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圣为什么撞墙(都认为他是小圣)
小圣为什么撞墙(都认为他是小圣)新安公主初封为余姚公主,嫁与桓温次子桓济为妻。桓济在谋杀其叔父桓冲的阴谋被揭穿后,被判流放之刑,而公主与他也就断绝了关系。公元373—375年间,已步入而立之年的王献之经历了时间的沉淀,为人更加成熟稳重,而本就出众的外貌,更是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并且,生活总是事与愿违,王献之与郗道茂十几来个春秋相依相伴,却只生有一女玉润还早早夭折。之后更是发生了一件改变王献之人生轨迹的事,也因这一事,让他与感情甚笃的郗道茂从此分道扬镳、两不相干。在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就是晋孝武帝的皇妹,当朝新安公主。翩翩公子、窈窕淑女就如同话本所描述的,两人私下互生情愫、约定终生。好在,王、郗两大世家家世相当,对彼此也是相互了解,本就有意结两性之好,自是乐见其成。这对小情侣也就顺利的结为夫妻,不然,就又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了。但这两人之间的爱情却并未能抵抗住一切外力,支撑他们走到最后,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话说,在
王献之(344—386年),子子敬,“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出生书法世家的王献之自小就聪慧过人,很早就开始练习书法,又有其父亲的亲自指导,所以,他在书法上的造诣,随着年龄的增长完全不输于他的父亲,尤其擅长行书与草书,有“小圣”的美称。
世人更是将他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少负盛名、才华过人的王献之,也曾是个温雅内敛的世家公子,终其一生拥有过不少女人,但却唯一有一个女人让他觉得心中有愧,到死都不曾释怀,那就是王献之的第一任妻子——郗道茂。那他与郗道茂之间又有怎样的爱恨情仇呢?让生性洒脱不羁的王献之至死都割舍不下。
郗道茂是名门望族郗家之女,是东晋著名大臣郗鉴第二个儿子郗昙的女儿。其母与王献之母亲为同胞姐妹,是王献之母亲郗璇的嫡亲外孙女儿,比王献之大上一岁,为其表姐。两人从小一快长大,青梅竹马、花前月下。在情窦初开、年少慕艾的年华,两人的感情也是水到渠成。
翩翩公子、窈窕淑女就如同话本所描述的,两人私下互生情愫、约定终生。好在,王、郗两大世家家世相当,对彼此也是相互了解,本就有意结两性之好,自是乐见其成。这对小情侣也就顺利的结为夫妻,不然,就又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了。
但这两人之间的爱情却并未能抵抗住一切外力,支撑他们走到最后,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话说,在他们婚后的多年间,这两人也如曾经他们所期盼的那样,举案齐眉、琴瑟和鸣,花前柳下,他们更是说出了“生生世世永不分离”的誓言。
之后,随着北府兵兵权逐渐被桓温所控,郗家也逐渐的走向了没落。
并且,生活总是事与愿违,王献之与郗道茂十几来个春秋相依相伴,却只生有一女玉润还早早夭折。之后更是发生了一件改变王献之人生轨迹的事,也因这一事,让他与感情甚笃的郗道茂从此分道扬镳、两不相干。在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就是晋孝武帝的皇妹,当朝新安公主。
新安公主初封为余姚公主,嫁与桓温次子桓济为妻。桓济在谋杀其叔父桓冲的阴谋被揭穿后,被判流放之刑,而公主与他也就断绝了关系。公元373—375年间,已步入而立之年的王献之经历了时间的沉淀,为人更加成熟稳重,而本就出众的外貌,更是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
此时的王献之则显得更加谦逊儒雅,而新安公主就在此时,偶然遇到了风华正茂的王献之。正所谓“一眼万年”,就这一眼,公主就被其风采深深折服,甚至,不顾王献之早有妻室,非要嫁与王献之为妻。
世人皆知王献之早已妻室,且夫妻二人感情深厚,所谓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晋孝武帝又怎会主动做下这等抹黑自己帝王声誉之事呢。所以,公主的这一想法在起初与晋孝武帝提起时,就遭到了他的无情反对。
并且,当王献之知道此事后,他就用艾草烧伤了自己的双脚。
但是,这却并未让新安公主选择放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新安公主抓着机会,就到皇帝身边喋喋不休,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自己对王献之的爱慕之情,又讲到自己身为公主却总是独身一人,甚是可怜。最终,不厌其烦的晋孝武帝只得同意与王献之交谈。
被召入宫的王献之得到晋孝武帝的单独接见,晋孝武帝先是对其好生安抚了一番:首先,对时任五品秘书丞的王献之大加赞赏,还说,你未来前途不可限量,随即,又提到新安公主对你也是大为看好、称赞有加,最后,再隐晦的提出:公主想要招你为驸马的想法。
聪明如王献之又怎不明白他这次被召入宫的真实目的呢?点到即止的晋孝武帝,在最后再次因为王献之现有家室,而为新安公主感到惋惜。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历史当中也是常有发生,如:在后来的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就曾想将爱女嫁与当时屡建奇功的心腹爱将尉迟恭,但却遭到了尉迟恭的拒绝,当场说出“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一话,可见,尉迟不仅性情直爽,对自己的寒门之妻也是维护有加。
可是,在这里王献之的所作所为就与豪爽的尉迟恭相差甚远了,晋孝武帝不是唐太宗、王献之也不是尉迟恭。此时的王献之并未表现出要休弃郗道茂的想法,却也未曾明确的拒绝晋孝武帝的提议,而是若有所思的返回到了家中。
谁也不知道回到家中的王献之想了些什么,做了什么。
只知道,不久之后,王献之的一纸休书彻底斩断了他与妻子郗道茂多年的情分。曾经的山盟海誓都已成为了过眼云烟,而自己的脚也因烧伤隐隐作痛,最终,患上了终生的伤疾。此事对于膝下无子的郗道茂被休,似乎并未引起任何波澜。离开王家的郗道茂最终是茕茕孑立、了此余生,还是重新寻找归属,史书无一有所记载。
后世推测,因为此时郗道茂的父亲郗昙已死,离婚后的她只能投奔到其伯父郗愔篱下,再未他嫁,最终,生活凄凉,郁郁而终,这或许就是那个时代女人的最大悲哀了。
在郗道茂暗淡离场的同时,朝堂上下却都在为王献之与公主的大婚而庆贺,而成为皇亲国戚的王献之也从此走上了一条康坦大道,仕途越发的顺风顺水,甚至,超越其父王羲之。可能唯有脚疼时,他才会想起曾经所做过的选择。有取有舍,舍弃了与青梅竹马的表姐二十多年的感情,也得到了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王献之在两者之间做出了取舍。
他娶了爱慕自己的公主,之后,更是纳了美妾桃叶。
生前的王献之,谁也不知道他是否为此事有过后悔,但是,在其临死时,有好友问他:“由来有何异同得失?”而子敬云:“不觉有事,唯忆与郗家离婚。”意思就是说:“想不起还有别的事,只依稀记得和郗家小姐离过婚。”
此时,世人方知离开王家的郗道茂,早已成为王献之割舍不下的亏欠与挂念。可以说,王羲之的一生是成功的,对得起家族、对得起朝堂,却独独亏欠了自己、亏欠了爱人。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笺疏德行第一》、《晋书》、《淳化阁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