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a00001是哪个部门的车(一辆车价值两亿)
京a00001是哪个部门的车(一辆车价值两亿)那段日子给李晓华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记忆,贫穷的滋味实在太可怕了。所以,李晓华想,有朝一日自己一定要奔着更远的目标去,要成就自己的事业、赚大钱。60年代,刚刚中学毕业的李晓华就服从学校的安排,前往北大荒支援建设。李晓华去的时候是冬天,刚一到,就冻得双手双脚全是冻疮,又买不起药,只能放任伤口溃烂。李晓华的故事是标准的穷小子逆袭,曾经有记者去问他:“对于童年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李晓华笑着说:“是贫穷和饥饿。”没错,这位大富翁的童年简直是家徒四壁,饥一顿饱一顿。
几年前,有网友在北京大街上偶然拍到一辆车牌号为“京A88888“的豪车,这个特殊的车牌被传到网上,引起了全网热议。
想要一个好听的车牌号,不知道要排到猴年马月,而这位车主居然拥有一个如此吉利的车牌号,网友立刻猜到,这辆豪车的主人肯定不简单。
没多久,大家便知道了车牌主人的真实身份,原来,他正是曾经的北京首富李晓华。
一听李晓华这个名字,大家突然觉得,一切都合理了,这位传奇商人想要一个吉利的车牌,应该并不难。
贫穷出身李晓华的故事是标准的穷小子逆袭,曾经有记者去问他:“对于童年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李晓华笑着说:“是贫穷和饥饿。”
没错,这位大富翁的童年简直是家徒四壁,饥一顿饱一顿。
60年代,刚刚中学毕业的李晓华就服从学校的安排,前往北大荒支援建设。李晓华去的时候是冬天,刚一到,就冻得双手双脚全是冻疮,又买不起药,只能放任伤口溃烂。
那段日子给李晓华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记忆,贫穷的滋味实在太可怕了。所以,李晓华想,有朝一日自己一定要奔着更远的目标去,要成就自己的事业、赚大钱。
但那个时候对李晓华而言,所有的梦想都还停留在空想,他并没有什么资本去和别人谈事业,他在北大荒过着日复一日单调又辛苦的工作,一直坚持了八年,才终于回到了家乡。
但即便回来,李晓华也没找到什么很合心意的工作,折腾了一番之后,他被分配到了工厂里,成了一名烧锅炉的工人。
年轻的李晓华心里并不甘于现状,他不认为自己要在这里烧一辈子的锅炉。他暗暗发誓:自己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佩的人。
有时候,李晓华会和工友们谈起自己的理想,但收到的往往都是嘲笑,别人都对他说:“你哪天能升级到流水线上当个高级工就不错了,还妄想着成为大人物,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别人的嘲笑,李晓华并没有放在心上,他想,很多事情是要靠时间来证明的,自己今天没出息,并不代表永远都没有出息。
但谁也不知道实现理想需要多长时间,至少对李晓华来说,这个过程有些漫长。
他以一个小人物的身份,一直生活到80年代,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这是属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无数人选择扔掉了手里的铁饭碗,开始尝试下海经商,时代成就了无数人,这些人中也包括李晓华。
李晓华果断地离开了那个小工厂,来到了一家玻璃制造厂,毛遂自荐,干上了推销员。
他有个利落的嘴皮子,擅长和人打交道,知道说什么话能够赢得对方的信任,在玻璃厂干了将近两年,李晓华的业绩一直都是排第一的,他的手里也逐渐有了几千块钱的积蓄。
在那个年代,手里能有几千块钱,那已经算是了不得的富豪了。
可是,李晓华不满意,他觉得自己干推销员终究是给别人打工,是小打小闹,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是要有个自己的产业。但是,他又能去哪里寻找机会呢?
李晓华在家里想了半天,最终决定南下,南边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那里机会更多。
生财之道这是个有些冒险的决定,李晓华一直在北方发展,从来没有接触过南方的环境,这一去,如果做成了自然好,做不成的话,他几年的积蓄说不定都会赔光。
但李晓华觉得,想要得到机会,就要敢于冒险,哪怕自己赔得一干二净,也不能给人生留下遗憾,就这样李晓华揣着自己几年打工所得的全部积蓄,千里迢迢来到了广州。
广州比北方城市要繁华的多,李晓华看的眼睛都直了。来到广州几天后,他去了最大的市场,想要找找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机会,他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有些稀罕的东西,一台冷饮机。
这样一台小小的机器,每天能够卖出去几百瓶冷饮,这可比工厂流水线有效率得多。
李晓华非常羡慕,便大着胆子走过去询问看守冷饮机的员工,这样的机器到哪里去买?
