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浙江金华海边小城(金华西南的那个小山村)

浙江金华海边小城(金华西南的那个小山村)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的这面墙不是泥土的,是木板的,后来改为泥土墙。许多人家都有造房子,在农村,这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儿子长大分出去住要有新房子才容易讨到老婆。我爸爸没有新造,但拆了后面一间屋子,将留下的几间结构改了一下。我家门前小时候是空地,门前有一堵墙似现在的屏风一样,门口是天井,后来隔壁邻居与我家调了地基,造了房子而接住了我们家的视线。现在我已经半年多没有回老家了,今年过年与父母一起也是在姐姐家过的。老家只是父母偶尔回去一下。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回老家的次数更少,听说还要下山脱贫移民到蒋堂或白龙桥,过年那段时间还意向报名过。这些房子未来终都将破落,长满青苔,黑瓦红墙,但均了无生息。故乡,来自偏僻小山村的我们70后这一代,终将是归不去的记忆!深藏在心底,在记忆中!回乡的路是条长长的路、需要一阶一阶登;回家的心路也是长长的路,长到永远到不了,在梦里、在记忆里、在脑海里。但总觉得有些许

昨天在家乡群里见到一美篇文章,题目是《谷雨走谷口》,作者是水木年华。勾起我满腹的酸楚与不舍,因为终究,我将会是归不去故乡的游子!虽在外漂泊有家,但总觉失去了根,犹如浮萍!不错,这个叫作“谷口”的小山村,离金华市区50多公里,隐藏在金华西南部的大山深处美丽乡村,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从记事起的小时候,基本上的印象都只限于这个小村,当然还包括大队所在地下淤村以及另一个自然村老铺后。

浙江金华海边小城(金华西南的那个小山村)(1)

听村里老一辈讲,谷口村建村600多年,世代居于这大山之中,在许多年之前,谷口村人丁兴旺,能比肩目前的乡政府所在地塔石村,塔石做戏时,谷口村的年轻人都能去闹场子,说明人多势众呀!当然等我们这代出生后,已经是70年代了,父辈的苦楚大部分只从他们口述中得知,因为我们幼时虽然条件仍不好,但基本加点玉米糊与番薯粥之类的粮食后全年基本能吃饱。到了8岁,能正常上学,学校就在我们村,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叫完小。像附近的葛岭村与鱼潭村,离我们3里地左右,他们有一年级到三年级,再升到四、五年级是来我们村读的。幼时零食自然是没有的,但包产到户之前,生产队到了摘茶叶的季节,晚上大人们都到村集体的房子里炒茶叶,小孩们跑呀、跳呀、追逐呀、奔跑呀,特别是有月色的夜晚,热闹开心。有时还可烤点红薯什么的,味道好极了。孩子们多数时候分成好坏两派,满山(村子附近较矮的山,各家的菜地多在周围小山上,有路)跑。

浙江金华海边小城(金华西南的那个小山村)(2)

再大一点,小孩子都玩一种纸折的三角包,略凹成弧形,摔在地上,用嘴吹、用手扇、用脚扇。吹翻了就被谁赢去了,谁先第一个吹,是看拿出来的三角包个数谁的多,也不是你拿的越多越好,摔地上,吹不动,就眼看着后面的人赢走了。那时候没有电、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更没有手机、电话,奔跑与赢三角包、跳房子等是伴随儿时最好的游戏。为了玩三角包游戏,有的小朋友把上学的书都撕了,有的小朋友不管地上多少灰尘,毫不犹豫趴下身子用嘴吹三角包。我是赢得多些,但母亲常追着不让我玩,她一直认为小时候玩这种游戏,与大人赌博性质是一样的。而她对赌博是深恶痛绝的。还好,大人们总有自己忙不完的事,这种小游戏又不需要多大的场地,所以陪伴自己度过童年的许多时光。此后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后,大人们有买烟抽,小孩把普通纸改成了香烟盒的漂亮纸,那时候,雄师、金猴、大前门等常见的香烟多少钱一包,小孩子们也清楚的很,因为出场次序从三角包的个数改成了香烟盒的香烟价格大小来计算。

浙江金华海边小城(金华西南的那个小山村)(3)

村边上的这颗榧子树也是孩子们每年期盼的重要内容,路下方还有几颗板粟树,当果子成熟的季节,胆子大的孩子就会爬上树摘果子吃,有时候大人也来帮忙。我是爬树水平不行的,所以隔壁的伙伴常会分点给我。山里野果倒是有一些,现在许多都叫不出名字,或者不知道普通话中,正式方案表述中该叫什么,长树上的野草莓(音:ga guo niu)、类似蓝莓的“乌花”、do ai、毛栗等许多许多,上山砍柴时,山涧的泉水也特别清甜。幼时虽也苦,但也都是回忆,是经历。

