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那些爱情最初的美好瞬间(那些年的爱情纯真而幸福)

那些爱情最初的美好瞬间(那些年的爱情纯真而幸福)  一天,王德懿参加了一个聚会,有西南联大学生徐再享、徐敦睦与 浙江大学学生周家骝(我国著名桥牌理论家),自己同为上海交大校友的沈栋臣 以及妹妹王德芬其好友 复旦大学的程君礼、曹越华等 20 余人。在众多激情侃谈交织的目光中,谁都没有发现 此时有一泓清澈见底的“秋波”眉来眼去地互动、掀搅起两个年轻人的心,他们就这样一见钟情。不一会儿,优美的音乐响起,婀娜的舞步转动,曹越华鼓足勇气面红耳赤的冲到了王德懿的面前:“小小……姐,请你跳跳一个舞好吗”?语无伦次,眼神慌张,爱情之箭悄然离弦。彼此勾勒憧憬千百遍的梦中情人倩影,终归还是在这舞曲中找到了合拍的节奏和脚步。他们的恋爱开始了。  豪情、激情,热情、爱情是大学生们永恒的兴奋点 何况那处于血和火的年代。王德懿经常出入于妹妹她们大学生组织的各种交往活动.如报告会、座谈会、联谊会、交际舞会 研讨抗战的形势、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  特别是中国最著名

那些年的爱情,纯真而幸福

945年仲秋,昆明火车站,人潮涌动,一个身着素洁旗袍、头盘蝶髻、足登高跟革履、手捧一束鲜花、气宇不凡的姑娘在焦急地等待着。“呜——”一声轰鸣,伴响着胜利的凯歌,一列满载着中印缅战场英雄归来的火车缓缓驶入站台。不一会,一个身穿美式军服,肩佩中校军衔的英俊男子从车上下来,四处张望搜寻。片刻,一对年青的情侣蓦然紧紧地互相拥抱在一起,娇艳的玫瑰与闪亮的肩章重叠,两个恋人恍若已经分别了百年。接着,男子在女子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My Darling (亲爱的):我回来了”,并在怀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十分精致豪华的小盒,打开后从中取下一枚产自血火战场缅甸的红宝石戒指,温柔地套在了那个女子的手指上。

那些爱情最初的美好瞬间(那些年的爱情纯真而幸福)(1)

  这一幕今天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二战题材影片中才能看见的浪漫经典情节,演绎着一段“魂断蓝桥”历史背景式的爱情,却是现在同为 88 岁高龄川东书香门第的大公子曹越华与巴渝豪门望族的大小姐王德懿两位老人 61 年前发生的真实故事和亲身经历。其情缘缠缠绵绵、悱悱恻恻掠过世纪。

  爱 种 萌 生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抗战的昆明,既是面临西南方二战中印缅战区前线盟军的大本营,也是朝对东北向中国抗战后方国民的大本营。前线战争的火药味交混、渗透进后方生活的气息之中,使其岁月在燃烧,青春在燃烧,激情在燃烧,热血在燃烧。

  特别是中国最著名的一流学府北大、清华、南开决定三校合一为西南联大内迁昆明后,学者云集、群贤毕至,形成了中国西南大后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造就了战时昆明的辉煌,耀眼全球。被历史学家称为“当时世界上一所最好的没有任何围栏的时代大学”。

  1943年初,曹越华作为复旦大学外文系应届毕业生经校长吴南轩举荐,从重庆被国民政府军委会外事局征招,来到了昆明,在设于东郊干海子地区的炮校担任美国盟军翻译。一批又一批中国的驻滇炮兵部队送来轮训,掌握美国援华的 75mm 山炮等军事武器和作战技术。曹越华在此服务了一年半的光阴。

这时,王德懿历经 5 年,结束了一路弦歌绝唱、战地墨痕的流亡学生生活——纵横长江上下,独闯贵州,颠沛流离跨进 4 所著名大学,从唐山交大毕业,于重庆也来到了昆明,入住于西南联大读书的妹妹租赁在金鸡巷的一套平房里。

  豪情、激情,热情、爱情是大学生们永恒的兴奋点 何况那处于血和火的年代。王德懿经常出入于妹妹她们大学生组织的各种交往活动.如报告会、座谈会、联谊会、交际舞会 研讨抗战的形势、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

  一天,王德懿参加了一个聚会,有西南联大学生徐再享、徐敦睦与 浙江大学学生周家骝(我国著名桥牌理论家),自己同为上海交大校友的沈栋臣 以及妹妹王德芬其好友 复旦大学的程君礼、曹越华等 20 余人。在众多激情侃谈交织的目光中,谁都没有发现 此时有一泓清澈见底的“秋波”眉来眼去地互动、掀搅起两个年轻人的心,他们就这样一见钟情。不一会儿,优美的音乐响起,婀娜的舞步转动,曹越华鼓足勇气面红耳赤的冲到了王德懿的面前:“小小……姐,请你跳跳一个舞好吗”?语无伦次,眼神慌张,爱情之箭悄然离弦。彼此勾勒憧憬千百遍的梦中情人倩影,终归还是在这舞曲中找到了合拍的节奏和脚步。他们的恋爱开始了。

  一对原本在相同城市,长期生活却互不认识的青年,被战争卷入到即使是在异域他乡的那一瞬间,也终归会相逢结情,并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互相辉映。这或许就是人生可遇不可求的缘分。

那些爱情最初的美好瞬间(那些年的爱情纯真而幸福)(2)

  爱 芽 滋 长

  昆明:是一座美丽、英雄的城市 天上人间都可圈可点。她不但让世界感到有天然之春的气候,春的气息 春的气象;更使我们觉得有人生之春的情感,春的情调 春的情怀。两位老人万分感慨着,回忆起在那“春的王国” 60年多前一段青春燃烧的往事……

