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白居易活在李白的阴影里(长恨歌背后诗魔)
长恨歌白居易活在李白的阴影里(长恨歌背后诗魔)生下了白居易后,因父亲常年在外做官,母亲带着白居易和祖父母住在一起。巨大的年龄差让白居易的母亲在婚后痛苦不堪,她在家中总是独自垂泪,性格变得孤僻起来。这两个女人是谁?这个男人又是谁?白居易“恨”的又是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祖父是县令,父亲是参军,一家人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不知何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在41岁才娶了年仅15岁的母亲。
唐元和元年,寂夜无声,烛影摇曳,34岁的白居易落寞地坐在书桌前,怅然泪下。
此刻,白居易想起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再想想自己和湘灵,又想起母亲,百感交集。所有的情感从笔下倾泻而出,白居易一口气写就千古绝唱《长恨歌》。
“诗言志,歌咏言”,诗中的“恨”,不仅仅有唐玄宗和杨玉环“爱而不得”的恨,还有白居易自己“爱而不得”的恨。
就因为这个“恨”,牵扯出白居易与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痴缠”的一生。
这两个女人是谁?这个男人又是谁?白居易“恨”的又是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祖父是县令,父亲是参军,一家人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
不知何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在41岁才娶了年仅15岁的母亲。
巨大的年龄差让白居易的母亲在婚后痛苦不堪,她在家中总是独自垂泪,性格变得孤僻起来。
生下了白居易后,因父亲常年在外做官,母亲带着白居易和祖父母住在一起。
父母本来感情就淡薄,又加上两地分居,白居易的母亲变得更加偏执、抑郁。
没多久,河南发生了战乱,民不聊生,一家人整天提心吊胆,生怕乱军来到自己家里。
更不幸的是,白居易的祖父在白居易两岁时不幸去世,祖母在悲痛之下也撒手人寰。
生活的忐忑和动荡让原本就偏执的母亲,变得更加神经质。
在生活中找不到一丝丝幸福和安慰的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白居易身上,一心想让儿子出人头地。
从白居易会说话开始,母亲便日日守在书房里,时刻监督白居易背书练字写文章,白居易稍有懈怠,便会受到母亲的责罚打骂。
在母亲的严加管教下,小小的白居易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成绩好。
殊不知父母畸形的婚姻关系和母亲的严厉暴躁,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给白居易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也为以后不幸的母子关系,埋下了隐患。
直到白居易9岁时,为了躲避战乱,母亲才带着白居易到了父亲任职的地方,一家人将家安在了徐州符离。
也许是居住环境的变化,也许是和父亲朝夕相处,母亲的脸慢慢变得没有那么阴沉了。
待白居易渐渐长大,功课之余,母亲也开始允许白居易适当外出游玩。
现在,白居易有了自己的朋友,还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成名作《古原草送别》。
11岁时,白居易偶然遇见了邻家小姑娘,7岁的湘灵。两人都没有想到,这一见就此开始了两人长达一生的“痴恋”。
一开始白居易只是觉得湘灵长得乖巧好看,湘灵也只是觉得眼前的小哥哥很面善,两人时常一起徜徉于符离的湖光山水间,看流云、观飞鸟、捉游鱼、採野菊。
或者呆在屋子里,一个读书写字,一个绣花纺线。
湘灵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当湘灵唱歌时,白居易就在一旁为她弹琴助兴。
歌声婉转间,二人渐渐长大。
不知不觉白居易和湘灵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当母亲猛然间发现时,白居易早已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湘灵。
母亲自然不同意白居易和湘灵在一起,她在白居易的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期待,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娶一个平民女子为妻?
也许是因为想摆脱母亲的控制,也许是想紧紧抓住这世间难得的温暖,母亲越是阻挠,白居易越是爱得无法自拔,两人常常私下相会,互诉衷肠。
那是唐朝,两情相悦终究不能违抗父母之命。没有母亲的点头,湘灵就无法进入白家。
就在白居易与母亲默默抗争的时候,白居易的父亲不幸去世了。
虽然母亲和父亲没有什么感情,但失去了家庭支柱,家中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母亲经常会毫无来由地暴躁发怒。
白居易作为家中的长子,为了安抚母亲,也为了让湘灵获得母亲的认可,从父亲去世的悲痛中回过神来后,他开始没日没夜地埋头苦读。
29岁时,白居易终于考取了进士,他激动地跑回家,将好消息报告给母亲,母亲大喜。
白居易又兴奋地来到湘灵家,他请求湘灵和自己一起去求母亲,同意他们的婚事。
湘灵心里划过一丝不安,多年来白居易母亲的冷言冷语,已经将湘灵的心伤得七零八落,但看着心中的挚爱,湘灵还是义无反顾地和白居易一起,跪在了白居易母亲的面前。
也许是母亲这辈子都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她也不相信爱情,多年来一直铁石心肠的母亲,又怎么会轻易同意?
白居易的母亲冷眼看着儿子和湘灵,冷冷地丢下一句:“你以前配不上我儿子,现在更配不上了,想进白家门,除非我死了!”
