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绮贞感情(43岁陈绮贞分手了)
陈绮贞感情(43岁陈绮贞分手了)很多网友为此感到可惜。18年感情终结,由此成为“文艺”的象征。近日,陈绮贞在社交平台说,她与相恋18年的男友分手了。
各位今日头条的朋友们,大家好。
《旅行的意义》在“文青”心中,
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陈绮贞这个名字,
由此成为“文艺”的象征。
近日,陈绮贞在社交平台说,
她与相恋18年的男友分手了。
18年感情终结,
很多网友为此感到可惜。
但若看过今天这篇文章,
探究她的成长经历后,
我想,大多人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触动。
“总觉得和世界格格不入,从小就是愤青。”
2014年,陈绮贞发完第六张专辑,写完散文集《不在他方》后,对媒体如是坦白。
若不了解她,很多人一定信以为真了。
但听过她的歌后,没有人再说这句话。
台媒说:“人人都爱陈绮贞。”
周瑾在公众场合呼喊:“这个名字叫陈绮贞的女孩,是一条隐藏暗流的小河。”
骆以军追问:“是不是所有人都欠陈绮贞一个疗愈的时光?”
一直以来,在陈绮贞身上萦绕着太多标签——
民谣音乐人,文艺女歌手,作曲家,作词人,作家。
凡此种种,无不彰显着陈绮贞的传奇。
但她却对这些很抵触:“我想低调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不想要事情多,我想要事情很纯粹。”
陈绮贞被大众喜爱,大概从“文青”一词在网上泛滥开始。
2005年,豆瓣横空出世,让文青们有了归宿,随带让“文艺”一词直达巅峰。
陈绮贞以一首《旅行的意义》,横扫各大文艺平台。
据报道,在某交流平台上,陈绮贞的粉丝高达54万,而陈粒不足8万,程璧4万多,窦唯6万有余,宋冬野才9万。
唯一超越陈绮贞的,只有王菲,高达100多万。
在这场灵魂与灵魂的音乐较量中,除去天后,陈绮贞似乎更被大众接受。
她的文艺之路也很有意思。
陈绮贞在二十出头便参加了“木船民歌比赛”,但不幸在初赛时被淘汰了。
一年后,她奋勇直上,又参加了第二次。
凭着澄澈的歌声,陈绮贞闯进决赛,但在评级环节,又险些出现问题。
伍佰坚持要将冠军之位给陈绮贞,其他评委另有人选,毫不退让。
几番商讨下,还是伍佰赢了。
陈绮贞拿下冠军。
很多年后,陈绮贞谈起这段往事:“我很清楚记得,他当时有一个形容‘这位得奖者在台上唱歌的样子,就像是一幅画’。”
比赛结束,陈绮贞被魔岩唱片签下。
不到两年,她与徐怀钰、吴佩慈、李心洁组成“少女标本”组合出道。
同年,推出专辑《让我想一想》。
这张专辑里,除了《微凉的你》由外人创作,剩余的词曲全部由陈绮贞亲手所作。
这张专辑让陈绮贞斩获了台湾最佳新人奖。
她在音乐方面极有天赋。
一年后,陈绮贞又推出第二张专辑《还是会寂寞》,里面收录了11首歌,同样全部为陈绮贞的原创。
这在业界是鲜少可见的。
2年后,她再创奇迹,相继推出《就算全世界与我为敌》等歌曲,将清新的曲风运用到极致。
以至于后来总有人将她与陈粒、好妹妹、房东的猫、鹿先森乐队相对比。
但这时,陈绮贞却选择慢下来。
她爱上了写作。
并出版第一本个人散文集《不厌其烦》。
在书里,她用 LOMO 相机、笔、吉他、失眠的晚上,及游泳证和门票,导演了这本图文书,极具文艺气息。
陈绮贞出版的第二本书,间隔了13年,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不在他方》。
书里记录了她这13年来的足迹与感悟,去过的国度,路过的城市,见过的街边老人,经历过的万家灯火,成为陈绮贞书里的色彩。
她在书中写到:生命是多彩也是愁苦的,在悲伤中更要唱歌,唱出安静的日出,喧闹的午后,温暖的夜。
澎湃新闻为此问她写作与写歌词有什么不同?
