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写自己爱情:曾经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摆在我面前
陆游写自己爱情:曾经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沈园面积不大,亭台楼榭也很普通,园中一个小池子,岸边杨柳低垂。他的脚步不自觉将他带到了沈园。他自己说:已迫九龄身愈健,熟视万卷眼犹明。除了视力好,腿脚也好,最爱的运动是爬山。谁知今天走到一半,体力有些不支。
01
公元1209 年,山阴(今浙江绍兴)的春天阳光和煦,暖风习习。
84岁的陆游兴冲冲出门,打算去山上采药
多年习武打猎,又注重养生的他,如今还是耳聪目明,每天能看2万字的书。
他自己说:已迫九龄身愈健,熟视万卷眼犹明。
除了视力好,腿脚也好,最爱的运动是爬山。
谁知今天走到一半,体力有些不支。
他的脚步不自觉将他带到了沈园。
沈园面积不大,亭台楼榭也很普通,园中一个小池子,岸边杨柳低垂。
绍兴人每年祭祀大禹时要在此地。
自从退休以来,陆游多次独自游园,不仅是因为退休老人门票免费,还因为这个地方对他来说意义独特。
春季的园子繁花盛开,年年如此,只怕他们都已经认识这个老翁了。
陆游漫步在沈园,走过孤鹤亭、双桂堂、八咏楼…… 这些地方他早已熟悉如得像自己后院。
一遍遍地回味往事,他有时露出笑容,有时长叹不已,有时则泪眼朦胧。
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做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不过是很普通的园子,却让他流连徘徊了60多年。
只因它和一个人的名字有关,那就是前妻唐婉。
02
陆游的父亲带着一家老小坐船前往汴京的时候,他还在母亲唐氏的肚子里。
晚上船行在淮水,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
陆游就在这样的夜晚诞生了,据说他出生以后,天空顷刻放晴。
唐氏因为梦见了大文豪秦观,觉得这是老天爷赐给陆家的文曲星,便用秦观的字为陆游取名,又取字务观。
唐氏从此执着地相信,这个最小的儿子将来定是个大文豪,因此对他的学业严厉督促,只盼他早日金榜题名,出人头地。
陆家是山阴远近闻名的书香世家,一门出了16个进士,曾祖陆珪跟欧阳修是亲戚;祖父陆佃官至尚书左丞,是王安石的学生;父亲陆宰是知名的学者、藏书家。
出身如此显赫,陆游理应不愁吃穿,玩具如山的,然而他的童年却是在逃难和奔波中度过。
陆游2岁的时候,靖康之难发生了,宋徽宗、宋钦宗连带后宫妃嫔、宫女、官僚等上万人被金人掳走,更带走了宫里成千上万的金银珠宝、国宝文物。
北方沦陷地被轮番洗劫,百姓惨遭屠杀,流离失所,金军更是一路追击宋高宗,直追到海上,皇帝尚且落魄如丧家之犬,更何况黎民百姓。
年幼的陆游跟随家人四处逃难,常常天还没亮就摸黑上路。
有时候在路上远远听到马蹄声,一家人急忙躲在草堆中,战战兢兢,不敢出声,直到金兵的马蹄声远去。
这是个没有英雄的乱世,多的是官兵叛乱、流寇四起、盗贼横行。
父亲陆宰当时担任京西路转运副使 ,负责战时的粮草补给,不久就被御史徐秉哲弹劾而免职。
回到山阴老家,陆宰对从政渐渐失去兴趣,专心投入对三个儿子的教育。
那时候山阴的士大夫时常来往陆家,说到靖康之难,人人悲愤交加,泪如雨下,连饭都吃不下去。
陆游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自小就深深埋在他的心中。
