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不能交心的婆媳(婆媳最好的相处是做战友)

不能交心的婆媳(婆媳最好的相处是做战友)争完钱财还有权力,婆婆感觉自己有权管教媳妇,媳妇觉得自己才是女主人,双方矛盾的焦点在于这个家里到底谁说了算。事实上公婆的财产是为自己养老预存的积蓄,不是留给儿子的遗产,提前给儿子媳妇会增大无钱养老的风险,媳妇想“早给”也是想早日取得财产支配权,早得早花,日后怎么供养老人那是另论的后话。说到底,就是钱要花谁身上、权要握谁手中。如今婆媳矛盾的激化很大程度上在于大伙儿既保留了中国特色的相处模式又接受了西方现代观念的冲击。媳妇也经常发出这样的抱怨:婆婆把钱死死攥手里也不知道图什么,将来都是我们的,早给晚给不都是给。

文/伊兰紫轩

婆媳关系,中国人的世纪难题,说把媳妇当女儿、把婆婆当亲娘,毕竟是外交辞令居多,依我之见,婆媳想相处好,最好能找到共同目标当一把战友。

分析一下婆媳矛盾的实质,婆媳是一家人,但切身利益却既有联合又有竞争。婆婆的期望是儿子开心、给自己养好老送好终、延续血脉;媳妇的着眼点在和丈夫一起幸福的生活、得到婆家物质上的扶助、抚养好孩子。

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双方的共同点在于大方向上都是希望同一个男人开心生活、抚养好孩子,不同点在于经济利益的分配、家庭控制权的掌握。

说到底,就是钱要花谁身上、权要握谁手中。

如今婆媳矛盾的激化很大程度上在于大伙儿既保留了中国特色的相处模式又接受了西方现代观念的冲击。

不能交心的婆媳(婆媳最好的相处是做战友)(1)

媳妇也经常发出这样的抱怨:婆婆把钱死死攥手里也不知道图什么,将来都是我们的,早给晚给不都是给。

事实上公婆的财产是为自己养老预存的积蓄,不是留给儿子的遗产,提前给儿子媳妇会增大无钱养老的风险,媳妇想“早给”也是想早日取得财产支配权,早得早花,日后怎么供养老人那是另论的后话。

争完钱财还有权力,婆婆感觉自己有权管教媳妇,媳妇觉得自己才是女主人,双方矛盾的焦点在于这个家里到底谁说了算。

------我的孩子怎么养肯定由我来决定,这是我的家当然要听我的。

------你有本事想做主咋没本事自己带,我住我儿子的家,凭啥要听你指挥。

于是男人总听到该不该扔掉那个盆子、要不要给孩子加条秋裤,却完全不清楚两个女人成天在争啥。

想起一件真人真事,有位老太太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特别听话、二儿子很有主见,等选择跟谁养老时老太太却选了二儿子,理由是:大儿子结了婚也会这样听媳妇的话,跟着他他做不了主,二儿子有主见,媳妇左右不了,倒不至于受委屈。

不能交心的婆媳(婆媳最好的相处是做战友)(2)

真是位有智慧的老太太,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其实解决婆媳矛盾时能讲道理、坚持己见的男人,家里反而不乱。

婆媳关系的博弈点在男人身上、共同点也在男人身上,两边都哄反而越闹越欢,因为要看谁闹得厉害定输赢,两边都不纵容,就事论事,双方倒都不会乱来。

毕竟权钱争夺的核心是这个男人-----花钱、养娃的落脚点都在他身上,谁都不能放弃这块大本营。所以男人如果主持着进行了权力的良性分配:都别只惦记自己那点事,谁都没有绝对领导权,家里反而会少很多无谓的明争暗斗,谁都不傻,都能揣摩盐在哪儿咸、醋从哪儿酸。

婆媳之间,最忌讳下意识的贴标签,媳妇不是保姆、下属,是儿子共度一生的伴侣,婆婆不是老妈子、提款机,是养育了丈夫的长辈。

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可以参考一下“府兵制”闲时种地、战时当兵的做法,平时没事就各管各的一亩三分地,需要扶助了再合力一起完成目标,谁都不欠谁,谁也别碾压谁,避免内耗。

有条件的最好分开住,两套小房比一套大房实用,在自己的房子里各做各妈各当各家,互不影响互不干涉,你别嫌弃我买衣服,我不唠叨你吃剩菜,此为闲时种地,设立界限以减少矛盾。

战时当兵,需要相互支援就合二为一,经济互助人力共享,媳妇上班婆婆把孩子接来看管,婆婆生病住院,媳妇送饭照看。简单的拿一些现代家庭观念往改变不了的中国式生活上硬套,结果可能只会裹乱,与其把对方当争资源的对手,不如看成需要互助的战友。

很多矛盾、情绪来自对关系的认知错乱,媳妇自己没把婆婆当亲娘,却对人更疼亲儿子有意见,婆婆把自己定位成领导还总想不明白媳妇为何阳奉阴违、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期望不要不切实际,目标需要落地。

说到底大部分国人还没法像西方那样媳妇自己带娃、婆婆独自防老,婆媳两个合力打怪完成任务,整合好资源调整好战术,今天你给我添装备、明天我跟你打配合,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同一个番号同一个梦想,求同存异通关为上吧。

✤作者:伊兰紫轩,我手写我心的文学、心理学爱好者,伊兰紫轩(ID:yilanzixuan)。

✤本文由伊兰紫轩授权在心方向头条号发布。网媒转载或纸媒发表,请预先取得授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