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姑娘的笑容(磨坊里女人的笑声)
老家姑娘的笑容(磨坊里女人的笑声)
在我的记忆当中,推磨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小时候抱着磨棍帮妈妈推磨,那是经常的事,几乎每个礼拜都要推上两个小时。推磨的活很累,还容易眩晕,没看过有谁面带微笑推磨的。条件好的家庭,用驴推磨,用一块布把驴的眼睛蒙上,蒙眼睛的作用有二,一是防止驴偷嘴,蒙上眼睛就看不到磨盘上的玉米面了;二是防止驴迷糊,蒙上眼睛它以为一直是在走直道。由于驴的眼睛是蒙上的,看不出驴脸的表情。后来,大队有了电动粉碎机,我每周都要扛上一袋玉米去推磨。全村就那么一个磨坊,推磨的人磨上磨下忙得很,他的那张脸就像连接电机和粉碎机的皮带绷得一样紧。
粉碎机速度快得很,百八十斤玉米不用10分钟就粉完了。粉出来的面子,抓一把都是热乎的,由于高温的原因作用,口感明显不如石磨磨出的面粉。于是人们又想起了石磨,把粉碎机改成了电动石磨,虽然不及人力石磨,但口感好多了。现在,一个磨坊里通常要有两台设备,一是老式的粉碎机,其功能有两项:给人吃的玉米去皮,给牲畜拉饲料;二是一台电动石磨,将去了皮的玉米倒进石磨里,在两扇石磨的转动中将玉米分多次粉碎。石磨磨出玉米面不发热,烀饼子特好吃。现在旅顺农村漫山遍野都是樱桃树,很少有人种玉米和小麦,推磨的人自然就少了,很多村庄的磨坊都没有了。
2015年冬天,我去龙头东北山村磨坊推玉米,磨坊的主人是一个个子不高,好说好笑的乐天派。她干活特麻利,说说笑笑就把活干完了。她那不用擦粉的白脸和张大嘴的笑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感染下,我这张紧绷的阶级斗争的老脸也松弛下来,竟然也出现了难得的不自然的笑容。我想,如果那些整日在土地里辛苦劳作的中老年妇女,都能这样开心的一笑,那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