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上海的小三线企业远离上海,即使是在皖南当地,也是远离城镇,交通条件很不方便。因此,生活用品更是严重缺乏,这些客观条件从职工到达的那一天就随之而来了。厂里的小卖部成为了当时唯一能够获取日用品的场所,凭票供应的时代特征即使是在远离闹市的小三线企业也不能例外。建造在皖浙山沟里的上海小三线军工厂。皖南山区丰收的水稻田。颗粒饱满的稻穗。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里有这样一句话:“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在陈寿著的《三国志》里也说过:“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词语的解释是:食:食物,吃的东西。也是指:粮食,并暗示运作粮食所需要的生产资源等。天:天空,老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扩展意思是说:人民群众需要生产粮食等生活必须品,以用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记上海小三线职工生活之四

(图片与资料选自网络和个人提供)

文字撰写:路岐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1)

“民以食为天”书法。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2)

皖南山区丰收的水稻田。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3)

颗粒饱满的稻穗。

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里有这样一句话:“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在陈寿著的《三国志》里也说过:“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词语的解释是:食:食物,吃的东西。也是指:粮食,并暗示运作粮食所需要的生产资源等。天:天空,老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扩展意思是说:人民群众需要生产粮食等生活必须品,以用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4)

建造在皖浙山沟里的上海小三线军工厂。

上海的小三线企业远离上海,即使是在皖南当地,也是远离城镇,交通条件很不方便。因此,生活用品更是严重缺乏,这些客观条件从职工到达的那一天就随之而来了。厂里的小卖部成为了当时唯一能够获取日用品的场所,凭票供应的时代特征即使是在远离闹市的小三线企业也不能例外。

一、自谋出路,解决蔬菜、肉类的供应问题

为了解决后方职工的日常生活,安定人心,上海源源不断地将肥皂、火柴、香烟、草纸、毛巾、手帕、民用线、电筒、电池、牙刷、牙膏、肥皂粉、香药皂、胶鞋、塑料鞋、面盆、铝锅、口杯、热水瓶、针、纽扣、铅笔、铱金笔、练习本、信纸、信封、纸张、糖果、食糖、盐汽水等几十种生活物资不远千里运往小三线,而对于卡其布、的确凉等紧俏物资,也优先供应小三线职工。

日常所用基本能够解决之后,吃又面临了难题,蔬菜供应难以保证,肉类更是不常有。本想通过当地农村种植的蔬菜,来满足职工之需,但却发现当地蔬菜种类极少,而且大多是一些黄叶多、质量不好的菜。因此,小三线出现了虽有蔬菜供应而职工却不买账的现象。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5)

皖南山区农民种植的蔬菜地。

于是,小三线各企业和职工,便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食品的自给自足。比如在当地人看来,根本不可能摆上餐桌的东西,却成为了上海职工嘴里的美味佳肴。如螃蟹、黄鳝、甲鱼等,被当地民众视为“异类”的河鲜类农副产品,很快就成为了后方小三线职工改善生活的首选。尤其是逢到节假日、周末,便成为小三线职工们打牙祭的日子。这样,时间一长,当地人也开始加入了下地捉“美味”的行列中。有点头脑的村民,更是由此和上海人做起了买卖。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6)

河虾、甲鱼、螃蟹和黄鳝等河鲜,成为了后方小三线职工改善生活的首选。

除依靠职工自身的努力之外,小三线各个工厂,也想尽各种办法,解决食堂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养猪、种菜,这些原本与工业生产无关的农活,此时,却成为改善伙食的灵丹妙药。各单位利用厂区的前屋后,或劈山开地种菜,以及利用食堂的泔水养猪,同时,还支持和鼓励职工将自己所种的蔬菜,上交给食堂。当时,整个小三线约有5000亩菜地,大部分都是职工整理山地和山坡开出来的。而这些做法,也就成为了改善企业蔬菜供应的一剂良药。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7)

小三线职工在房前屋后种的蔬菜地。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8)

金星化工厂曾经的五七田(中间一道白墙,是该厂职工浴室)。

二、引起了当时上海市领导的重视

对于上海小三线职工和家属的生活用品、副食品供应问题,也引起了当时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财贸组和工交组的重视。