她顿了顿:“写歌是为了不被遗憾,而写作是为了遗忘。”
至于遗忘什么?陈绮贞清楚,是来自心底最深的伤。
陈绮贞曾接受《联合报》采访时说:“每个人小时候的关键点,影响到后来。”
她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父母很早就离了婚,她自小与弟弟、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是会计师,为了维持家里的开支,工作之余会去教小朋友弹钢琴。
等陈绮贞长大后,母亲将这份期待寄托在她身上。
自陈绮贞懂事起,便被送去读音乐班。
但学音乐需要大量钱财作支撑,陈绮贞一个月的学费,相当于全家一个月的开销,通常情况下,给她交完学费,家里就变得更困难了。
亲戚朋友看不下去,劝她们放弃这一爱好,但陈母不愿陈绮贞放弃音乐,时常偷偷借钱为她交学费。
这种执着令陈绮贞备感压力。
在敦化国小读音乐班期间,陈绮贞总是莫名感到自卑。
因为穷,她只能去福利社买廉价面包,穿表姐留下的旧衣服,用二手乐器,而同学大多是富二代,所穿所用都是崭新的。
这令陈绮贞很长一段时间不想上学。
陈母为了安慰她,承诺给她送午餐。
在校时陈绮贞一直很羡慕同学的热便当,母亲这一提议让她激动不已。
送午餐那一天,她坐在教室里不断往外看,期盼母亲的到来,可母亲迟迟没有来。
后来母亲还是来了,但拿出的午餐,仍是面包。
陈绮贞笑着接下,等母亲走后,她发现自己泪如雨下。
长大后她回忆:“可能是我太过期待了,相对失落感很大。”
自从这件事开始,陈绮贞变得很早熟。
她深知家中艰难,想尽办法节约。
那时正值夏天,上学乘坐的冷汽车车费8元,非冷汽车3元,陈绮贞常站在站牌处纠结,不知该坐哪一辆车。
最终,她都会选择坐非冷气车。
“不行,多5块很贵,我总是站很久,蛮不爽的。”她这样安慰自己。
在家里,她也算着同时使用的电器绝不超过5个,以此来减少电费开支。
放学了,又尽力当好姐姐的角色。
有一次母亲很晚才下班,弟弟拿着母亲的照片大哭,陈绮贞一边安慰弟弟,又一边整理家务、烧热水,听到母亲的脚步声,她迅速将热毛巾拿出来递给母亲。
那一天她在日记里写:我没力气哭,只能努力的安慰弟弟。
因为长期吃面包,陈绮贞发育得很瘦小,邻居都对陈母说这孩子严重营养不良。
陈母无奈,将陈绮贞带回了外婆家。
那一年,陈绮贞10岁。
母亲也不再当她是小孩子,时常与陈绮贞分享自己的心事。
陈绮贞又在日记里写:2年多,我从骄傲的小孩被迫快速成熟,有一半用大人的方式在思考。
她变得越来越懂事,也越来越沉默。
这段的日子,看书是陈绮贞唯一的慰籍。
她看《鲁滨逊漂流记》,幻想自己生活在荒岛上,将悲惨现实化为了桃花源。
可惜幻想过后,现实并无改变。
她又开始写日记,有一天她写:我人生第一次强烈地嫉妒,辛苦我可以忍,可是妈不能被抢走,所以我把愤怒写在日记上。
这一年有人追求陈母,陈绮贞发现这个秘密后,不愿母亲另组家庭。
奇妙的是,陈母后来真的断了这段情,没有嫁人。
这事成了陈绮贞的心结,她对好友说,觉得母亲偷看了自己的日记,才会做这样的选择。
后来她将这段心情写进书里:我有点罪恶感,于是每次要写有私密性的东西,要稍微想过,不能想什么就写什么,发展成“要不要让你看懂、或者要让你看到什麼”。
这种压抑,一直持续到陈绮贞上大学。
上大学前,她与母亲发生了有史以来头一回争吵。
她想念哲学系,但母亲希望她能继承自己的职业当会计,陈绮贞不愿妥协。
“我天生对数字不在行,买东西,别人要5角我给一元。”
为此,她一整天不吃不喝,用折磨自己的方式来对抗母亲。
最终,陈母妥协了。
