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依据什么砍掉项目(谷歌丰田腾讯先后布局房地产)
腾讯依据什么砍掉项目(谷歌丰田腾讯先后布局房地产)在2017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Sidewalk Labs,宣布将与Waterfront Toronto合作,在多伦多的湖滨地区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区。总部大楼通过设计一系列开放式工作空间鼓励跨团队的交流和创新;通过多样化并且优美的景观设计,优化人与环境的交互,激发员工创造性。对智慧城市与未来城市发展较为关注的人,都熟知近年来科技巨头在地产各环节的广泛布局,特别是以新城(城区)建设为代表的空间营造,更是体现了未来科技介入城市发展的趋势。巨头布局地产,撒下智慧城市的种子早在2015年,极富创新精神的建筑师Frank Gehry为Facebook设计的新总部大楼投入使用。总部大楼为一系列的建筑群,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 Menlo 公园总部。
腾讯网络城市(图片来源:NBBJ官网)
文 | 李昊
近日,据《华尔街日报》透露,腾讯计划携手建筑设计公司NBBJ在深圳开发一个名为“网络城市”的房地产项目。这个占地面积相当于曼哈顿中城大小的地产项目,包括了写字楼、学校、公寓、体育场馆等设施。
按照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萨拉·莫泽的观点,这个项目“跟随了科技企业涉足房地产业务的大趋势”。
对智慧城市与未来城市发展较为关注的人,都熟知近年来科技巨头在地产各环节的广泛布局,特别是以新城(城区)建设为代表的空间营造,更是体现了未来科技介入城市发展的趋势。
巨头布局地产,撒下智慧城市的种子
早在2015年,极富创新精神的建筑师Frank Gehry为Facebook设计的新总部大楼投入使用。总部大楼为一系列的建筑群,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 Menlo 公园总部。
总部大楼通过设计一系列开放式工作空间鼓励跨团队的交流和创新;通过多样化并且优美的景观设计,优化人与环境的交互,激发员工创造性。
在2017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Sidewalk Labs,宣布将与Waterfront Toronto合作,在多伦多的湖滨地区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区。
该设计方案规划且融合了无人驾驶的新型点对点交通系统、充满活力的全年全天候活动空间、更灵活高效的房屋建造模式、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利用数据改善服务形成紧密联系社区、激励创新的开放数字基础设施等。
尽管在今年5月,谷歌宣布了对这一项目的终止。但也应当注意到,这个未来城区无法建成,是商业模式上的失败,而并非城市设计方案的失败。作为科技巨头,它在城市开发方面的探索,已经开启了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Sidewalk Labs(图片来源:Sidewalk Labs官网)
在今年初,丰田发布了与建筑事务所BIG合作的“编织城市 (Woven City)”的设计方案,意图将其打造为一座智能化的未来城市样板。这座在富士山下的丰田旧厂址再造的城市,将为丰田员工和其家属提供居住空间,并成为丰田最新技术的应用场所。
城市设计的亮点有:满足自动驾驶测试场地条件的交通系统、智能物流系统、氢燃料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动力、家用机器人、传感网络与人工智能应用、融合日本传统建造工艺的木质建筑、移动办公、特色化景观设计等。
这座被视为“未来原型城市”的新城,代表了丰田在多个科技领域的前沿探索。
更有甚者,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其航空公司“蓝色起源”对宇宙航行的畅想中,提出了太空栖息地的概念。
在去年,他以未来主义的风格,展示了太空栖息地的愿景:可以容纳整个城市、农业区以及国家公园的栖息地,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在太空中做到自给自足,作为未来人类的家园。
贝索斯的愿景当然是一种对未来科幻般的畅想,但这并不新奇。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之集大成,一直以来被人类给予乌托邦式的想象。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到赖特的广亩城市, 自城市规划这一学科出现以来,诸多学者都对城市未来可能出现的形态不断进行着各种展望。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科技变革显然对未来城市的设计影响重大,而在实践上,掌握了最丰富的技术资源的IT与互联网大公司,则成为了前沿的弄潮儿。
智慧城市内涵迎来大转变
如果我们结合智慧城市发展的趋势来看,近年来科技巨头一系列参与城市建设的活动,反映出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的内涵已经从为“技术而城市”转向为“城市而技术”。
在以往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由技术驱动的智慧城市应用与产品设计,长期局限于非空间层面。而随着智慧城市的持续发展,空间要素逐渐与智能技术发展相互影响,空间的数字化与数字技术的空间化开始成为趋势。
智慧城市技术与城市空间规划设计融合的必要性不断凸显,两者的结合体“智能空间”,将成为面向未来的城市建设方向。
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智慧城市不应被狭隘地定义在信息技术里,而最终还是要走向城市设计和场所营造。
新的城市建设模式,不仅仅是为空间植入智能设施,而是从设计的角度,在虚实相生、精细治理的基础上,重构对空间的理解,从新人类的空间感知与交互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式设计,进而为不断演化中的城市提供科学、精准和动态的空间资源配置方案。
从IT与互联网厂商的角度来看,应用在各垂直领域的产品,终极的发展方向是不断走向集成。显然,城市是集成的终极场景。
信息技术催生着新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经济业态。尽管沉浸于虚拟世界之中,人类依然是实体空间中的动物。
新京报网
万物互联、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都将会促进虚实空间的相互渗透与交织。科技巨头营造的新城,可以理解为一种以场景为驱动的未来生存方式原型探索。
科技新城,可以成为大企业创新的样板间和试验田。这种创新的落地不仅是针对单一产品,更是整个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并将凸显出极强的品牌效应。
“新城发布会”取代了产品发布会,成为科技巨头们应对未来的时代宣言。在科技公司总部、员工和家属居住区等功能的新城新区,通过企业员工与空间环境的互动,能够打造具有企业识别性的场所感。
而科技公司对于地产开发、建设、运营、投融资等诸多领域的介入,体现了智力资本对空间生产的投入,将会为城市建设与运营带来更多创新要素,也会为企业创造更为丰富的业态和产品形态。
技术创新-空间营造的复合生态体系,将催生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大企业对于较大空间尺度的城区整体建设,能体现出开发的整体性,便于创新的落地。
卡尔·曼海姆说过:“今天的乌托邦很可能变成明天的现实,各种乌托邦都经常只不过是早产的真理而已。”新的城市地景正在涌现,如今看似前沿的新城探索,很可能成为未来的主导趋势。
新城建设需因地制宜探索新模式
是时候展开对未来新城的讨论了。其中,重构我们对变革的空间——智能空间的理解是最重要的。
数字时代的场所精神、人对于空间的多维感知、时空的压缩、虚实交互的恋地情节等,都需要创新型的空间设计进行回应。这需要将人工智能与人本智能形成共振,更需要融入地域性的传统营城智慧。
成功的城市,永远是吸引人的城市。因此,要将这些新城打造为人本尺度、具有良好可达性、创新功能与景观良好融合、能够带给人丰富空间体验感受的城市或片区。
宜人的品质不仅意味着对地域特色的传承、当下的活力,也意味着人居智慧面向未来的持续演进。
当然,具体项目落地的过程,一定会受到市场、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潜在影响。因此,只有一个好的设计方案是不够的,能够在建设和运营环节做到因地制宜的、持续性的优化,探索出一种新型空间开发运维的商业模式,才能保障这些新城建设的顺利实施。
□李昊(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 高级规划师)
编辑:李碧莹 校对:陈荻雁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