(一)日用品和副食品的供应

上海小三线的职工和家属的生活用品、副食品供应问题,经上海有关商业局和安徽当地商业局协议,由当地商业部门支持安排。

在上海小三线和基地建设初期,由于小三线单位地处山区,当地商业网点较少,供应有些困难,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财贸组和工交组于19706月决定,在当地商品供应未解决前,对肥皂、香烟、食糖、胶鞋、牙刷、牙膏、面盆等30种商品,由上海商业部门采取临时供应的办法。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9)

上海源源不断地将几十种生活物资,不远千里地运往上海小三线。

各筹建主管局应将所属单位所需要的商品,按年度分季填报计划,直接送交有关专业公司负责供应;对于其他零星商品的采购,由各单位提出要求,经筹建主管局审查后由有关批发部直接供应。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10)

光明机械厂小卖部四层大楼。

为了有计划地做好后方建设单位的商品供应工作,各筹建主管局应将筹建厂、施工单位的实际人员数字(分别职工、家属),按季送给有关商业部门,作为供应依据。如有大的变动则要及时通知。待新厂供应以后,原来由老厂负责供应的关系应该停止。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11)

联合机械厂菜场。

此后,上海小三线要求扩大供应品种,如卡其布、的确凉等衣服面料。财贸组和国防工办研究,于19738月报请上海市委、市革委会同意,对已确定的30种商品仍由上海维持供应;对卡其布、的确凉等纺织品,是国家计划分配的,本市供应也偏紧,不再扩大供应;对当地商业部门要求上海支持的商品,为了相互支持和照顾地区之间协作关系,在春节期间,一年一次,以专区为单位,由省商业局介绍,和上海有关商业局商洽,凡上海货源有可能,尽量挤一部分给以支持。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12)

上海市民菜场清早排队买菜。

随着上海小三线人口的增加,上海在主要日用品供应上,也加大了力度。据负责小三线物资供应的领导回忆,后方供应有些条件比上海还好些,比如在上海每人每月1斤肉,后方是11两或者12两。上海小三线和上海水产局、商业一局、商业二局保持密切联系,商业一局、商业二局都有专门干部管上海小三线的供应,凡是后方提出需要,他们尽量满足。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13)

上海市居民购煤证。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14)

上海居民定量粮票。

上海小三线在上海有办事处,后勤组派人在办事处工作,专门负责与各个局联系,处理小三线商品供应问题。除了上海小三线后方基地设后勤组,各个公司也有后勤组,直接对口。各个厂都有小卖部,凭票供应一些日常用品。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从上海直到各个工厂的商品供应链,保障了职工日常生活所需。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15)

上海后方基地局驻沪办事处(市劳动局二楼,江西中路215号)。

(二)粮食供应

上海小三线职工吃的粮、油,都是使用上海的计划。上海将计划转到安徽省,再由安徽省粮食厅下达到安徽各县,各个厂统一到县里去买。而这些指标,都是上海的。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16)

全国通用粮票。

1969年,上海市经与安徽省协商,同意安徽省革委会提出的意见:皖南小三线所供应的粮食,顶抵上海市的调入指标。同年1110日,安徽省生产指挥组根据与上海市协商精神,发出了《关于上海市在我省进行三线建设人员口粮供应问题的通知》,规定“凡上海市三线厂的职工及其家属的粮油关系转入我省的,其粮油供应标准,职工暂按原上海定量(其他省调入上海厂的,按原定量),食油一律按我省当地标准供应。职工家属按我省当地居民定量标准供应。未转移粮油关系的,一律凭全国通用粮票供应。”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17)

安徽省地方粮票八种。

通知还规定:“三班制生产的工人及施工安装人员的夜餐粮补助,按我省原规定标准,由上海各三线厂、施工单位编报夜餐粮计划,送当地粮食部门核补。”“凡供应上海三线厂职工及家属的粮油及夜餐补助粮,不作我省粮食销售统计,一律作为调给上海市处理,统计在粮油收支平衡月报表调拨栏内,并在每月终了分品种报一次调运进度。”“上海三线厂在我省使用的民工补助粮,作销售处理,统计在农村民工补贴栏内。”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18)

安徽省油票壹市斤。

1969122日,上海市粮食局将安徽省的通知转发给本市各有关局,并请各局通知有关单位及时办理粮油关系转移手续,由安徽省代本市供应粮食。但在执行过程中,上海方面的工作没有跟上,也没有及时商量具体结算办法,几年来一直未主动到安徽省了解代供应粮食的具体数字,在粮食收支统计上,也从未将这笔代供应数列入销售与调入数内上报。