陆游家藏书丰富,陆游从小嗜书如命。
有一次他翻看《陶渊明文集》,越读越入迷,家人多次叫他去吃饭,他嘴上敷衍着,却一直读到晚饭过后都没去吃。
陆游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习字,他天资聪颖,又非常勤奋,从小就被称为神童。
陆游的叔父陆宲曾领兵抗敌,他经常对陆游讲起当年的战况,陆游向往不已,读书之余,也练习剑法。
长成少年的陆游学问和武艺日益精进,身体强健,斗志昂扬。
16岁和19岁两次科举,陆游落榜了。
大约是少年不识愁滋味,2次落榜并没有打击陆游的信心。
青春年少的才子正处在人生中最富朝气的时期,这一年,一位曼妙佳人踏着轻盈的脚步,被迎入陆家三少爷府中。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03
20岁那年,陆游娶了同样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唐婉。
唐婉,字惠仙。人如其名,美丽出尘。
陆家早年以一支传家的钗头凤为两人许下婚约,凤钗精致、典雅,衬得唐婉秀丽的脸庞犹如桃花一般。
唐婉是陆游的表妹,由于出身官宦家庭,作为女孩的她自小读书习字,颇有才学,跟陆游更是情投意合。
结婚后,少年夫妻过着花前月下,饮酒赋诗的生活。
两人常常泛舟游湖,沉醉于风花雪月。
秋天的菊花开得金黄灿烂,香气怡人。
夫妻二人一边漫步花园赏花一边聊着关于菊花的诗词。
唐婉看着满地金黄的菊花,俏皮地对陆游说:
官人,你看这菊花开得多好,听说晾干了做枕头可以清心明目,你读书劳累,用了说不定很好。
陆游充满怜爱地说:夫人好雅兴,我们就采一些吧。
两人采了满满一筐菊花,唐婉仔细地挑拣、洗净、晾干,去掉坚硬的花杆,只留最柔软的花瓣和花蕾,缝制成一对枕头。
夜晚睡觉,只觉得阵阵香气扑鼻而来,仿佛在花丛中懒卧,让人沉醉。
陆游就此事写了《菊枕诗》,很快这首诗传遍街头巷尾,一时被传为风雅之事。
多年后陆游想起这段黯然销魂的往事,情不自禁提笔写下2首诗:
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於人今秋偶复采菊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夫妻二人互敬互爱本是好事,然而这一切看在陆母眼中,却很不是滋味。
陆游虽有2个哥哥,但陆母对他寄托了最深的期望,陆游自小展现的杰出才能更加深了母亲的期望。
然而两次科举接连落第,再看儿子面无惭色,每天和老婆耳鬓厮磨,卿卿我我,读书也没有从前那么用功了。
陆母焦急难安,陆游承载着重振家族的希望,如今正是用功的时候,他却沉浸于儿女私情,而做媳妇的也不懂事,不知道劝导丈夫考取功名,还令他沉迷风月。
自从有了这个念头,婆婆看儿媳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找到机会就要给媳妇苦头吃。
唐婉只得小心翼翼伺候着,每天不敢睡懒觉,一大早便梳洗打扮,准时去婆婆跟前请安。
看到婆婆脸色不快,唐婉就忧心忡忡,坐立不安。
婆媳关系比国际关系还难搞。
陆游看在眼里,虽然心疼,但也束手无策。
婚后两年,唐婉的肚子还是没有动静。
这更让陆母多次怨言,唐婉的处境举步维艰。
这日陆母前往尼姑庵,将写有两人生辰八字的字条递了上去,那尼姑看了又看,眉头紧蹙。
陆母连忙塞了一袋钱,让她开口。
那老尼煞有介事地说:您的三公子与夫人八字不合,恐怕会有血光之灾呀。
这话把老太太吓得天塌一般。
回到家中,陆母心急火燎地将陆游叫到厅前,严厉地说道:儿子,你们结婚这么久了,天天厮守在一起,怎么连个孩子都怀不上?
