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23年前旅店老板娘救了一个小男孩(天使在人间18年1个男人)

23年前旅店老板娘救了一个小男孩(天使在人间18年1个男人)南京长江大桥人流如织,车水马龙,每一天,人们都会看到这样一个人:他身着红色运动服,头戴一顶安全帽,骑着一辆破旧的电瓶车,背着一台的望远镜。01 自杀高发地雷锋曾经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好。他说:我希望自己能做一支蜡烛,给他们一丝光明和希望。他就是当代的活雷锋,长江大桥的生命守望者,我们的主人公陈思。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座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

23年前旅店老板娘救了一个小男孩(天使在人间18年1个男人)(1)

南京长江大桥

也就是在这一年,在数百公里外的宿迁,一个普通的村庄,一个叫陈思的男孩诞生了。

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男人的下半生会和这座大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成了这座大桥生命的守护者。

23年前旅店老板娘救了一个小男孩(天使在人间18年1个男人)(2)

雷锋曾经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好。

他说:我希望自己能做一支蜡烛,给他们一丝光明和希望。

他就是当代的活雷锋,长江大桥的生命守望者,我们的主人公陈思。

01 自杀高发地

南京长江大桥人流如织,车水马龙,每一天,人们都会看到这样一个人:他身着红色运动服,头戴一顶安全帽,骑着一辆破旧的电瓶车,背着一台的望远镜。

乍一看,他就是个普通的游客,事实上,他是长江大桥上的“人间天使”——从2003开始,18年来,他救下了421位轻生者,帮助开导了11080位对生活无望的人。

是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也成了自杀的高发地。据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统计,过去至少有2000人从这里跳桥身亡。

23年前旅店老板娘救了一个小男孩(天使在人间18年1个男人)(3)

走上栏杆,纵身一跃,几秒时间,便消失在滚滚江水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悲伤的故事不断上演。

死亡的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过往,一个离散的家庭和一颗千疮百孔心灵。

而陈思的出现,则挽救了这一出出人间悲剧。

23年前旅店老板娘救了一个小男孩(天使在人间18年1个男人)(4)

02他的经历

陈思的本名叫陈后军,1990年,22岁的他跟着同乡从宿迁一起来到南京打工,或许他不知道,从踏上南京的那一刻起,他就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初到这座城市,他对南京的可能并不美好。

和所有打工者的经历类似,他们在一处建筑工地找到了活儿。从小不怕吃苦的陈后军,卖力干了2个月,没成想,老板却卷铺盖跑路了。

辛苦劳作最终却分文未见,同乡人尚有余钱搭乘大巴回乡,而身无分文的陈后军,只能计划沿途讨饭,步行回家。就在他乞讨的时候,一个老乡出现了,改变了他的想法。老乡对他说:“回家有什么出息,在这儿,只要不懒,饿不死你。”

短短一句话,又燃起了他生存下来的希望。

捡破烂、卖农产品、打工,年轻的陈后军凭借着自己的勤劳,也渐渐地在南京站稳了脚跟,吃苦耐劳的他,在1995年开起了小商店,做起了小老板,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随后他便结婚生子。

有瓦遮头,有床可暖,有爱人相依,有孩子相伴。

这就是幸福。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每每提起那段日子,他总是喜笑颜开:“梦里都能笑醒,感觉自己终于在城里站住脚了!”

生活越来越好,但在陈后军的心中,他始终记得初来乍到南京的那些年,那些心酸、那些不幸,他始终都记得。

或许有着这种亲身的经历,他更能理解那些在大桥上企图自杀的人,产生心理共鸣。理解他们的不幸遭遇 读懂他们的恐惧忧伤,做到感同身受。

03 他的行动

2003年9月10日,一男子跳桥自杀,摔死在桥下的花坛,那血肉模糊的画面,冲击着电视屏幕前的陈思。同年,一宿迁女孩,因失恋,加上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留下遗书之后,也从桥上一跃而下。

这让已近中年的陈思感到惋惜。当时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是有人开导就好了。”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2003年9月19日,时年35岁的陈思,正式走上了大桥,成为大桥上第一个自杀救助志愿者。

从此以后,风雨无阻。

每天早晨六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长江大桥的入口处,开始一天的巡逻,

大桥全长6.7公里,陈思每日来回巡逻9次,每天巡逻大概120多公里。骑行途中,陈思常常要留意行人的神色,一看到不对劲的,或是随即停下来沟通,或是伺机而动。

23年前旅店老板娘救了一个小男孩(天使在人间18年1个男人)(5)

救人救多了,陈思的直觉变得十分敏锐。100米之内,只需一眼,他就能看出对方是否有轻生的念头,其结果,也常常八九不离十。

23年前旅店老板娘救了一个小男孩(天使在人间18年1个男人)(6)

在那本被命名为《大桥日记》的本子中,陈思详尽地记录着每个轻生者的故事。

其中,有发现丈夫出轨,希望其回心转意而不得,导致自我抑郁,趴在桥上沉默不言的家庭主妇;有痛苦于无法与心爱的人相守,感觉活着没意思,雨中独自在桥头徘徊的女研究生;

有接连遭遇投资失败、生意失败,倾家荡产,一无所有的中年男子;也有长期备受家暴煎熬的女人;儿女不孝、一身是病的耋耄老人;爹妈不理不顾、无依无靠的青少年……

救人的次数也多了,让陈思的心情格外沉重的同时,前几年,陈思每晚一躺下就做噩梦。梦里,被渣男欺骗的女人,无法给妻儿提供更好生活的沮丧男人,追求完美的知识分子,得抑郁症的高中生……通通在他的注视下坠入江底,随滚滚波涛而去。

每次从噩梦中醒来,他都吓得一身冷汗。

但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前进的方向:“我不仅要守护一座桥,更要人们一起守住心。

2013年9月19日,陈思开始在《大桥日记》上记下与轻生者有关的点点滴滴,其中不乏他自身的主观感受。

在第一篇日记的开篇,他这样写道:

“从今日开始,我准备将毕生的精力用到人类灵魂挽救工作中去。虽然我没有很多钱,但是我有时间、有力气。我有这方面的特长,我有责任,我应该这样去从死神之手多拉一些生命回来!”

