般“香远益清”,吸引越来越多人近悦远来。
除了城区之外,嘉定乡村的村民脸上也在绽放越来越灿烂的笑容。在华亭镇联一村农田深处,最近多了许多白墙黛瓦的“乡村度假酒店”,这些是联一村在推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引入“乡悦华亭”项目为村民建设的置换房。“老房子快撑不住了,要修缮改建,我们既没有财力也没有精力。‘乡悦华亭’项目,等于给我们‘发’了一个新家!”村民高建红说。而在安亭镇向阳村,大型车企看中广袤乡村的无限潜力,打造了“稻田里的研发中心”,把最核心的研发业务搬到了乡村。
“1957年6月,工资68元5角;1977年收入,912元;1980年收入,1293元;1996年收入,16478元;2007年收入,68317.5元。”今年87岁的嘉定人李惠英有记账的习惯,从1957年开始,她就将每天的收支全部记录下来。嘉定人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藏在她那一行行蝇头小字中。“我现在一个月退休金有近7000元,但每月伙食费不过1000元,多数都能结余下来!”李惠英乐呵呵地说。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800年古疁城的深厚历史文脉,在这里和现代化新城浸润交汇;半个多世纪“科学卫星城”的光荣和梦想,在这里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建设一脉相承。这里是嘉定,4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展动力始终强劲。
来源:作者:茅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