浙江金华海边小城(金华西南的那个小山村)(4)

记得小时候,大概上小学之后的年纪,大家都就跟着大人到山上干活,砍柴是最主要的,因为养猪,猪草要烧熟了给猪吃,想想看炖一大锅猪草得多少柴火,每天炖!记忆中干的最多的,一放假就得干的活,基本上就是砍柴,早上上山,队伍往往十几、二十几人,稍微年长些的讲讲故事,讲讲笑话。下山回家一般是要到午后的,下午可以美美睡一觉,也不是说喜欢午睡,大概也是无聊。其他拔草、割稻、松土、拔猪草、摘茶子也干,但插秧我不会。还有印象深刻的是背毛竹,你看村子周围密密麻麻的都是毛竹,小时候到山上砍好,背到离村子5里路的塔石出来点的公路边(那时候村子里没有通公路),每担(100斤)好像是4.5元,小孩背一根,二、三十斤为多,有的力气大点背40来斤重的。大人一般背3-4根绑在一起。长长的毛竹要穿过弯弯曲曲的山路,也是要一些技术的。肩膀每次背过都红、痛,但也不能不干呀,背的次数多了,就会有茧,不再那么痛了。我想现在工作的苦与累与小时候干活比,算什么呀!所以我们这代人会更珍惜目前的生活,也更能吃苦耐劳。

浙江金华海边小城(金华西南的那个小山村)(5)

家乡再破、再落后都是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忆,也是无法割舍的情愫。但时代变迁,却来得那么自然与决然,改革开放,外出务工、学成就业,年轻的一代都走出了大山,多到了城里谋生,留守的只有父辈们。接着几年,父辈因为要帮子女带小孩或者不再种田,也外出到城里、镇上居住。再老的人家去世的去世、瘫床上的瘫床上,老家越来越荒凉,人气越来越少。儿时村里组织每年有专门一天清理道路、专门一天清理池塘,现在路边杂草丛生,许多房子门前上锁,一派寂静!

浙江金华海边小城(金华西南的那个小山村)(6)

偶见回乡摘茶叶或种了点菜的乡亲。感谢水木年华的记录镜头,把平时长住汤溪姐姐家的父母回家摘茶叶的情景刚好拍了下来。即使从小到大,到把我们子女抚养成长,送出大山后仍在老家居住的父母,现在也已经非常习惯住在镇上姐姐家。你说故乡还有未来吗?我们70后的这代,其实真正与家乡最紧密的也就是初中毕业之前。高中就到汤溪读了,大学更到了外地,工作又在金华市区,较之父辈们,对故乡的情感虽有,怕是少了许多了的。而家乡又因人员流失而凋蔽,再等到我们这辈退休,还会落叶归根,回到故乡吗?显然是无法,也不习惯归去的,留在心中的将永远是记忆、是回忆!

浙江金华海边小城(金华西南的那个小山村)(7)

回乡的路是条长长的路、需要一阶一阶登;回家的心路也是长长的路,长到永远到不了,在梦里、在记忆里、在脑海里。但总觉得有些许失落!城市的喧嚣与吵闹、满眼的钢筋水泥、步履匆匆的人们,脸上写满疲惫,为了生活、为了房子、为了孩子奔波!其实从心理上,情绪上,小时候农村的生活反而更是简单、易满足、幸福感更强,能吃得饱、能睡得香、能一家人围着侃大山,那是一幅祥和的生活景象!

浙江金华海边小城(金华西南的那个小山村)(8)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的这面墙不是泥土的,是木板的,后来改为泥土墙。许多人家都有造房子,在农村,这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儿子长大分出去住要有新房子才容易讨到老婆。我爸爸没有新造,但拆了后面一间屋子,将留下的几间结构改了一下。我家门前小时候是空地,门前有一堵墙似现在的屏风一样,门口是天井,后来隔壁邻居与我家调了地基,造了房子而接住了我们家的视线。现在我已经半年多没有回老家了,今年过年与父母一起也是在姐姐家过的。老家只是父母偶尔回去一下。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回老家的次数更少,听说还要下山脱贫移民到蒋堂或白龙桥,过年那段时间还意向报名过。这些房子未来终都将破落,长满青苔,黑瓦红墙,但均了无生息。故乡,来自偏僻小山村的我们70后这一代,终将是归不去的记忆!深藏在心底,在记忆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