员工看着这个口音有些奇怪的人,冷淡地回了他三个字——不知道。
那时候没有几个人专门去搞冷饮机的生意,尤其是北方更少见。但正是因为北方少见,李晓华才觉得机会难得,自己要是能把冷饮机带回到自己曾经工作的秦皇岛,自己开一家冷饮店,肯定能发大财。
尽管没有打听出来生产冷饮机的厂家,但李晓华发挥了不服输的精神,他在广州到处打听生产冷饮机的工厂,找了半个月,终于联系上了人。他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高价购买了一台冷饮机,又小心翼翼地把冷饮机装上火车,千辛万苦带回了秦皇岛。
李晓华盯上的是北戴河景区,那边游客多,但却没有卖冷饮的,李晓华直接把冷饮机往景区一放,吆喝着卖两毛钱一杯的饮料。
他这机器一摆出来,立刻吸引了所有人,旅游的客人在李晓华的冷饮机前头排起了长队,一个夏天,靠着这一台冷饮机,靠着两毛钱一杯的饮料,李晓华足足赚了10万块钱。
这个结果让李晓华欣喜若狂,10万块呀!80年代的10万块!
过去,李晓华在工厂里当工人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30块钱,但现在,不过三个月,他就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富翁,但李晓华也只卖了一个夏天的冷饮。
他料到,只要自己火了,肯定就会有人跟风,冷饮机这种生意实在太好代替了。因此,在夏天过去之后,李晓华又开始琢磨,自己现在有钱了,该做更大的生意了。
兜里有钱的李晓华开始盘起了店面,开了一家录像厅,这家店面每天能给他带来上百块的收益,他那会儿也算个成功人士了,要什么有什么。
不过,李晓华依旧不想安于现状,他产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那个时候,倒也没人嫌弃他没有大学文凭,大家学历普遍都不高。
但李晓华自己不这么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些年做生意的过程中,李晓华清晰地认识到,不读书,永远在别人面前吃亏,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可不是空话,多念书,多开阔眼界,迟早能帮自己大忙。
抓住机遇而出国留学也是深思熟虑的决定,在中国的天南海北,李晓华也算是转了一圈,但国外的景象李晓华没见过。
当时,国外要比国内发达,李晓华决定出去见见世面,回来把自己的商业版图再扩大一些。
李晓华为自己选定的留学地点是日本,当时正是日本的黄金年代,日本的年轻人一个个都富得流油,而且,当时中国和日本也处在蜜月期,所以,李晓华便带着满心的热情前往日本开拓新天地去了。
没想到,这一到日本,果真让李晓华看到一个天大的机会。
到了日本之后,李晓华发现,日本人生活水准的确比国内高,但他们压力也不小,甚至有不少日本年轻人已经开始剧烈的脱发,生发产品在日本成了热销产品。
李晓华本人倒是没什么脱发的烦恼,但他意识到,如果自己也能做出一款脱发产品,肯定能在日本赚个盆满钵满。
李晓华想到,在中国有个不错的生发品牌,叫做“章光101”,这个牌子在国内就有着不错的口碑,经受得住考验,而在日本却是个冷门产品。
李晓华的心思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他趁着假期,又赶紧跑回国内,跟生产公司谈,顺利地拿下了该品牌在日本的代理权。果然不出李晓华所料,他把这生发品牌一带到日本,立刻掀起了一阵购买热潮。
日本人对章光101这个从中国来的品牌格外的欢迎,101一度成为了日本的新闻热词。
而且,借着日本的东风,李晓华又把这股购买章光101的热潮带回了国内。在中日两地,章光101都成为了最火爆的生发品牌,李晓华这个名字也随着品牌的火爆为众人所熟知。
到了1988年,李晓华的生发事业再上一层楼,原来,当年日本首相竹下登访问中国。10瓶章光101被作为国礼,送到了这位日本政治家手上。
有官方的认可,民间对于章光101的质量更加信任,尤其是在日本,章光101几乎一摆出来就会被抢购一空,甚至一瓶在市场上被炒到了几百块的天价。
这可谓是李晓华一辈子做过最成功的生意之一,章光101将李晓华彻底推到了金字塔尖。
但是,这依旧不够,随着章光101的火爆,各种类型的假货也开始在市场上出现,李晓华有个优点就是当断则断。当年卖冷饮的时候就是这样,该投入的时候投入,该退出的时候退出。
他明白,像这样卖生发品牌也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在卖完了手中最后一批货后,李晓华又开始琢磨新的生意,那就是房地产。
