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四联动电动车(电动双轮车谁领风骚)

四联动电动车(电动双轮车谁领风骚)  永久虽勇于创新,但电动车的初次试水,由于续航和爬坡能力差,还易磨损,因此并没有普及,并逐渐归于沉寂。  改革开放前后,“永久”牌自行车是绝对的“硬通货”,自行车作为结婚四大件之一,曾有“万斤粮换永久车”的说法。就如同90年代的“大哥大”,“永久”牌也成为了时代的财富象征。  【“双龙”格局确立】  回顾电动双轮车发展历程,也曾经历了漫长的产业替代之路。但与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的升级路径不同的是,电动双轮车是相对于对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出行替代而言的。  电动自行车的问世,其实并不晚。早在1983年,上海永久就生产了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两轮电动车DX-130。谈起上海永久,在父母及老一辈心中都是不能抹去的回忆。

四联动电动车(电动双轮车谁领风骚)(1)

  作者:徐风,编辑:小市妹

  新能源大潮下,新能源汽车火出天际,与此同时,传统的电动双轮车市场也变得更加“热闹”。

  相对于新能源汽车多方争雄、趋于红海的竞争格局,两轮电动车赛道则成熟许多。行业中雅迪、爱玛的双龙头局面已经形成,虽然也有小牛、九号等新势力杀入,但始终未能突出重围,自成一极。

  而在新国标等因素影响下,行业生态开始转变,电动双轮车的“新战事”,已经拉开。

  【“双龙”格局确立】

  回顾电动双轮车发展历程,也曾经历了漫长的产业替代之路。但与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的升级路径不同的是,电动双轮车是相对于对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出行替代而言的。

  电动自行车的问世,其实并不晚。早在1983年,上海永久就生产了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两轮电动车DX-130。谈起上海永久,在父母及老一辈心中都是不能抹去的回忆。

  改革开放前后,“永久”牌自行车是绝对的“硬通货”,自行车作为结婚四大件之一,曾有“万斤粮换永久车”的说法。就如同90年代的“大哥大”,“永久”牌也成为了时代的财富象征。

  永久虽勇于创新,但电动车的初次试水,由于续航和爬坡能力差,还易磨损,因此并没有普及,并逐渐归于沉寂。

  此后电动双轮车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与此同时,最高时速超90km的摩托车却成为新宠。到1997年,全国摩托车产量已突破千万,彼时两轮电动车产量却还在十几万辆水平徘徊。

  电动双轮车行业的真正拐点发生在2003年,“非典”疫情成为产业爆发的催化剂。疫情防控需要,便宜便捷又能响应绿色出行号召,使得电动双轮车成为短途出行的优中选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地出于交通和污染问题治理而出台的“禁摩令”也助推了电动双轮车市场的发展。

  同时,2004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将电动自行车确定为非机动车合法车型,立法的“扶正”,电动双轮车应用更为广泛,彻底激活了电动双轮车市场。

  2005年,电动双轮车产销量便突破了1000万,随后行业产销量连年攀升。到2013年已超过了3600万辆,而摩托车产量高峰为2008年的2700万辆,此后逐步回落,2021年仅2000万出头。

  可以说,2003-2013年十年间是国内电动双轮车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行业整体量价齐升,不仅雅迪、爱玛、新日、绿源、千鹤、飞鸽等诸多品牌脱颖而出,大量区域性品牌也开始依靠低价抢占市场。

  2009年,正值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首次访华时,科技部部长万钢送给他和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的礼物便是“飞鸽”牌电动车,可见国产电动车已成为当时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

  伴随着2013年销量见顶,行业也步入了调整期,同质化、价格战现象成为行业常态。行业也展开了一场市场化的“供给侧改革”,大量中小品牌迎来清退。

  数据显示,企业数量从2013年的2000家缩减至2019年的110家。CR5由2016年的36%提升至2020年的70.9%。历经5年左右的“鏖战”,形成了以爱玛、雅迪为代表的双龙头格局。

四联动电动车(电动双轮车谁领风骚)(2)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这一时期,曾经辉煌的“飞鸽”电动车由于经营不善走向了破产重组的境地。

  电动双轮车第二次增长拐点发生在2019年。

  这一年行业“新国标”开始实施,相对于1999年的旧国标要求更加严格,且均为强制性指标。从各地具体实操来看,普遍设置了3-5年的实施过渡期。

  据海通证券研报,在新国标实施前,市场上有超过1亿辆电动车为超标车,也由此催生了巨大的存量置换需求。而当下正处在过渡期结束的敏感时间点。

  另外,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再度产生了类似非典对行业的催化效果,然而其影响程度远大于非典。在疫情爆发初期,就出现了电动车销量暴涨,排队上牌的一幕。

