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胡同51号院里:史家胡同51号院里
史家胡同51号院里:史家胡同51号院里乔冠华是世界外交舞台上的一颗璀璨的新星,在中外外交史上立下赫赫战功,两人相爱也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章含之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1973年5月,国务院管理局对四合院进行大修,章含之只能暂时搬到前院的传达室栖身。那时她正和乔冠华谈恋爱,他们就在堆满家具的传达室里泡上一杯清茶,促膝长谈。章含之的第一段婚姻并不幸福,在领导的鼓励下从这段不幸的婚姻中解脱出来。在外交部遇到乔冠华后,虽然年龄相差22岁,而且地位悬殊,但并没有阻止他们,在随后的艰难岁月里,他们彼此谱写了一段传奇爱情。乔冠华与章含之,在史家胡同51号院里的十年风雨情1973年7月1日,章世钊在香港病逝,他的养女章含之与外交部长乔冠华结婚后,搬进了史家胡同51号院,开始了他们相知相伴的十年风雨情。1971年春天,还在外语学院当老师的章含之,被毛主席钦点调入外交部工作,也因此结识了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
文/青萍
北京的胡同,承载着北京的历史和文化。相传,每一条胡同都有一串故事。
史家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南部。在东四与东单之间并列着许多整齐的胡同,路东有一条胡同叫史家胡同。史家胡同51号院位于史家胡同中部,早在明嘉靖年间,史家胡同就赫然在目。经历了明代、清代、民国和新中国,史家胡同从未改过名字,可见其历史悠久。
史家胡同51号院,因在1959年被周恩来总理分给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及家眷居住和管理,留下了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经久流传。
乔冠华与章含之,在史家胡同51号院里的十年风雨情
1973年7月1日,章世钊在香港病逝,他的养女章含之与外交部长乔冠华结婚后,搬进了史家胡同51号院,开始了他们相知相伴的十年风雨情。
1971年春天,还在外语学院当老师的章含之,被毛主席钦点调入外交部工作,也因此结识了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
章含之的第一段婚姻并不幸福,在领导的鼓励下从这段不幸的婚姻中解脱出来。在外交部遇到乔冠华后,虽然年龄相差22岁,而且地位悬殊,但并没有阻止他们,在随后的艰难岁月里,他们彼此谱写了一段传奇爱情。
乔冠华是世界外交舞台上的一颗璀璨的新星,在中外外交史上立下赫赫战功,两人相爱也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章含之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1973年5月,国务院管理局对四合院进行大修,章含之只能暂时搬到前院的传达室栖身。那时她正和乔冠华谈恋爱,他们就在堆满家具的传达室里泡上一杯清茶,促膝长谈。
后来由于政治环境,乔冠华的处境十分困难,他们的交往也转入半地下状态。
原本章含之被毛主席提名出任新中国第一位驻加拿大女大使,这对章含之确实是个考验。乔冠华听到这个消息后忧心忡忡,但章含之却表现出女性少有的理智与勇气,她对乔冠华说:“你不是说为了这份爱你可以不当部长,我也可以不当这女大使,这都是身外之物。”
这样,章含之选择了和乔冠华在一起,选择了她的爱情,也选择了她后半生的坎坷命运。
不了解章含之人,认为她选择乔冠华是贪图他的名声和地位。其实,章含之是冒着“抗命”的代价,选择了爱情。
后来乔冠华接受了两年多的隔离审查,但章含之对他不离不弃,陪他受尽磨难,直到1983年乔冠华郁郁而终。
章含之在书中回忆:“从初夏到深秋,我们常常在深夜的月下散步。时间久了,冠华统计出走一圈院子是80步。在银色的月光下,冠华几乎是与白昼里全然不同的一个人,他没有了好胜雄辩的气势,脸上常常有一丝淡淡的伤感。我常常想,不知道这世上有几个人能真正懂得他的心……然而又有几个人看到过清澈如水的月光下的乔冠华?他是那样沉静,那样柔和,而且那样的忧伤。这时的乔冠华,只有这深深的四合院与我一起陪伴着他,聆听着他倾吐内心的感叹。”
结语
乔冠华离世后,章含之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她曾多次在上海黄浦江畔徘徊,几次想到死。她说她失去了一切,又失去了她唯一的财产:她的爱,她最亲爱的人,她的生活已经没有意义。
但后来,由于不甘心这样沉默的从人间消失,也不甘心历史被歪曲,于是活了下来。
后来在乔冠华去世10年后,章含之感叹乔冠华去世已经快10年,该走出这个阴影。她想把埋在心底对乔冠华的感情毫无保留地写出来,从相知、相恋、相爱到生死相依。
此后,章含之写了四本书,全部用来怀念乔冠华。史家胡同51号院,也因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而被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