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有人认为鲁迅的阿q正传是泄私愤(故乡的那些女人)

有人认为鲁迅的阿q正传是泄私愤(故乡的那些女人)做事状态更差:手脚迟缓、记性也坏,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重要的祭祀活动,四叔不让她沾,唯恐晦气。所以祥林嫂除了做烧火的粗活,没有别的事,有时居然忘了淘米,自然被四叔家赶出家门了!后来只得成亲了,生了一个儿子,男人会做活,上头没有婆婆,房子是自己的……可是这样安逸的日子很短暂,随着丈夫病死、孩子被狼叨走,丈夫的大伯来收走房子,祥林嫂走投无路,再次来到四叔家打工。这个时候的祥林嫂,虽然死了男人,但是对生活充满希望,有激情,能干活,有力气,简直抵得过一个男人!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她一个人担当!竟然还没有添短工。可以说这时的祥林嫂虽然累虽然苦,但是很满足很开心。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第二次进四叔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被死去丈夫的婆家抓回去,强行再嫁给一个深山乡野的贸老六,婆婆得到了彩礼,祥林嫂反抗失败,撞破了头也无济于事……

#首届书评创作大赛#

最近重读了鲁迅的《阿Q正传》这本小说集,该书收录了目前发现的鲁迅先生的全部33篇小说,再一次欣赏到那些不朽的经典形象,如阿Q、闰土、孔乙己等。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比如祥林嫂豆腐西施,作者更是神来之笔,用文字魅力和高超文字技巧,既写出来了这些底层女性面貌精神状态的前后变化背后的残酷现实,也写出了自己的忧伤和悲悯!

祥林嫂是如何由一个活力十足的村妇变成一个乞丐

有人认为鲁迅的阿q正传是泄私愤(故乡的那些女人)(1)

鲁迅先生的传神之笔,写人物真是刻画到位,比如写第一次进鲁镇四叔家店祥林嫂:

模样还周正,手脚还壮大。具体细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龄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这个时候的祥林嫂,虽然死了男人,但是对生活充满希望,有激情,能干活,有力气,简直抵得过一个男人!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她一个人担当!竟然还没有添短工。

可以说这时的祥林嫂虽然累虽然苦,但是很满足很开心。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有人认为鲁迅的阿q正传是泄私愤(故乡的那些女人)(2)

第二次进四叔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被死去丈夫的婆家抓回去,强行再嫁给一个深山乡野的贸老六,婆婆得到了彩礼,祥林嫂反抗失败,撞破了头也无济于事……

后来只得成亲了,生了一个儿子,男人会做活,上头没有婆婆,房子是自己的……可是这样安逸的日子很短暂,随着丈夫病死、孩子被狼叨走,丈夫的大伯来收走房子,祥林嫂走投无路,再次来到四叔家打工。

显然这时的祥林嫂自然很颓废,一口一个“我真傻,真的”的呜咽自责,说不出完整的话唠唠叨叨。精神面貌呢:她依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角色青黄,只是两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

做事状态更差:手脚迟缓、记性也坏,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重要的祭祀活动,四叔不让她沾,唯恐晦气。所以祥林嫂除了做烧火的粗活,没有别的事,有时居然忘了淘米,自然被四叔家赶出家门了!

有人认为鲁迅的阿q正传是泄私愤(故乡的那些女人)(3)

作者最后一次见到的祥林嫂是什么样的?

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相貌了: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段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有人认为鲁迅的阿q正传是泄私愤(故乡的那些女人)(4)

但是,她对“我”的灵魂之问: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还能不能见面?居然让“我”只能用“说不清”敷衍,最后落荒而逃!

一个悲惨的生命,一个曾经对生活有信心,不停地劳动的农村妇女,最终被贫穷和压迫逼得走投无路,最后悲惨饿死。而她的死,又是在有钱人的四叔们在兴致勃勃办一年的年终盛宴之时,多么强烈的对比!

祥林嫂之死已经是够悲惨的了,可是四叔们宁愿用鹅鸡鸭等“福礼”恭请不存在地福神来享用,也不愿给饥寒交迫的祥林嫂一口饭吃!她死了,还被四叔愤怒的诅咒为“死的不是时候的谬种”!

老家斜对门的杨二嫂是怎么样从“豆腐西施”变成“圆规”的:

首先是尖利的怪声让我吃惊,看到的女人让我一再愕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啊: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有人认为鲁迅的阿q正传是泄私愤(故乡的那些女人)(5)

这个圆规女人是开豆腐店的杨二嫂!

作者孩提时代的杨二嫂,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可以说,那时的杨二嫂是爱美的,是安安静静的美人。因为她的安静,她的豆腐店生意很火爆。

可是,现在的杨二嫂变成了一个精于算计,爱占小便宜,动辄大呼小叫的泼妇!对我的模样胡子随意评价,对我不认识她嗤之以鼻愤愤不平,为贪占我们的财物而放大我在外面的所谓“阔”,强要木器被婉拒后,一边发激愤之语“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一边偷偷顺走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

最后一个关于杨二嫂的细节更是传神:她拿了一个叫“狗气杀”的养鸡器具,飞也似的跑了!难怪我发出感叹:那么小的脚,怎么跑的那样快。

有人认为鲁迅的阿q正传是泄私愤(故乡的那些女人)(6)

至于杨二嫂从一个可爱的“豆腐西施”变成让人生厌的“圆规”,作者虽然没有探究其中原因,但是,当时社会的两极分化,民不聊生的黑暗,显然是主要原因,如果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生意兴隆的杨二嫂完全可以“豆腐西施”的美丽下去。不然,何以一个生意兴隆的豆腐店老板居然沦落到斤斤计较贪占便宜这样让人望而生厌的地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