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一样的人生困境,《大桥日记》记录了一个又一个饱受生活磨难的人间血泪故事。这些辛酸故事下,无一不是一颗颗千疮百孔的心。

23年前旅店老板娘救了一个小男孩(天使在人间18年1个男人)(7)

04 他的苦恼

他这么做并非毫无来由。

救人最难的就是救心。

开始,陈思会把救下来的人送到派出所,但随后发现,很多人从派出所出来后,又轻生去了。他清楚的记得,2003年的某一天,他曾在大桥上救下一名因丈夫出轨而想不开的年轻女子,但当天女子返回大桥跳入江中。当时,陈思距离她300米,眼睁睁地看着她跳了下去。

那种无助感袭上头来。

还有一次,陈思在桥上发现一女子,因与丈夫吵架被赶出家门,正在桥上徘徊。在女子的旁边,坐有一神色异常的男子,正在玩电脑。陈思拜托周围的人帮忙看住男子,自己则带着女子下桥。

等到他匆匆赶回来时,男子已经不见了,只留下背包和电脑。据警察说,电脑里有男子的遗书。

陈思为这事难过了好多天。这些年,他最害怕的就是有人从自己眼前(自杀)死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就再也救不了人了,自己能不能挺过去都不一定。”

23年前旅店老板娘救了一个小男孩(天使在人间18年1个男人)(8)

也是自那时开始,他养成了喝酒的习惯。

“得喝上一点,才有勇气,有勇气去说,有勇气继续做下去。”

或许这个时候,他也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05 他的驿站

为了彻底挽救这些自杀的人,他决定出资建心灵驿站。开始的时候,被救下来的轻生者,陈思数度自掏腰包将他们领进附近的小旅馆进行陪护,每年搭进去好几万。时间久了,旅馆老板也怕他带人去住。做生意的,总怕“人死在里头,不好交代,也没法继续营业”。

于是,他拿着八万块钱一个大厂区租下了一间平房,起名为“心灵驿站”,意思不言而喻。房子每月租金400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房子里有四个单人床,有沟通疏导的空间,有独立卫生间,也有专门供女生使用的空间。

而这八万块钱是他们辛辛苦苦地买房钱。

妻子气得要跟他离婚。

救人,听着很伟大。

但背后的付出和压力更大。

陈思十几年如一日救人,但他也只是一个普通工人。他一个月的收入也就是4500元。其中2250元交给老婆,另一半2250元用来做“心灵驿站”费用。

23年前旅店老板娘救了一个小男孩(天使在人间18年1个男人)(9)

后来心灵驿站,都腾挪了5个落脚点。

这期间,志愿者的加入让他格外欣慰。这些志愿者当中,有教授、心理医生、在读大学生,也有好心的陌生人……他们把从桥上救下的轻生者接到驿站,提供吃喝,进行开导,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流程。

“吃饭,喝酒,让他哭,控制手机,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请家人来接。”

23年前旅店老板娘救了一个小男孩(天使在人间18年1个男人)(10)

轻生者们在这里少则会待上三五天,长则一年两年,这里成为他们真正“重生”的驿站。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后,他们再度出发。

陈思说,目前,他的志愿者团队共有注册志愿者5700人,大多数是大学生,其中700名是达到讲师以上水准的心理辅导师。未来,他准备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等几所高校的平台资源,共同培养年轻一代的社工、志愿者。

06 他的初心

关于救人的“起心动念”,陈思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应对媒体时,他的说法五花八门,有一个东西万变不离其宗:救人这事,在他看来就是应该的。

这应该是来自奶奶的熏陶。

陈思的家是个烈属,爷爷1952年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奶奶就成了寡妇,但是她在农村比较受尊重。

幼时,每到农闲,奶奶便会带着年幼的陈思去帮助邻里乡亲调解纠纷,他打小就看着奶奶劝好一对对闹起矛盾来就要死要活的小两口。耳濡目染中,他学会了劝说的功夫,也理解了自杀者的困惑和绝望。或许这让他也成为了一个“爱管闲事”的人。

他的故事也感动了国外,2015年,陈思的故事被导演 Jordan Horowitz 拍成纪录片《南京天使》。Jordan Horowitz 评价陈思:“要知道陈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以平凡之躯,为不平凡之事。这真的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

如今已经近六十岁的他,仍然在救人的道路上无怨无悔地行动着,仍然义无反顾地坚守在长江大桥上。

23年前旅店老板娘救了一个小男孩(天使在人间18年1个男人)(11)

在《大桥日记》中,陈思写道:自杀者是可悲的,是很善良的人。我们全社会都要来思考和帮助这些人,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和我们一起来面对生活,好好生活。

好好生活,或许这就是陈思救人的初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