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伸展有限(No.40的手指伸缩技术及其演奏)
手指伸展有限(No.40的手指伸缩技术及其演奏) 2.柱式大和弦 对于手小的学琴者,要注意手掌的主动伸张,特别是十度进行,就算手跨度不够,也要有连的意识,在手腕的带动下,不露痕迹地从大指弹奏的根音移到小指弹奏的冠音。 一. 伸张 1.八度、十度进行 八度伸张贯穿于这首练习曲的始终,而且第7小节和第15小节还出现了十度进行。这种伸张使得1、2指的波音能平稳进行到4、5指。典型的连续八度伸张出现在53-55小节,不断出现在高八度和低八度的下波音音型要求1、5指的主动及虎口的伸缩自如。
本文从手指的伸张、收缩技术及两者的结合等方面分析了车尔尼的练习曲Op.299 No.40。在伸张技术的论述中,结合了八度、十度进行、柱式大和弦、开放位置琶音、保留音等技术要点;在收缩技术的论述中,结合了回音型、下波音型、颤音型等不同的技术类型。最后从演奏实践的角度,综合论述了手指伸缩技术在这首练习曲中的运用。
关键词:车尔尼、练习曲、伸缩技术、演奏、训练
车尔尼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钢琴演奏家及教育家,他一生作有大量的钢琴练习曲,有些练习曲被世界各国的音乐院校作为钢琴教材沿用至今,作品299号《钢琴快速练习曲》就是这一系列练习曲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一册。下面要论析的是这一册练习曲中的第40首,此曲作为“299”中为数不多的综合性技术练习之一,对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训练价值。
这首练习曲的技术类型涵盖面很广,包括音阶、琶音、和弦、八度、颤音、震音、保留音、远距离跳跃等等。上述技术已经在这套曲集的前面各首中分别涉及到了,我就不再赘述。但对第40首来说,重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手指的伸缩,这种技术与其他的各种单独的技术类型结合在一起,给手指及手腕的柔韧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下面我就从伸张、收缩、及两者的结合等几个方面来详细地分析这首作品。
一. 伸张
1.八度、十度进行
八度伸张贯穿于这首练习曲的始终,而且第7小节和第15小节还出现了十度进行。这种伸张使得1、2指的波音能平稳进行到4、5指。典型的连续八度伸张出现在53-55小节,不断出现在高八度和低八度的下波音音型要求1、5指的主动及虎口的伸缩自如。
对于手小的学琴者,要注意手掌的主动伸张,特别是十度进行,就算手跨度不够,也要有连的意识,在手腕的带动下,不露痕迹地从大指弹奏的根音移到小指弹奏的冠音。
2.柱式大和弦
从第9小节开始以跳音的形式出现。作为加厚的旋律,第33-38小节,第79-86小节的八度和弦时值分别增加为八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并在右手以强力度奏出,造成了全曲的高潮点。最后三小节也是以八度和弦强收作为全曲的结尾。
如果说八度十度伸张主要是训练虎口及1、5指,那么柱式大和弦就要求每一个手指的横向伸张,除虎口外,每个手指间的“口”都要张开。训练这种技术类型时要注意手的架子,手掌尽量打开,指掌关节不能内陷。为在整齐的基础上突出外声部旋律,小指要加强支撑。时值较短的跳音和弦用反弹的方式奏出,而时值较长的和弦则应用到身体的力量,需把音弹得深一些。
3.开放位置琶音
这种技术类型主要出现在71-78小节的左手,重点训练了5指到3、4指的伸张。5指弹奏低音后手腕要柔顺地向内移动,把重量转移到3、4指上,并以此为轴心左右运动。手腕的带动在这里显得特别重要,单凭手指触键会导致手腕僵化,无法胜任长时间的开放位置琶音弹奏。
4.保留音
很明显,在保留某个音的同时弹奏其他音涉及到了手指的伸张。这首练习曲中保留得最多的是1、5指,如第21-24小节,41-44小节,87-94小节等。正确演奏的关键是弹完需要保留的音后,手指马上放松,但不离键,不要给琴键施加额外的压力,然后尽量伸展其他手指去弹别的音,重心一般放在保留的手指上,但有时根据音型的需要,会转移一部分重量到其他正在运动的手指。
二.收缩
1.回音型
从第1小节开始,在右手主题中以六连音的形式出现,小指触键后,手掌快速收缩,大指与二、三指弹奏回音音型,这个主题音型从高音区往低音区模进,在左手跳音和弦的节奏支持下,造成了一泻而下的音响效果,第65-68小节则是这种主题音型在左手的倒置,但倒置后由于要跨越大拇指弹奏回音音型,技术难度更大。
这种技术类型的特点是随着虎口的收缩,其它手指迅速朝大指移动,甚至跨过大拇指,这就要求大拇指具有独立的活动与支撑能力。由于大拇指在这种音型中担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有必要对大指进行单独训练,使之能适应持久地不疲劳地弹奏。
2.下波音型
此曲的下波音音型主要由1、2、3指奏出,并经常是1指在2、3指的下面弹奏,也就是说虎口处于收缩状态,如第5-7小节,17-20小节等。弹奏此音型的连续进行时,大拇指一定要独立主动,手腕要用轻微的小幅度转动来调节手指的触键。长时间练习此音型会感觉虎口处的肌肉有酸胀感,这正是控制大拇指的肌肉主动往手掌内收缩造成的,可适当休息后再行练习。