陆游一听,心知不妙。
母亲,这事都要看天意,急不来的。
你不急,我可急了。你赶紧把那个女人休了。
宋朝以孝治天下,父母的话说一不二,哪有违抗的道理。
陆游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却连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口。
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一个办法。
04
陆游表面顺从地将唐婉送回娘家,暗地里却外买了一栋小别院,将唐婉安置在那里,不时偷偷前去相会。
唐婉本是官家小姐,竟然需要偷偷摸摸地和丈夫搞地下情,自然是满腹委屈。
但是只要能和爱人在一起,这样的苦她也愿意忍。
说不定过段时间,婆婆想通了,就不棒打鸳鸯了。
然而相爱的两人没有等来转机。
不久,陆母得知两人没有分手,气冲冲地带着仆人前去捉拿唐婉。
好在陆游消息更灵通,提前将妻子转移,才避免了一场正面战争。
然而事情已经败露,更没有转圜的余地了,陆游只得一纸休书将唐婉送出门。
唐婉奉还了那支定情的凤钗,含泪与陆游诀别。
第二天,陆游与唐婉离婚的消息不胫而走,报纸头条全是《棒打鸳鸯!陆游母亲带家仆驱赶儿媳》《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大才子陆游结婚不到3年就离婚》《唐婉被休,原因竟是耽误陆游读书!》的消息,轰动程度堪比当年李清照的改嫁休夫。
这些新闻给唐婉的压力可想而知。
娘家知道女儿受到这样的羞辱,自然气愤不已,不久就赌气地将唐婉嫁给皇室的宗亲,身份比陆游家更显贵的赵士程。
陆游很快也令娶了一位王氏,第二年就生了儿子。
两人在一起不到3年,然而这一段短暂的婚姻,却让陆游终身难以释怀。
再婚后的陆游不再执着于儿女情长,而是埋头读书,顺便走访名山大川,跟著名诗人曾几学诗。
朝廷在秦桧的掌控下,日益黑暗。
大英雄岳飞被杀害的时候,陆游17岁,他曾经沉痛地写了一首诗: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再加上陆游的老师曾几是秦桧死敌,秦桧对陆游早已视作眼中钉。
陆游29岁的时候,第三次参加科举。
此时陆游作为一名诗人,早已享誉文坛,茅盾文学奖都拿了好几个,这次考试,他是志在必得。
但是陆游的运气实在太背了,这一年一同参加选拔的,是秦桧的孙子秦陨。
当时的大环境是主和派占据上风,任何考生都知道力主抗战无异于跟朝廷唱反调,有丢掉前途的风险。
但是陆游却在考卷中慷慨陈词,立主北伐,收复中原。
秦桧一手遮天,要求将他的孙子取为状元,好在主考官陈之茂也不是软骨头,力排众议将陆游取为第一。
这可把秦桧得罪光了。
当试卷送到高宗面前,秦桧漫不经心地说:这个人力主抗战,喜论恢复。
就这样一句话,陆游就和进士无缘,主考官也差点被连累。
陆游知道,只要秦桧活着,他就没有出头之日。
05
漫步在沈园,风景依旧,而物是人非。
第三次落榜,此时陆游已经30多岁,父亲去世后,他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而如今奸人当道,报国之路也已阻断,三十而立,该当何立?
正在思绪纷乱之际,抬头只见仆从拥簇着一对身份显贵的年轻夫妻,正在游园。
身着华服的夫人有些消瘦,但容貌出众,很难不引人注意。
她兴意阑珊地漫步沈园,不经意抬头与陆游四目相对,如同雷击一般,两人都呆立在原地。
那人正是前妻唐婉。
赵士程上前扶住唐婉,大大方方与陆游寒暄。
陆游此时作为诗人早已声名在外,赵士程自然也得知两人的过往。
看到曾经情投意合的爱人如今牵着别人的手,陆游心中真是悲上加悲,往日的回忆顿时被唤醒,在他眼前走马灯一般掠过。
陆游得知他们二人结婚7年也没有孩子,赵士程却不责怪,反而依旧疼爱她。
对比之下,更衬托陆家对唐婉的无情与决绝。
陆游心中又是愧疚,又是悔恨,直到他们走远,还兀自在原地出神。
不多时,赵士程夫妇命仆人送了些点心和酒菜给陆游,表示善意。
陆游一看,那都是他曾经最爱的糕点红酥手和绍兴特产的黄藤酒。
陆游杯酒下肚,含泪在沈园墙壁上题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当年夫妻恩爱,一首《菊花词》传唱一时。
如今形同陌路,这一首《钗头凤》更是传遍街头巷尾。
民间议论纷纷,有认为陆游炒作深情人设的,有同情陆游身不由己的,更多人为这一对才子佳人痛惜不已。
不知唐婉看到作何感想,而后人入戏太深,自作多情地以唐婉的角度,和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在那个年代,已作他人妇的唐婉不大可能公然写这样一首和诗,这也不见得是她的心声,但是不久唐婉就郁郁而死,为这段故事留下一个充满传奇的悬念。
痴情的赵士程却终身未再娶。
06
陆游虽然对强势的母亲唯命是从,但她并不是个软弱无能的妈宝,反而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
有几件事可以证明。
