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新能源汽车共享体制怎么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

新能源汽车共享体制怎么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我们知道,在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中,有不少将“彻底替代燃油汽车”作为公司发展使命。然而,综合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自我定位实际上并不准确,在长途(尤其是城际之间)出行方面,新能源汽车目前充电时间较长,电池续航能力也有待提升,还难以替代燃油汽车,来满足人们几百公里的远距离出行需求。因此,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呆在城市内,将中短途出行作为自身的定位才是目前最合适的选择。新能源汽车 共享汽车:失意者的互补与结合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目前的储能与充电技术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然而,新能源汽车却始终未能彻底摆脱里程焦虑的困扰。尽管市场上最快的快充已经可以将充电时间压缩到一个多小时,甚至几十分钟,但这种程度的充电时间,在实际情景应用中依然是显得非常尴尬。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在两种情况下需要充电:一是白天行驶途中电量不足,需要快速充电,然而当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有

来源:能源杂志 孙航 充电桩视界

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之下,近年来,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颠覆人们传统认知的科技产品,在这其中,作为汽车领域的标杆,新能源汽车在过去的几年间发展也颇为迅速。不过,与其他风靡大众的新兴产物相比,新能源汽车总体来说仍然比较小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全国销售的汽车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虽然达到53%,但在汽车的总销量中总比例只占1.8%,比上一年的1.2%的市场占比只增加了0.6%。

新能源汽车共享体制怎么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1)

对于一款科技色彩浓厚的产品来说,这种市场份额的增速实在算不上出彩(更何况还受到了财政的大力扶持),事实上,随着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日趋频繁,以及科技产能的不断增强,近年来科技产品的普及速度越来越快(见下图)。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却连续几年都没能打开市场,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公布的数据更是显示,2017年1-4月,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刚过9万辆,同比累计增长-0.2%。可见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正呈现消退之势,而不少企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态度也由前几年的热切追捧逐渐转向保守,那么,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打通其快速增长通道的模式吗?

未能摆脱的里程阴影

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目前的储能与充电技术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然而,新能源汽车却始终未能彻底摆脱里程焦虑的困扰。尽管市场上最快的快充已经可以将充电时间压缩到一个多小时,甚至几十分钟,但这种程度的充电时间,在实际情景应用中依然是显得非常尴尬。

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在两种情况下需要充电:一是白天行驶途中电量不足,需要快速充电,然而当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有时候去加油站加个油都嫌麻烦,更不要说一个小时左右的充电时间了(而且快充目前也属于稀缺资源,经常需要排队等)。二是上班通勤之后,晚上停在自己专用的车桩上充电。但充满后,车和桩就只能闲在那里,对于车桩来说,这无疑使其失去了很多的潜在用户,而对于其他的车来说,它们也错过了晚间便宜的谷电电价。这显然是一种双输的局面。

为应对这一情况,近年来业内人士纷纷献策,提出了“将电灯杆改装为充电桩”、“用互联网APP来连接车桩”、“新能源汽车后面挂充电宝”的解决方案,但由于一系列因素,这些方案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车的续航问题,在喧嚣一阵后纷纷陷入了沉寂。

新能源汽车 共享汽车:失意者的互补与结合

我们知道,在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中,有不少将“彻底替代燃油汽车”作为公司发展使命。然而,综合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自我定位实际上并不准确,在长途(尤其是城际之间)出行方面,新能源汽车目前充电时间较长,电池续航能力也有待提升,还难以替代燃油汽车,来满足人们几百公里的远距离出行需求。因此,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呆在城市内,将中短途出行作为自身的定位才是目前最合适的选择。

既然是在城市内出行,那对于用户来说,实际上就没必要自己去买一辆新能源汽车了,在追求“极简生活风格”的当代社会,人们更偏向于用手机APP去叫个车,给共享经济做点贡献。正巧,共享汽车行业一般也是以城市为单位,主要是满足城市内部的出行需求,这一点和新能源汽车主打中途出行市场的特点恰好符合。

但是,共享汽车真的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归宿”了吗?需要指出的是,共享汽车自身目前也是处于自身难保的局面。虽然共享经济在资本的助力之下,近年来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其汽车的分支领域发展起来却一直是磕磕绊绊。从公开信息的报道来看,共享汽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阻碍之一,是停车难和取车难。我们从共享自行车的经验来看,不难发现,这一问题可以称得上是决定共享交通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风靡全国的共享单车正是由于借助“窄带互联网”技术告别了传统的自行车车桩,使得用户可以灵活停车,灵活取车,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来看,只有解决停车和取车的问题,共享汽车才能携新能源汽车,迎来需求的快速增长。

无人驾驶 无线充电:新能源汽车 共享汽车的最后拼图

正如笔者在上文所提到的,共享汽车目前正面临着和之前的共享自行车同样的问题:停车难,找车难。但是,两者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是不尽相同的,共享单车简约轻便,成本较低,可以通过海量投放来解决用户找车停车的问题,而共享汽车属于重资产,其投放量远远无法与共享单车相比,那么如何能满足用户需求呢?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采用“人找车”的方法了,而要借助无人驾驶技术,来开启“车接人“的模式。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 共享汽车 无人驾驶的组合,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基本摆脱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较长的困扰,人们所要做的,只是利用APP,让附近电量充足的车自动开过来,至于等待汽车充电的漫长过程,则由用户处转移到了共享汽车的经营者那里。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无人驾驶的新能源共享汽车解决能源补充的问题呢?根据常规思维,当汽车燃料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汽车可以通过无人驾驶,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充电桩。但是关键在于:现在大部分的充电桩都是无人值守的,但如果想让电动汽车在充电桩处充电,必须有人把电枪插到汽车上才行,如果车里也没人,桩边也没人,那么车桩将如何通过互动来完成能源补充?答案是无线充电。

新能源汽车共享体制怎么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2)

新能源汽车共享体制怎么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3)

新能源汽车共享体制怎么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4)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通过“新能源车要快速发展→共享汽车是最佳出路→无人驾驶可解决共享汽车找车停车难问题→无线充电能实现无人车与无人桩对接→无线充电必须得是新能源汽车”的逻辑链条,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新能源汽车、共享汽车、无人驾驶、无线充电这四类汽车产业的新型技术及商业模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产业闭环,互相弥补了彼此之间的缺陷,若不出意外,这将会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最低,可行性最高的发展路径,否则的话,对参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府、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来说,其他方案的成本相对来说都偏高。只有通过寻找精准的市场定位,在适当的时候与其他高新技术进行跨界融合,或许才是新能源汽车最容易发力的方向。

新能源作为国家大力推行的新兴能源,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绿色无污染,可以说新能源是未来社会的主角之一,而跟新能源关系密切的充电桩行业也是属于崛起的阶段,因此也越来越多的人投入这个行业,比如“前海点点电工”就是一家第三方汽车充电桩维护保障平台。目前的服务是 :安装、维护、托管、培训认证。安装:市场拓展、场地勘察、项目安装等。维护:巡检、保养、维修。托管:运营站点的管理,电工的劳务派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