北京首富当时,房地产还远没有现在这样火爆,尤其是香港那边在1989年忽然闹起了金融危机,导致房地产价格大崩盘,许多富豪都开始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楼盘。
当时有不少人预言说,香港的房地产业要彻底崩溃了。但李晓华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只是房地产冲上顶峰的前兆,于是他立刻注册了公司,开始浩浩荡荡的进军香港的房地产业,花大价钱,大规模的进行房地产收购。
当时有不少人觉得李晓华疯了,他为了购买这些看起来不值钱的楼盘,几乎花掉了自己此前所有的生意所得。但楼盘这种东西是最容易砸手里的,多少香港富豪都在房地产上栽了跟头。
因此有人说,李晓华肯定要跟着香港的房地产一起进棺材。
可是,不到半年,李晓华就打了所有人的脸,随着大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香港的房地产也迎来了利益回升,并且价格一路飙升到一个可怕的程度。
这个时候,众多商人才开始后悔,又忙不迭地挤进房地产市场,想要分最后一杯羹。
而李晓华握着手中的房地产,开始有规律地进行抛售,这一买一卖之间,这一场房地产危机给李晓华带来了旁人不敢想象的巨大利润。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将李晓华推向了北京首富的位置,他这个名字开始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问起李晓华的成功秘诀,李晓华说:“做生意要的是大胆,我成功了很多次,每一次几乎都是一场豪赌。”
比如说80年代的时候,他曾经在东南亚投资了一条公路,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赚钱,投资公路太贵,要几千万,可是东南亚的一条公路带来的利润有限。
不过,李晓华说:“做生意就如同打情报战一样,得分析。”
当时李晓华之所以这么坚持要投资这条公路,是因为看到了两个报道:一个是关于这条公路的修建;另一个是,在这条公路修建地址的旁边发现了油田。
当时李晓华一分析,立刻就认为这个油田将来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润,所以他立刻就高价收购了油田旁边的公路。
做这笔生意,李晓华是向银行做了担保的,要是半年之后还没见利润,李晓华就得赔银行一大笔钱。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限来临的两天前,发现油田的新闻开始被大肆报道,李晓华的钱一夜之间就收了回来,不止还清了银行的欠款,还净赚几千万。
不过,李晓华这生意经一般人不敢学,也学不来,都知道做生意要胆子大,但真的事到临头,能敢于做出决断的并没有几个人,这也是李晓华能稳坐首富之位的原因。
一般来说,这些大富豪是越有钱越低调,但李晓华却不是一个低调的人,他享受赚钱的过程,也愿意把自己的钱花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他不仅不低调,而且高调的耀眼。
1992年的时候,李晓华就办了一件万众瞩目的大事。
收购豪车当时,法拉利公司在北京办了场展览,吸引了不少富豪前去观看。
不过,看归看,却并没有人出手购买,法拉利的价格对当时的中国商人而言还是太昂贵了,那会儿,大家能开上一辆桑塔纳,就觉得很了不起了。
买一辆法拉利需要13万美元左右,这个价格在当时的北京能买上十套好地段的房子,而且,还要完成很多繁琐的手续才能把车领到手,很多人觉得并不值当。
但李晓华一看到展柜里那辆漂亮的法拉利,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李晓华觉得,这样的车才配得上自己。
于是,他当即拍板,用13.888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中国第一辆法拉利,并挂牌“京A00001”。
一辆法拉利本身就不便宜了,而有人传说,李晓华办的这个车牌,价格和法拉利不相上下。但李晓华觉得,只要自己高兴,这钱就花的值。
李晓华这辈子一大爱好就是买车,他的车库里收藏了上百辆豪车,各种牌子,各种款式的都有,对于这辆法拉利,李晓华更是爱不释手,经常亲自开着它到天安门广场附近转悠。
李晓华说:这也算是弥补自己童年的遗憾。
他从不掩饰自己对于享受生活的渴望,因为童年的时候实在是经过了太久的贫穷生活。