与一般的文弱书生不同,陆游从小学习剑术,熟读兵书,武功了得,一生的梦想不是当诗人,而是希望带兵打仗,为国捐躯。
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
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48岁陆游在抗金的前线南郑担任参谋,不仅和将士们一起操练,还亲自参与和金兵的一些小规模战斗。
在南郑,陆游曾经打死老虎,而且不止一次。
有一次陆游与士兵外出打猎,归来的路上突然听到一阵阵虎啸。
同行的壮汉无不吓得脸色惨白,陆游却立刻冲上前去,用长矛与虎搏斗,且刺死了老虎。
这件事一度在军中广为流传。
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
至今传军中,尚愧壮士颜。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虎固然可怕,君王恐怕更难伺候。
而硬汉陆游不是一般人,连君王他都敢得罪,还不止得罪一次。
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宋高宗一心求和,不图恢复,甚至已经给自己预备好逃跑的路线,随时准备当甩手掌柜。陆游却一次次上书,一会请求迁都建康,一会要求严惩皇帝的心腹,一会又希望皇帝御驾亲征 ,甚至【泪溅龙床请北征】,每个建议都像耳光一样打到高宗的脸上。
如此看来,陆游休妻,实在是被逼无奈,并非软弱。
07
蝶恋花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
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唐婉死了,陆游对她的思念却没有尽头。
从30多岁到65岁,陆游虽然一直做着5品以下的小官,但他一直坚守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信念,坚定支持北伐,收复中原。
然而南宋的半壁江山风雨飘摇,陆游在官场几经沉浮,壮志难伸。
1189年,陆游罢官回到山阴,正式领退休金。
几度漫步在沈园。
其时唐婉已经离去40多年了,这些年他生子、参军、纳妾、丧女,经历了多少事。
然而她的倩影,却始终在心里流连不去。
黄昏的城池,号角声悲壮。
凝望碧绿的春水,恍惚中似乎有凌波仙子,浮现水中。
就像多年前那样突然的相遇,令人断肠。
沈园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的柳树老了,连棉絮都没有了。
而自己也已白发苍苍,玉骨久埋泉下的红颜,不知看到自己这衰老的模样,会作何感想。
沈园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来到当年自己题诗的墙壁,墨迹早已褪色,可当年痛惜的心情却一点也没有减少。
……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生命的最后几年,陆游时常梦见自己走到沈园门口,却徘徊不敢进去。
又是一年适合游园的春日,梅花开得灿烂,园中却空无人影。
仿佛还是少年时候,正在园中与夫人赏花,抬头却见墙壁那首30多岁写的《钗头凤》早已被尘土掩盖。
身边更无一人。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城南小陌又逢春,
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
墨痕犹锁壁间尘。
写完《春游》第二年,陆游与世长辞。
08
陆游和唐婉的故事,就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经过时间和文学作品的染色,打动无数痴男怨女。
然而故事背后的时代背景却不能忽视。
陆游生于北宋灭亡之际,经历了极为屈辱的靖康之变、绍兴和议,两位皇帝被俘,抗金名将岳飞被杀,当朝宰相头颅进献给金人求和,割地、赔款、向金人称臣……
这样的惨痛,跟清朝晚期八国联军入侵时何其相似。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生于那个时代的文人,不得不肩负起救亡图存的使命。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李清照……无不为多灾多难的国家发出悲壮之声。
风花雪月的事,只能退居其次。陆游注定要成为像杜甫一样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而非吟风颂月的浪漫诗人。
而这些柔情似水的诗词,不过是他上万首作品中极小的部分,无法代表他的全部。
他的一片爱国之心,他的不畏强权的政治立场,他的为民办实事的政治业绩,他的勇当先锋的从军行动,无不值得书写。
- 全文完 -
参考书籍:
《陆游传》——朱东润
《侠骨柔情陆放翁》——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