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气囊召回时间表(日本高田气囊致全球召回超1亿辆汽车)
高田气囊召回时间表(日本高田气囊致全球召回超1亿辆汽车)随着高田“杀人气囊”事件的持续发酵,引起了多方的高度重视。各地不断出现因高田气囊缺陷引起的伤亡事故,厂家也开始大规模召回。高田气囊为什么会出问题?日本高田株式会社(Takata)最早成立于1933年,时至今日已经发展为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供应商。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如本田、丰田、日产、斯巴鲁、福特、通用、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都无一例外采用高田生产的气囊,其中本田是当中最大的受害者。本田和高田的合作关系久远,大部分车型都采用高田气囊,而第一起因为高田气囊引发的致死事故,正是发生在一辆本田思域轿车。2009年,一名18岁美国女孩埃希利帕海姆在开一辆本田思域车接弟弟放学的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与另一辆车相撞后死亡。最后调查出是因为气囊展开后弹出的一个金属片划破颈动脉,大量出血而死亡。其实,早在2000左右就已经发生过相关的事件,也遭到消费者的投诉,但当时并未涉及人员伤亡,所以并未引起重视。2015年
汽车安全气囊,是保护驾驶员及乘员安全的必要装备,或许一辆车在生命周期内未必能用上,当然也希望别用得上,但是在危急的时候,却能挽救我们的生命。
从它诞生起,就已经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是有一家企业,把“安全气囊”这个名词戴上“杀人”的称号。从2009年高田气囊致死事件出现以来,就已经向高田敲醒了警钟。配备高田气囊的车辆在弹出后会飞出金属碎片,不仅不能保证乘员的安全,还进一步加以伤害,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
16人死亡、全球召回超一亿辆
据不完全统计,高田缺陷气囊已造成全球16人死亡,其中美国有11人,以及180多人受伤。但是目前高田缺陷气囊的维修率不到1/3,其中美国涉及6900万辆车,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汽车召回事件,在全球涉及1亿辆。要知道,2016年全球销量冠军大众集团旗下全部子品牌累计销量才1000多万辆,可想而知,高田气囊的影响有多大,也被称为汽车界有史以来最大的召回。
日本高田株式会社(Takata)最早成立于1933年,时至今日已经发展为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供应商。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如本田、丰田、日产、斯巴鲁、福特、通用、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都无一例外采用高田生产的气囊,其中本田是当中最大的受害者。本田和高田的合作关系久远,大部分车型都采用高田气囊,而第一起因为高田气囊引发的致死事故,正是发生在一辆本田思域轿车。
2009年,一名18岁美国女孩埃希利帕海姆在开一辆本田思域车接弟弟放学的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与另一辆车相撞后死亡。最后调查出是因为气囊展开后弹出的一个金属片划破颈动脉,大量出血而死亡。其实,早在2000左右就已经发生过相关的事件,也遭到消费者的投诉,但当时并未涉及人员伤亡,所以并未引起重视。
2015年5月,高田首次公开承认其生产的气囊存在缺陷,并于11月4日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公众道歉。高田董事长兼社长高田重久(高田公司创始人之孙)表示:“我们对于高田气囊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遗憾,我们将遵守所有条款,并致力于解决问题。”
高田气囊为什么会出问题?
随着高田“杀人气囊”事件的持续发酵,引起了多方的高度重视。各地不断出现因高田气囊缺陷引起的伤亡事故,厂家也开始大规模召回。
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发生器基本含有叠氮化钠(NaN3)或硝酸铵(NH4NO3)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瞬间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囊。
在全球发生多起伤人致死案件后,高田公司一直没有对外公布其气囊问题的具体原因。
此前,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曾调查表明:高田安全气囊缺陷是由三个因素联合造成的,包括使用硝酸铵推进剂,安全气囊的装配,以及高温潮湿的环境,这些因素致使高田气囊易于发生爆裂。“
硝酸铵有易溶于水、易吸湿和结块的特性,一旦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时,硝酸铵就变得极其不稳定,剧烈反应从而爆开。
为什么会采用硝酸铵而不是其他物质?最根本的原因是价格低廉,相比于其他安全气囊生产商所采用的硝酸胍推进剂,硝酸铵只是其价格的四分之一。
高田该何去何从?
在日本高田公司爆发危机之后,其竞争对手开始着手接替高田原本拥有的市场。各大厂商开始与高田划清界限,本田宣布采用日本Daicel公司生产的气囊,丰田则采用旗下田合成株式会社提供全新的安全气囊,瑞典Autoliv(奥托立夫)公司也扩大产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美国TRW公司、百利得Key Safety Systems(KSS)等也不甘落后。
2月28日,日本高田气囊制造商承认欺诈行为,与美国司法部门达成和解,认罚10亿美元。受召回事件的负面影响,高田持续亏损,去年净亏损5.6亿美元,有分析师认为,高田现有负债或高达上百亿美元。
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宁波均胜电子在早些时候已经把KSS收入囊中,KSS与奥托立夫都是高田潜在的收购方。此前曾传出KSS成为候选方,但是遭到高田公司声明的否定。
未来,高田何去何从,该如何重整,还是未知指数。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auto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