19729月,国家商业部粮食局曾要求上海将安徽代供应小三线的粮食列入本市销售统计上报,但上海并未执行,并提出要把小三线供应数算在内,销售指标需要相应增加。这就使得安徽省代为供应小三线粮食的指标,成为一个虚悬的统计,影响了上下关系与兄弟省份之间的关系。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19)

协作机械厂小卖部。

小三线在粮食供应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1973年上海市粮食局革命委员会在前往皖南的贵池、徽州、芜湖三地区的上海三线工厂调研时发现:

几年来三线工厂职工定量由于没有抓工厂自行解决,有许多不符合政策的地方。如轻工调为重工和脑力劳动调为体力劳动的,粮食定量都按上海工种标准进行了调升,但重工调为轻工和体力劳动调为脑力劳动的,粮食定量应当调低的都一直未动。据测算,吃超工种定量的约占10%左右。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20)

后方井冈山机械厂粮票和安徽地方粮票。

2、随意提高定量标准。有些工厂如红波、井岗山等厂将干部定量原29.5斤,一律照安徽标准调整为32斤。也有些工厂职工工种未变,但定量在同工种不到最高幅度的也按照最高限额进行调整。

3、补助粮名目繁多,自 行扩大补助范围,造成国家多供应粮食。如683车队驾驶员早上7点出车,晚上8点回来,补2.5两,超过10点的补助夜餐粮4两。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21)

683汽车运输车队。

对于这些问题的整顿,安徽和上海的意见不同,安徽的做法是:按工种定量“一刀切”,而上海的整顿办法有些伸缩余地。当时,812指挥部倾向于按上海办法整顿。可是,当地粮食部门的意见,则是要按安徽办法整顿。否则,今后小三线粮食管理, 他们就不再过问。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22)

后方683汽车运输场日用工业品购货证。

因为小三线的粮食供应,需要当地帮助安排,上海市粮食局为了不影响与当地关系,原则上按照当地办法整顿,提出有什么困难问题,请812指挥部与当地协商解决。这样,小三线粮食供应的政策和标准,才得以理顺。

三、后方局也想方设法解决后方商品供应问题

根据原后方基地局党委副书记戴立清的回忆录记载,他说:关于菜篮子问题,当时基地党委研究决定采用两个办法,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或完全解决。

一是,基地党委同当地政府联系,请他们划出一些荒地给基地单位,也充分利用厂内的边角空地,开荒种地、养猪。要求各单位抽一定比例的工人、干部,轮流到“五七”田劳动,定点、定人、定指标,生产部分能自给的蔬菜。基地和各公司、厂设机构和人员,专门抓落实。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23)

小三线职工在山坡上开劈五七田。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24)

小三线职工在山坡上开劈五七田。

二是,搞几个副食品生产基地。

蔬菜基地:利用宣城县的省军区军垦农场四师的关系,划出广德县附近28团,作为我们小三线种植蔬菜的基地,并同各公司、工厂签订供销合同,具体落实品种、数量、价格等。

猪肉基地:利用上海市公安局在安徽的两个农场(白茅岭、军天湖劳改农场)的条件,由我们小三线为他们建造两个半机械化养猪场。二、三年之内,解决我们小三线工厂每人每月的猪肉定量供应。劳改局的领导们对此也非常支持,态度也很坚决。为了给这两个养猪场配套,我们小三线还设想搞三个冷库,五部冷藏车。在白茅岭农场、贵池块、后方基地机关三处各建一个一百吨的小冷库,便于存放猪肉,统一调控。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25)

上海812指挥部五七干校饲养的肥猪。

“文革”结束后,小三线每个工厂都建了冷库,可以用自己的产品到外地去换东西,所以,上海买不到的后方许多都有。小三线职工的生活标准与上海差别不大,物资供应有保障,是职工安心工作的前提。但这样的供应模式也大大提高了上海小三线生产的成本,这是小三线政策调整的原因之一。

上海小三线简介(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26)

“文革”结束后,小三线每个工厂都建了冷库。

《“民以食为天”—记上海小三线职工生活之四》介绍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朋友们的热情观看,谢谢,再见!路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