陈绮贞如愿进了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哲学系,辅修新闻。
在大学期间,她早早独立。
一入校便打了好几份工,当家教,或去麦当劳做服务生。
有一次,她照常去麦当劳打工,遇到了李宗盛。
李宗盛点完餐后,陈绮贞偷偷为他做了一个汉堡。
2008年,她与李宗盛在演唱会上相逢,合唱完《生命中的精灵》后,陈绮贞笑着讲起这段故事:
“你知道吗,当时我在后厨偷偷为你做了一个爱意满满的汉堡。”
荧幕切换到观众席,许多歌迷哭了。
不打工的日子,陈绮贞还是喜欢用看书抵抗孤独。
她喜欢读尼采,最爱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
“我是否还活着呢?” “倘若有一日,我的智慧弃我而去——至少我的高傲尚可与我的疯狂继续一起飞扬。”读完尼采,她又读《波赫士谈诗论艺》、《给下一个太平盛世的备忘录》、《一个青年小说家的告白》以及《文学讲稿》等哲学类书籍。
她对《联合报》说:“上大学时我一直不太快乐,忧郁的主因是我弃绝快乐,他(尼采)给我最大的鼓励就是说,与众不同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当你意识到你不得不与众不同的时候,那个跟生命搏斗的力量就出来了。”
陈绮贞渐渐有了自我反省的意识。
出于爱好,她将这份“反省”投射到音乐上。
大一、大二期间,陈绮贞疯狂迷恋《中国火》,对张楚、唐朝等民谣歌手情有独钟。
不得不说,她后来的创作,与这段时期的反思息息相关。
21岁时陈绮贞大学毕业,正式开始音乐创作之路。
离开校园后,她去西门町参赛,莫名怀念以前,写下了《九份的咖啡馆》。
这里的街道有点危险这里的人群面无表情想问你也问问自己是否还会记得从前怀念着往日的坚持和现在你我的改变她说,这首歌是她对未来写下最真诚的提醒。
在音乐上取得一定成就后,陈绮贞不愿随波逐流,向往流浪各地的惬意生活,她又写下《旅行的意义》。
极少有人知道,陈绮贞在创作这首歌时,并未到过土耳其、巴黎,她是骑机车戴安全帽在路上转悠出来的。
后来因为这首歌,她还真的去了许多地方流浪。
流浪结束,陈绮贞又写下《流浪者之歌》,将过往的困惑尽数写进歌词里。
我的双脚 太沈重的枷锁越不过 曾经犯的每个错希望若是有 绝望若是有怎麼会 换不回最初的承诺撑住我她向《大申文娱》解释:“成长过程必须要面对独立成长,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我们一起用温柔的方式对抗残酷的世界。”
这些年,陈绮贞爱上了用音乐表达自我。
5月7日,她在社交网发文称,两年前已与钟成虎结束恋情。
18年感情宣告终结。
图片来源:知乎@黑椒年糕
很多网友为此感到可惜,但稍微关注她会发现,2年前,也就是2017年,陈绮贞推出过一首歌——《我喜欢上你时的内心活动》。
图片来源:联合报
那一年,她也仅写了这一首歌。
陈绮贞在歌中反复问到:我们还去吗?要不在说呢?一年能等吗?你还去吗?你喜欢吗……
问起创作过程。
她在做客电视节目时毫不避讳:“这些歌,不是经过人生的话,是写不出来,是用生命去完整一个概念,也是跟过去的我对话”。
同年,她接受搜狐音乐专访,再次被问到创作过程。
陈绮贞笑着说了句看似毫不相干的话:“我对于父亲也曾经很不谅解,但现在我愿意相信,父母都尽力了。”
那一天,主持人最后问她:那你有没有想对自己说的?
陈绮贞眼眶湿润,激动不已:“我好爱这个世界!”
作者:池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