一个小孩子的童年,本该是无忧无虑的,但那个时候李晓华整天想的是,明天该上哪里弄一口吃的,正是因为这种遗憾,所以在长大成人之后,李晓华总想通过物质方面来补偿。
他的生活态度就是不亏待自己,豪宅豪车他都拥有,而且要的还是最好的。
后来,他又给自己办了那张“京A88888”的牌照,李晓华就喜欢这种吉利的数字,为了这个牌照,哪怕多花点钱他也愿意。
不过,并不能单纯地把李晓华理解成一个只喜欢享受的人。事实上,在发家致富之后,李晓华在慈善事业方面也贡献良多。
童年的贫困让李晓华对于和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孩子,始终心怀同情。
1992年,李晓华出资200万捐赠给希望工程,帮助那些失学的孩子继续学业。
李晓华一直铭记着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小时候没能顺利地完成学业考上大学,是他一辈子的遗憾。看到那些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神,李晓华就觉得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的自己。
所以,对这些失学儿童的捐助,李晓华非常的慷慨,出手少说也是几百万,多则几个亿。
1993年,李晓华又发起了让失学儿童回归校园的活动,由李晓华的公司出资,定时定点地帮扶1000名失学儿童,让他们重新回到学校念书。
同时,李晓华又在各地的贫困乡村建立希望小学,给更多的孩子提供读书的机会。对于愿意前往乡村支教的教师,李晓华也成立了专门的基金会,来提高这些老师的待遇。
慈善事业做慈善这件事也让李晓华感到了内心的满足,李晓华后来对记者表示,相比于那些豪车豪宅,也许做慈善更能够弥补自己童年的缺憾。
李晓华还时常想,要是自己小时候也能有人愿意拉自己一把,也许自己会过得更好。
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李晓华也想过,假如没有经历过那重重磨难的话,自己可能也不会成为北京首富了,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人生的每一步都指向不同的方向,没有昨天的苦难,也就没有今天的辉煌。
多年之后,李晓华终于以平和的心态接纳了童年的那份苦难。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晓华逐渐隐退,拿出了更多的时间来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公司也渐渐交给别人打理,但是他北京首富的名号依旧响亮。
中国有许多的商人,但像他这样传奇的是独一份,他的那些生意经放到今天依旧适用。
无数人追随他,仰望他,却很难超越他。但李晓华却觉得,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北京城里也永远不缺乏新的传奇。
而现在,对李晓华而言,他主要的事业就是做慈善,他依旧热心于教育事业,各地都有了以李晓华名字命名的小学或是教学楼。
看到那些孩子坐在崭新的教室里念书,李晓华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几年前,李晓华立了份遗嘱,在遗嘱里,李晓华还特意提到他最喜欢的那辆法拉利的去处。曾经有人出价2亿购买他这辆车,但李晓华并不打算把法拉利留给别人。
他提出了两个假设:
第一,这辆法拉利是北京城的第一辆,很有纪念意义,如果自己死后有博物馆愿意收藏展览的话,可以无偿捐出。
当然还有第二条,在自己死后,如果有慈善机构愿意接受,将之拍卖,并用于教育慈善事业的话,那就直接将法拉利拍卖。
买车、做慈善,这是李晓华这辈子的两大爱好,不过现在,李晓华愿意把慈善事业放在第一位,因为买车是一个人的享受,但做教育可以让很多孩子受益。
李晓华并不清楚自己一辈子到底资助了多少学生,或许已经有上万个,这些孩子也许并不清楚李晓华是谁。不过,李晓华也并不需要别人对自己感恩戴德,如果他捐出来的那些钱能够偶然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那就是最大的意义。
人到晚年,通过慈善事业,李晓华觉得自己获得了新的成长,一生之中,他在商海沉浮,看到了许多别人未曾看过的风景。
但在慈善事业里,他发现的是另一个维度的意义,一个人的决定能够支撑起成千上万个孩子的未来。
比起北京首富,如今的李晓华更加喜欢慈善家这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