3.颤音型
从第21小节右手1指保留中声部长音,4、5指弹奏高八度音域的颤音开始,同样的音型在曲中经常出现,有时在左手以突出八度低音的方式弹奏1、2指颤音(如第33-38小节),有时在右手以突出小指与大指八度隐伏声部的方式弹奏2、3指颤音(如第25-32小节),还有保持八度外声部弹奏1、4指颤音的(如第41-44小节),在87-94小节把全曲推向高潮的结尾时,保留音在左右手同时出现,除八度外,还有六度和四五度音程,在节奏上密度加大,每拍换一次保留音,使人感觉音响越来越密集,情绪越来越激动。
这种技术类型有相当的难度,从保留音的开放位置迅速收缩弹奏颤音,手掌要有相当灵敏的反应能力。4、5指为弱指,这两指的颤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练习,不然很容易疲劳,强行弹奏还可能对手指造成伤害。大指比较笨拙,与2指一起交替弹颤音时往往不能持久。2、3指的颤音最好弹,可是却要同时突出或者保留外声部。
三. 伸张与收缩的结合
前面我们分别单独论述了存在于这首练习曲中的伸张技术与收缩技术,而实际上伸张与收缩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伴相随的,有伸张,就会涉及手的收缩。如此曲中第1-4小节是八度伸张与回音音型的结合,第9-12小节是右手和弦伸张与左手回音音型的结合,还有出现得最多的保留音与颤音的结合等等。这些结合使学琴者通过这首练习曲自自然然地、充满趣味地学到了手指的伸张技术,并同时巩固了他们已掌握的各种技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练习曲对成人习琴者,尤其是师范专业的学生有特别的训练价值,因为成人在手的伸缩及柔韧性方面相对从小学琴者来说有着特殊的困难,那么怎样才能把这首练习曲演奏好,获得手指伸缩能力的进步呢?下面我以若干小节为一个技术片段的方式来说明一下弹奏的要点,希望能给演奏者一些有益的提示。
第1-4小节,演奏时要特别注意小指击键后迅速收回,手掌收拢,重力放在1、2、3指的回音音型上。左手和弦要轻巧、有弹性,两手配合时要有长句子的感觉。
第9-12小节,右手和弦的力量要沉下去,左右手衔接时要自然、节拍要准确。因为左手拍头的休止符很容易影响节奏,所以,要把两手的音型作为一个整体来想象和弹奏。左手3指弹奏的音符处在弱位,不能有重音出现。
第17-21小节,手臂、手腕要放松,手腕的调节作用有助于圆滑流畅的演奏。大指不能出重音,在手腕的带动下3、2、1指的连续进行要平稳。
第21-24小节,右手要放松,手腕不能僵硬,大指保留后不要再施加过多的力,把注意力放在4、5指的颤音上,因为4指弹奏黑键的音,更需要抬高一点,增加了颤音的难度,可先放慢速度练习,有了一定的清晰度和灵活性后再加快速度。
第25-32小节,大指与4、5指演奏的旋律音要突出,触键时指尖要敏感有弹性,音型与音型之间的强弱对比要明显。左手的半分解和弦要轻巧有弹性,低音要稍强调,以加强节奏感。
第33-38小节,左手5指弹奏八度低音后迅速收回,重心转向1、2指的颤音,要注意大指的主动触键,保证1、2指颤音的平均与稳定。每组音型的连接要自然,不要因为低音的下行级而导致左手的间断。右手的和弦要丰满,力度要渐强,通过两手配合推向第一段的高潮。
第41-48小节,右手的1、5指持续音手指击键后一定要立刻放松,不要有额外的压键力量,以便于其他手指的平均运行。连续的1、4指震音进行要有节奏感,心里要数拍子。左手的八度跳音进行要连贯,旋律感要强,最好采用下弹,而不是反弹的方式触键。
第57-60小节,右手音型中的1、5指构成的八度,可用类似震音的弹奏方法来甩动手掌触键,但1、5指一定要保持必要的硬度和敏感度。整串音型要连贯,不能因为有跨大指的触键而出重音。
第71-78小节,右手与左手同时出现六连音的同节奏进行,但右手是音阶,而左手是分解和弦织体,因此要注意弹奏时整齐一致。右手后半部分由音阶变为八度模进的回音音型,力度逐渐加强,要注意两手一起推起高潮。
第79-86小节,左手要特别注意音的平均,由分解和弦过渡到这一回音音型后速度不能慢下来,反而应加紧一点。右手的旋律要节奏鲜明,并逐渐加大和弦力度。
第87-94小节,注意两手都要突出外声部,旋律要尽可能弹得优美。与前面25-32小节不同的是,外声部要保持相当的时值,这就更增加了这一段的难度,左手低音要尽可能保持,必要时可适当加些踏板来获得保留音效果。
第95-98小节,两手的琶音进行包括了同向与反向,要注意均匀和连贯,以强的力度一气呵成,到达结尾的几个和弦,运用手臂的力量,精力充沛地、从容地结束全曲。
以上是对这首练习曲练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问题的分析,当然还有音乐性问题,踏板的运用问题等等,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更进一步的强调。总之,尽管是练习曲,我们也不应该放低音乐上的要求,而应把技巧与音乐表现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新的演奏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