  新零售快速崛起带动的即时配送,如外卖、生鲜、烘焙、医药等领域,也为电动双轮车市场带来了新增量。

  同时,2021年“一车一票”政策的出台再次规范了市场,市面上大量劣质低价车会因无法开票而不能售卖,市场加速出清。

  “疫情 置换潮 新零售”使得行业快速上量。据海通证券研究,2019年行业产销量便开始加速。2020年我国两轮电动车销量已达4760万辆,同比增速达37.4%,行业规模超千亿。

四联动电动车(电动双轮车谁领风骚)(3)

  同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涌出的新势力一样,电动双轮车也有小牛、九号、E客电动、世纪鸟等新势力,甚至共享单车头部的哈罗也宣布涉足,意图在这轮置换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以小牛和九号为例,二者均以高端化为切口,在6000元以上高端市场占有领先优势。据2021年鲁大师调研报告,6000元以上市场九号和小牛分别占比17.9%和6.5%,位列行业前二。但受限于市场空间,当二者在向中低端下沉时,面对雅迪爱玛基本盘,始终未能打开局面。

  而雅迪爱玛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高端产品深入新势力腹地。新势力的日子越发艰难。

  【新起点,“新战事”】

  很显然,当前电动车行业已经来到了下半场。

  与新能源汽车赛道不同的是,电动双轮车的短途代步刚需属性更强,行业同质化现象也更为明显。而以“科技时尚”为差异化主打的爱玛科技,将在接下来行业的双龙头竞赛格局下快速扩大领先优势。

  在2022年三季报的业绩比拼中,爱玛科技的“答卷”大超预期。其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72.3亿,同比增长37.69%;实现归母净利润13.76亿,同比增速高达138.28%。在财报预披露后,资本市场投出信任票,股价强势报收一字涨停。

  同时,爱玛科技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今年前三季度爱玛科技毛利率为15.31%,相对于中报的14.66%环比提升了0.65%;净利润率为7.98%,也环比提升了0.69%,且均创出2018年来最高水平,并逐步向雅迪看齐。

四联动电动车(电动双轮车谁领风骚)(4)

  爱玛迅猛的业绩直接在了现金流上。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去年同期的25.31亿增加至63.83亿,同比提升了152%。

  在爱玛业绩如此抢眼的背后,是其品牌、渠道和产品三方面共同发力的结果。从品牌来看,经过20余年的运营已经有了深厚的品牌积累。品牌代言人周杰伦的一句:“爱,就马上行动”传唱大江南北,奠定了广泛的品牌认知度。

  产品上爱玛以“科技时尚”为定位主打差异化。如2021年发布的引擎MAX能量聚合系统,采用了低滚阻轮胎、抗衰石墨烯电池等7大核心技术,使得电机损耗降低15%、扭矩提升15%,并引领行业迈入续航百公里时代。

  2022年,爱玛对引擎MAX能量聚核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发布了“引擎芯动力”系统,在续航、动力和质保方面再次升级。并于2022年3月发布了搭载“芯动力系统”的新发车型劲霸F692,最高续航超500里,再创造行业续航新纪录。

  爱玛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与引擎系列火爆密不可分。当前“引擎系列”多为爱玛3500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如爱玛A130、露娜W290、揽圣N511等。

  财报显示,2021年全年共销售“引擎系列”184.95万台,销量占比达21.33%。今年3季度单季毛利率达16.1%,相对于2021年全年的11.72%提升了4.38%,说明爱玛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不仅科技,“颜值创新”也是爱玛实现差异化的又一战略,产品要“像设计时装一样设计电动车”。如2021年初爱玛首发的“国潮”系列、打造的Q、A、F、X等时尚系列产品、《时尚芭莎》发行爱玛品牌专刊及冠名“浪姐3”等,都在诠释爱玛的时尚差异化。

  另外,爱玛科技的护城河还有多年构筑的渠道优势。今年上半年爱玛科技的经销商数量超2000家,终端门店数量超过2.5万个。据中信建投研报,未来3年爱玛科技将在全国范围内新增11463家门店,届时门店总数将达3.6万家。

  正是基于爱玛的品牌产品和渠道,爱玛科技的经营费率指标也在持续优化。期间费用率由2018年的6.93%降至今年3季度的5.24%,降本增效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前行业发展走向已然明朗,在靓丽的市场前景下,各大头部纷纷开启产能扩张模式。如爱玛科技在7月发布的20亿可转债用途中,就包括丽水青田的新建制造基地,建成后将新增300万台电动车产能,而2021年公司产量超800万台。又如雅迪控股,产能攀升更为迅速。由2019年的每年800万台提升至2021年的1700万台。

  进入行业头部时代,未来两大龙头市占率还将继续扩大。数据显示,行业CR2市占率有望从2021年45%提升至60%-70%,真正进入“双寡头”时代。

  而爱玛科技凭借差异化、高端化和科技驱动,以及管理上建立的APDS产品开发流程,以更好洞察市场需求,不断巩固自身壁垒,未来在电动双轮车赛道上仍将继续发挥引领者作用。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