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最好的5款合资车(月售2万的销量神车)
碰撞最好的5款合资车(月售2万的销量神车)不会!因为这种一度走“捷径”上来的人,只会自己包揽战功。我一般提及新能源的时候,都会建议车主能不趟这滩浑水,就别趟。就好比一个被包庇长大的项目经理,你选择在他手底下做事,你觉得你会有前途吗?很多人可能会说了:“车企怎么样跟我也没关系啊!”其实往小的说,跟普通车主也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有关系,所以今天我们稍微聊聊包容和包庇。被包庇的新能源包庇这个词比较难听,但其实如今非常多的新能源车型,就是政策包庇下的产物。
在我眼里“包容”和“包庇”其实就一个事,但有两个度。比如阿珍体质非常差,内脏还有小毛病,不能接受剧烈运动。所以体育老师睁只眼闭只眼让她考试及格,这个叫做包容。
阿强是校长儿子,体育老师睁只眼闭只眼让他拿了期末考1000米考试第一,这就叫包庇。
在中国,国内的很多车企都接受过政策的包容。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最近几年还接受过政策的包庇。
包容就是一起挤挤
很多人可能会说了:“车企怎么样跟我也没关系啊!”其实往小的说,跟普通车主也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有关系,所以今天我们稍微聊聊包容和包庇。
被包庇的新能源
包庇这个词比较难听,但其实如今非常多的新能源车型,就是政策包庇下的产物。
我一般提及新能源的时候,都会建议车主能不趟这滩浑水,就别趟。就好比一个被包庇长大的项目经理,你选择在他手底下做事,你觉得你会有前途吗?
不会!因为这种一度走“捷径”上来的人,只会自己包揽战功。
目前国内大多新能源车型也是如此,在政策补贴的驱使下,许多车企做了许多不光彩的事,但它们此前却获得了包庇。
举几个小例子,一些更大的内幕我们外人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只能从小细节推敲这件事。新能源车型的补贴一度与续航里程紧密关联,比如300公里续航和400公里续航,补贴的钱是不同的。
为了到达400公里的续航,许多车企测试车的电机和电池是特殊设置的程序,它能在测试条件中(比如匀速行驶状态)激发最大的工效,从而增大续航里程获得补贴。但这个续航在现实中是达不到的。
还有一些也很过分,研发者直接将电池性能调到最大,参与测试,它能提高测试成绩,但它会让电池寿命大大缩短。此外更多的一些手段,在网上遭过许多专业人士的爆料,这里不一一展开。
NEDC测试标准
还有一些根本就不算爆料,大家都懂的事。就是将燃油车,以极小成本改成电动车(许多EV都是这种形式),并低价卖于租赁公司,用于共享汽车业务,从而赚取补贴。
这种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任何帮助吗?他们有在好好研发电池、电机技术吗?没有!他们不过是在通过漏洞,白拿纳税人的钱。这就是我定义中的包庇。
不过这种包庇也在逐渐变难,因为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正在建立,开始极大提升新能源车获取补贴的标准,这种走后门的新能源车将会更难坑到补贴。政策在完善,这有利于新能源车的稳定前进发展。
那新能源有没有未来?我不敢说。只要是正面、正当途径的支持,新能源汽车还是会飞速发展起来的。就像有人说的,当蒸汽机要代替马车的时候,世人都不看好一样。现在被人不看好的新能源,未来或许就是你所拥戴的。
受包容的中国碰撞测试
包容,我想说件事。网上很多人总说,我们中国人都不买国产车,国产车怎么发展?但其实自主品牌已经在受到国家政策的偏袒了,但我想用“包容”来形容它。
大家最近有没有听说一个叫C-IASI的测试,它的全称是“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它是中国本土的一个碰撞测试,碰撞的标准照搬了美国的IIHS。
进行测试后,很多在国外碰撞获得全5星的合资车,在这里却只是拿了较为一般的评分。比如途观L,车内乘客安全只拿了个一般,行人只拿了良好,都与优秀失之交臂。
G-优秀,A-良好,M-一般,P-较差
但在国外测试,尤其是严格的欧洲碰撞测试中,它们大多都是满分成绩。这个成绩其实可以间接证明国产车正受到优待。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国内你想卖车,监测你卖车标准的碰撞测试为“C-NCAP”,被人戏称5星批发部。
我们要思考它为什么这么不严谨、不严格。结论是为了照顾大多数国产车的安全水平。因为标准太严格,自主品牌就不能卖车了!你不能卖车的话,自主车企还怎么发展呢?
也正是因为C-NCAP太过简单, 导致许多合资车在国产后削减了配置和标准。因为即便如此,对上国内的碰撞测试也是毫无压力。这难道不是对合资车车主的损害嘛?这难道不算是合资车车主做出的牺牲么?
如今随着自主品牌的发展,很多车型已经能去美国碰撞测试拿回一个GOOD的成绩了,比如VV7。
如果没有这份包容,自主品牌压根就没有卖车的权利。比如上上图中神车宝骏510的成绩是非常糟糕的(车内乘客得分:较差),但在国内它却能卖得非常好,销量月月2万 台。
真正的不包容,应该是大家强制使用国外测试标准,让不行的自主车淘汰,这才是真正的不支持。
所以我总结一下,很多事我们能包容,是因为自主品牌发展需要空间,需要支持。在市场中,弱者面对强者需要很多发展机会,这个机会需要有人给它,因为它自己没能力竞争。
但是,如果不以发展为目的,而以捞钱为目的的包容,我觉得更应该叫包庇。包庇不是什么好事,它很快就会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