没想到自己和湘灵苦苦相求,母亲还如此绝情,白居易心里涌起深深的绝望。
好在,湘灵告诉他:“没关系,总有一天你母亲会同意的,我等你!”湘灵不知,这一等,就是一辈子。
没多久,白居易来到长安,寻求一官半职。
临走前,湘灵以一面铜镜和一双自己做的绣花的鞋子相赠。多年以后,白居易看着这些物件,依然泪如雨下。
得不到心中挚爱,白居易发誓终生不娶。
时间一晃,白居易已经到了34岁,依然单身,湘灵也依然单身。这一年白居易升任了校书郎,开始在官场崭露头角。
一日,白居易和朋友一起游览长安郊外的仙游寺,据说那是当年杨玉环去世的地方。
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又想起自己和湘灵,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守?
不觉悲从中来,愤恨不已。
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悲剧,本是任性的两人自酿的苦果,可在白居易的笔下,却表现出对两人无限的同情。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既然没了湘灵,也不打算娶妻了,白居易开始疯狂狎妓。
他不再专情,而开始多情,处处留情。
母亲见白居易如此,更是痛苦不堪。她不明白,自己一手辛辛苦苦培养长大的儿子,怎么会变得这样放浪形骸,举止荒唐。
更可气的是,白居易认识了元稹,而且和元稹出双入对、形影不离。知道的以为他们是朋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一对恋人。
白居易的母亲忍无可忍,她拿着刀,以死威胁儿子:“你若再不娶妻,我就死在你面前。”
父亲已经去世,若母亲因为自己离世,自己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何况,近年来,因为有美女在侧,又有好基友元稹,白居易对湘灵的感情已经不如当初那么强烈。
白居易便娶了同僚杨虞卿的从妹为妻。
但是,娶妻归娶妻,美女和元稹依然一个都不少。
白居易31岁时与24岁的元稹相识,两人同为校书郎。
如果说湘灵是白居易的“白月光”,那么元稹就是湘灵的化身,只是,这个化身是个男性。
白居易和元稹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因为元稹是男子,白居易可以肆无忌惮地与他朝夕相对,促膝长谈,好朋友嘛!
两人时常骑马、饮酒、赏月、吟诗……在元稹身上,白居易似乎找到了和湘灵在一起时,那种两小无猜的感觉。
遇见元稹后的白居易,不再整日沉迷于对湘灵的思念之中,而是与元稹形影不离。
也难怪白居易的母亲会忧心不已。
白居易34岁时,居然和元稹一起,躲进了华阳观研究科举。两人成天一起写文章,然后互相批改,共同进步,像两个同体人,同吃同住同寝。
一日,白居易整理旧物时,翻出了一面铜镜,那是湘灵送给自己的定情信物。
白居易将铜镜拿在手里,想起与湘灵的种种,再看看镜中的自己,无限的落寞与惆怅。
后来,元稹母亲去世,元稹在家守孝三年,因没有收入,穷困潦倒,白居易便时常送钱送物。
没多久元稹被贬了官,虽然分开了,但两人依然鸿雁传书,情诗不断。
白居易39岁时,母亲已经近乎疯癫。儿子虽然娶妻,但每日丢下妻子,在花街柳巷留恋,又整日与元稹厮混,对自己几乎不闻不问。
作为母亲,她心中是落寞的,她还是豆蔻少女时便出嫁,没有得到任何爱怜,唯有儿子是她的唯一,但是,如今儿子已经不再是他的儿子了。
他恨她,他说“此恨绵绵无绝期”,他用自己的叛逆惩罚她。
白居易曾为自己的院子写诗,名为《赏花》《新井》,后来,白居易的母亲在庭院中赏花时,不慎落入井中去世,这也许就是一种宿命。
这时轮到白居易守孝三年了,此时,换元稹给白居易送钱送物了。
母亲去世后,白居易也被贬了,元稹听闻,“垂死病中惊坐起”,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白居易被贬后,曾在路上遇到过四处漂泊的湘灵父女。湘灵依然单身,但白居易的身边已经站着他的妻子了。
旧人相逢,白居易依然说“我梳白发添新恨”,看来,虽然母亲已经去世,但白居易依然不肯原谅自己的母亲。
晚年的白居易实在舍不下与湘灵的感情,他曾去符离寻找过湘灵,但物是人非,白居易遍寻不见。
一晚,白居易梦见了湘灵,白居易问:“自从分别后我就苦苦地修道,还以为心已经死了,对你的思念也都消磨完了,但你为什么又到我的梦中来了呢?”
他的心里,其实从未放下过。
白居易68岁时,梦见了去世多年的元稹,他说:“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虽然阴阳两隔,但白居易始终觉得与元稹“泉下”、“人间”,心有灵犀。
母亲、湘灵和元稹,这三个人始终缠绕着白居易,他们在白居易的心中,从未放下。
有些事,发生了,就注定不会磨灭;有些人,来过了,就是刻骨铭心。
参考资料:
1:崇文书局:《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 作者:闵泽平
2:作家出版社:《人间要好诗—白居易传》 作者:赵瑜
3:《新唐书白居易传》
4:《唐才子传》
.END.
文|雪清柠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明朝战神:打仗是业余,教书是搞副业,主业是做圣人
曾国藩孙子公开李秀成供词真迹,100年前真相暴露:忠王还是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