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间传说深情的故事(我们熟知的四大民间传说)
一个民间传说深情的故事(我们熟知的四大民间传说)至晚唐,张读(约公元851年)《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故事内容已接近现代版本。唐初,梁载言(公元705-732年)著《十道四番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第二个故事,白富美恋上凤凰男。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典型的凤凰男与白富美相恋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代,那是中国历史上最讲究出身门第的贵族时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在那个时代,贵族和寒门通婚几乎不可能,正因为不可能,才能震撼人心、千古流传吧。
这红尘俗世大千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爱情故事: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第三者插足、四世同堂、白头偕老、生离死别,亡命天涯……诸如此类,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珍藏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爱情故事,只是场景不同,心境各异,冷暖自知。有的美丽动人、有的荡气回肠、有的凄美悲伤、有的缠绵悱恻,有的爱而不得的……正所谓1000个人就有1000种爱情故事,讲不完,道不尽。
素雪禅心乃古典女子,平素爱探究经典。今天引经据典,追根溯源把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这四个滚烫的爱情故事展示于此,走过路过的您如果有幸读到,或许能从中遇见自己的爱情故事里的桥段……
第二个故事,白富美恋上凤凰男。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典型的凤凰男与白富美相恋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代,那是中国历史上最讲究出身门第的贵族时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在那个时代,贵族和寒门通婚几乎不可能,正因为不可能,才能震撼人心、千古流传吧。
唐初,梁载言(公元705-732年)著《十道四番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至晚唐,张读(约公元851年)《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故事内容已接近现代版本。
此外,还有其他版本传言,说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
最后这个版本,其实是1982年,某乡村医生听路人甲编的故事,投稿在《山海经》报纸上,是属于哗众取宠、以讹传讹之说,可惜现代很多人反而当成史实。 有时困惑于人们宁愿相信流言,也不相信官方声音。 也许,说了太多“高大上”,从来没有“假丑恶”,结果真的故事也不能感动人心了。 美言不善,善言不美。 这是个二的世界。
对政府来说,如果只有歌颂,没有批评。那么,是否违背了马仔“一分为二”看世界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啊? 对百姓来说,如果只会批评,不懂歌颂。那么,你要永远生活在愤愤不平的内心世界吗?
第四个故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牛郎织女天仙配的故事,以七夕节日为依托,无疑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爱情故事。
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当时,牛郎和织女只是指天上的星宿,没有提到爱情。
到了东汉,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有了人物化的故事梗概。 迢迢牵牛星 汉.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萧统编纂的《文选》,其中有一篇《洛神赋》的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已经有了七夕相会的情节。
到了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姓秦名观,字少游,江苏高邮人),写了一首词,《鹊桥仙•纤云弄巧》,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推向了高潮。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回头看看,爱情真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百姓心中永远有一团八卦之火熊熊燃烧……
四大民间传说无一不是火辣辣的爱情故事。 适逢平台出题递交作业——1000种爱情,此刻就爱说爱,不谈历史、政治、哲学无聊话题。 愿爱情中的男人都是伟男子,刚健如山,重责任敢担当。 愿情爱中的女人都是奇女子,柔情似水,能自爱多宽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个二的世界。 男子如山,当培养沉稳气质,轻浮则失之本。 女子似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故无可与之争。 刚柔相济,阴阳相和,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