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现在的共享单车有几种(共享单车不算稀奇事)

上海现在的共享单车有几种(共享单车不算稀奇事)如:老闸区40户、新成区70户、静安区11户、嵩山区83 户、蓬莱区95户、邑庙区70户、杨浦区41户、榆林区46户、常熟区57户、徐汇区30户。作为当时沪上重要的产业,整个自行车行业下游销售网点分布全市,仅中心地区就有543户——一组数据直观地呈现了上海自行车产业的规模——解放初期,仅上海市脚踏车商业同业公会筹备会登记入会的大小车行达1280户。按业务分,贩制商业 148户,修租业1132户;以规模大小分,大型73户,中型162户,小型1045户。全行业登记资金总额500余万元,其中贩制商业148户占459.78万元;修租业户1132户占40.55万元。

清晨,华山路南京西路口,一排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上,颜色是他们最大的不同,泾渭分明却互为一体。

这里是上海,刚刚过去的2016年,共享单车走入上海大街小巷,成为市民热议话题。这一年里,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上海街头。有数据显示,共享单车已成为小汽车、公交、地铁外的第四大出行交通工具。

上海现在的共享单车有几种(共享单车不算稀奇事)(1)

但你或许不知,在自行车发展的历史中,上海一直是独领风骚的。自1868年自行车登陆上海滩算起,距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当时的上海,英商怡和、德商禅臣等洋行将自行车及零件列为五金杂货类输入上海。刚刚起步的自行车市场,各洋行实施独家代理,各自推销,上百种型号的自行车被集中在洋行自己手中。

上海现在的共享单车有几种(共享单车不算稀奇事)(2)

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自行车人潮。CFP 图文无关仅供参考

一组数据直观地呈现了上海自行车产业的规模——

解放初期,仅上海市脚踏车商业同业公会筹备会登记入会的大小车行达1280户。按业务分,贩制商业 148户,修租业1132户;以规模大小分,大型73户,中型162户,小型1045户。

全行业登记资金总额500余万元,其中贩制商业148户占459.78万元;修租业户1132户占40.55万元。

作为当时沪上重要的产业,整个自行车行业下游销售网点分布全市,仅中心地区就有543户——

如:老闸区40户、新成区70户、静安区11户、嵩山区83 户、蓬莱区95户、邑庙区70户、杨浦区41户、榆林区46户、常熟区57户、徐汇区30户。

上世纪50年代初,数据显示,整个行业盈余达百余万元

上海现在的共享单车有几种(共享单车不算稀奇事)(3)

网络配图 仅供参考

徐文渊精神 VS 共享单车创新

1952年,徐文渊逝世后,得利车行成为沪上老字号一员,并于1979年被评为市财贸系统先进企业。1988年,得利车行又被命名为上海市名特商店。

回顾徐文渊的一生,上海社科院副院长谢京辉认为,徐的成功背后不难看出“敢想、敢闯、敢试”的创业精神。徐文渊没有好的家境,文化不高,没有本钱,就尝试与人合作搞“批、零、租”的营销做大了单车。

这次共享单车成功试水也在于创新,想要进一步发展还是离不开创新,只有传承徐文渊的创新精神,才能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上海现在的共享单车有几种(共享单车不算稀奇事)(4)

徐文渊做大做强“得利车行”,是把单车做成了品牌,如果当年的“得利车行”只是买卖单车零部件,搞租牌、贴牌、仿牌,不可能成为单车行业的全国老大。

而共享单车下一轮发展必须保持徐文渊做品牌的精神,立品牌难度大于创品牌,只有坚持工匠精神,才能做成品牌,而不成为历史的过客。未来共享单车勇立潮头者,一定是能够传承徐文渊单车精神的,把共享单车做成品牌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戴天骄 整理自上海地方志

部分观点及文字来自上海社科院副院长谢京辉(原刊于2017年4月26日新民晚报《自由谭》:《共享单车还要师从徐文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