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扑蝶教唱(采茶扑蝶与练习曲)
采茶扑蝶教唱(采茶扑蝶与练习曲)例1 第13 至23 小节另外,左手一直采用跳音断奏,好似中国民乐中的弹拨乐器,如琵琶、中阮等,发出活泼短促的声响。请注意第2小节,左手标明了sempre stacc.(一直跳奏),要保持弹跳。由于钢琴是来自西洋的乐器,如果将中国民间音乐改编为钢琴曲,确实需要巧用心思来编配。这首《采茶扑蝶》既保持了民歌活泼爽朗的个性,同时又加入了作曲家独特的构思,特别是左手的伴奏模仿民乐中的弹拨乐和打击乐的声响,效果十分有趣。歌词 作品既然是民歌改编,就要先学习唱民歌,首先要了解歌词大意,因为曲调总是配合歌词的腔调或语言的轻重缓急来创作的,尽量力求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弹钢琴也是一样。歌词的第一段如下:“百花开放好春光,采茶的姑娘满山冈,手提着篮儿将茶采,片片采来片片香 ,采(呀),采(呀),片片采来片片香。”我们可以多唱几遍,让内心有了基本感觉,这样弹奏起来就方便多了。奏法 作品的基本奏法并不复杂,主要是连
常 桦
C项:《采茶扑蝶》(孙亦林改编)
“采茶扑蝶”是流行于福建龙岩一带的民间采茶歌舞—采茶灯,它的演出形式十分活泼,由一位男演员扮演茶公,和数位采茶姑娘一起边歌边舞,表演还带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分为“采茶”和“扑蝶”两部分。除福建以外,湘西、桂南、赣南、浙江等地的茶乡民间也诞生了丰富多彩的采茶曲,类似的还有“茶花灯”“采茶篮”“采茶闹春”,等等。①
由于钢琴是来自西洋的乐器,如果将中国民间音乐改编为钢琴曲,确实需要巧用心思来编配。这首《采茶扑蝶》既保持了民歌活泼爽朗的个性,同时又加入了作曲家独特的构思,特别是左手的伴奏模仿民乐中的弹拨乐和打击乐的声响,效果十分有趣。
歌词 作品既然是民歌改编,就要先学习唱民歌,首先要了解歌词大意,因为曲调总是配合歌词的腔调或语言的轻重缓急来创作的,尽量力求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弹钢琴也是一样。歌词的第一段如下:“百花开放好春光,采茶的姑娘满山冈,手提着篮儿将茶采,片片采来片片香 ,采(呀),采(呀),片片采来片片香。”我们可以多唱几遍,让内心有了基本感觉,这样弹奏起来就方便多了。
奏法 作品的基本奏法并不复杂,主要是连奏和断奏。作曲家并没有从头到尾标出弹奏符号,但学习者可以根据音乐前后的感觉来自己安排该“连”还是该“跳”,比如第13至23小节(见例1)。
另外,左手一直采用跳音断奏,好似中国民乐中的弹拨乐器,如琵琶、中阮等,发出活泼短促的声响。请注意第2小节,左手标明了sempre stacc.(一直跳奏),要保持弹跳。
例1 第13 至23 小节
腔调 音乐要想演奏得有滋有味,就要注意很多细节。比如句子,我们可以先分句,然后再注意表情变化。通常琴童们演奏得较多的是外国钢琴曲,不论是古典风格还是浪漫风格的作品,通常大多数句子都是四小节、八小节或十六小节为一句,这是常见的双数规律。而这首中国小品,分句是单数,韵律感觉特别不一样(见例2)。
例2 第1 至12 小节
在上面的例子中,有很多重音符号、保持音符号,这些都是民间音乐的“味儿”“腔调”。比如第3小节有重音,第6小节也有重音,它们正好都是句尾,因此要注意句子的收尾特别重要,它就是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腔调”,好像“拐个弯儿”似的。
踏板 演奏者可以根据音乐感觉来加上踏板,通常如果音乐的性格比较活泼,踏板就踩得比较短促(或较少踏板),比如作品第一段(第1至12小节);而当音乐变得抒情柔和的时候,踏板就可以踩得较长一些,比如作品的第二段(第24至44小节)。除此之外,踏板经常踩在重音符号或语气较重的位置,用踏板来加强语调的抑扬顿挫。
第七级
A项:《练习曲》(Op.299,No.23,车尔尼)
车尔尼Op.299是非常经典的教材,它的程度已经比较难了,虽然其中的技术训练仍然是音阶、琶音、和弦、八度等常规技术,但作品篇幅变长了,对演奏者双手的耐力和协调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本教材和车尔尼另一本教材Op.740是一样的感觉,它们像钢琴学习中的一道坎儿,如果能充分解决好手指运动,达到灵活、轻松、不费力的效果,则将来可进一步演奏肖邦、李斯特等高深程度的作品。而如果这个阶段解决得不够好,那不少人会就此停滞在这个水平无法前进。右手 右手一直不停地跑动,很容易累,弹奏时需要手指、手腕和手臂相互配合。比如手指,它的动作要小,低触键,指尖集中,触键动作快速而敏捷。同时,手腕和大臂不能僵硬,需要随着运动方向来灵活调整。有时,手指是原地运动(比如开头两小节),这时候仿佛大臂暂时用不上,但需要手腕轻微地辅助一下,将手指每6个音为一组连贯起来,顺方向传递力量。再比如第13至17小节,这里的音乐由轻到强逐渐推向高潮,手指运动的跨度较大,这时就需要用上大臂的力量,大臂要打开,提前走在手指前面,帮助手指传递力量(见例3)。
例3 第13 至17 小节
左手 左手并不是简单的伴奏,相反,它有丰富的变化,有时它是主旋律(如第2至8小节),有时又担任次要声部。在练习时,我们可以单独弹奏左手,注意它的连线、跳音等变化,还要特别注意踏板的用法,它都是根据左手的变化来踩的(见例4)。
例4 第9 至12 小节
一般来说,有连线的乐句比较歌唱、抒情,需要踩踏板来帮助声音连贯。而跳音,它的声音短促,应该少用踏板(或不用)。此外,当音乐弱奏时要少踩踏板,而当音乐渐强并推向高潮时,踩踏板就能使声音增强共鸣,帮助突出渐强的效果。
分句 弹奏练习曲很容易累,特别是右手,从谱面上看右手一点儿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一直在不停地跑动。要想减轻演奏者内心的负担和右手的压力,我们可以从左手来找办法,比如分句,我们先给左手分句,然后在句子之间来呼吸换气,这样能感觉内心轻松一些。左手声部中连线与连线之间就是天然的分句了,要好好感受一下放松的感觉。可是还有很多没有连线的小节,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演奏者用听觉去找出乐句,也就是找到呼吸分句的位置(见例5)。
例5 第21 至25 小节
速度 车尔尼作品的速度通常都比较快,这是他所有练习曲的特点,因为那个时代的钢琴也比现代钢琴好弹一些,触键轻一些,因此他要求的速度非常快。比如这首练习曲标明Molto Allegro(非常快),同时指明
.=63的速度,不过这个速度仅仅作为参考,并不可能也无需达到如此快的速度。相反,我们应该注意整体音乐的感觉,只要感觉上是流畅、快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