  那时战争是残酷的,爱情却是浪漫的。尽管处在战争岁月的“苦水”浸泡之中,但心神的交往依然是充满着“甜美”二字。

  难忘那“镶嵌在昆明城里一颗绿宝石”的翠湖公园,柳荫依依,清波澈澈。我们从战争谈到生活,从现实谈到理想,从东方的文学谈到西方的艺术。曹越华说:“我在复旦大学读书时,学的是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曾亲耳聆听过著名教授曹禺先生讲解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作“罗米欧与朱莉叶”。他的上课常是一场绘声绘色的演出,总让你如痴如醉,迷恋往返,将其带入艺术的圣殿,以致使我还曾写过一篇近万字的感想来表达自己的情怀与梦想,立志从事戏剧事业,并交给了曹禺教授,受到鼓励。这一切却都被眼前万恶的战争毁灭了。今天,您让我重新拾回了记忆,同时身临其境体会到了一种甜蜜的情感”。王德懿听后,一抹朝霞红染面容、潮泛耳根,十分腼腆,接着说:“我出身在祖祖辈辈经营川盐的一个大户人家,父亲排行“老九”。虽说家乡早已形成开埠地,但父亲更是难得独具开明的慧眼,特别重视教育。我们一家三兄妹在童年时,父亲就聘请了江津名儒吴平阶来家教私塾,西风东渐,又及时把我们送进新式学堂,后来又放手让我们各自闯外面的大世界去读书,完成了大学的学业,现哥哥也已在上海交大毕业去美国普渡大学继续深造,只是妹妹还在西南联大学习。自己的家园——重庆长江边上由我祖辈声望冠名的王家沱早年就惨遭日本列强的蹂躏长大 30 多年,今天这些强盗又吞并了我们祖国的大片江山,您来前线为盟军服务,一定要彻底打败他们,雪耻相报国仇家恨,我就是爱您这样的热血青年”。一席推心置腹的话语,被耳旁的柳絮亲热地拂着脸庞来回传送着,在眼前逐荡起层层涟漪,直至被收藏进湖心深处。这可说是我们独创的自己“柳誓湖盟”——别具一格的爱情誓言。

当年,我们花季年华的主题是“枪炮与玫瑰”。曹越华和王德懿又如是深情地补充道。

  一方面在枪炮岁月:我们亲眼目睹、见证了一个社会动荡、时局频危、人心不安的乱世春城。昆明曾惨遭饱受日寇飞机野蛮的狂轰滥炸,“市井”一派凋敝,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贫困、饥饿、疾病主导了这陷于深重灾难“彩云之南”的悲伤色调。扬振宁、李正道等众多西南联大的学生一日两餐,只素无荤。为补贴家庭开支,教授闻一多挂牌刻章、朱自清熬夜写稿、沈从文以步当车、吴晗割爱卖书、梅贻琦夫人卖糕、李晨岚卖画、董作宾卖字是常事。

  另一方面在玫瑰生活:我们所处的情景是昆明有一条晓东街,它可以喻为是战前东方大都会——大上海的“大世界”,与重庆陪都的都邮街齐名。街上有家久负盛名的“南屏”电影院,经常放映美国好莱坞的经典爱情大片《魂断蓝桥》,还有那星罗密布的咖啡馆、酒吧、饭厅、商场。不时穿梭着美式敞篷吉普或“道奇”卡车,串起一派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浮华世态中的热闹、繁荣之景象。

  由于大量的援华美军以及物资的涌入,使这条街“全副武装”成了西式街。两旁的商店、街摊货源丰富,大多来自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男用的消费品主要有Camel(骆驼牌)香烟,"警报" 酒;女用的消费品主要有Pounds(旁氏)雪花膏, Maxfactor (密斯弗托) 化妆品,最时髦的当数美国肉色长筒玻璃丝袜,质地透明,虽是超薄型,却十分耐穿,套在脚腿上,显露裙衩处,美观,大方,东,西方习俗的亮点尽收眼底。还有大家共用的日常生活用品:Colgate(高露洁)牙膏 Safe Guard(舒服佳), Rolex (力士)香皂等。男人流行的时装是深色的长衫,女人靓丽的服饰是各种花色的旗袍,稍有讲究的就在下摆镶上花边。这些,深深受到当年情侣们的青睐与追捧。

  闲暇时,我们常常穿越金碧路上的金马牌坊和碧鸡牌坊,去晓东街“赶场”游玩。有时还相邀复旦大学校友程君礼(当年巫家坝飞机场美军招待所的中校所长)和他的女友王德芬,及西南联大学生杨郁文、杨小捷(杨森的两个女儿,后居美国),谢邦敏(后为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谢邦杰(后居美国)两兄弟等双双对对一起去郊游。踏青螳螂川,沐浴“天下第一汤”安宁温泉的龙气玉液,登高五华山,听圆通寺的暮鼓晨钟;近登大观楼,眺望五百里滇池;逛文明街,领略“三市”(即夜市、春节儿童玩具集市、书市)所体现出的老昆明精华和古风民俗。除此以外,我们也还要去光顾光华街上“第一中菜馆”的“ 海棠春”,景星街上的“小胖子烧鸭”,“仁和园破酥包子”,特别是品一家乡人开办的“蜀香川菜馆”之麻辣佳肴。当地的名小吃还有“过桥米线”、“炖牛奶”、“烧饵块”,一饱口福,使大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乐享青春激情岁月中难得的一点偷闲愉快。

那些爱情最初的美好瞬间(那些年的爱情纯真而幸福)(3)

  爱 箭 战 穿

  1944年下半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渐进入反攻阶段,法国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7 月下旬,曹越华突然接到命令。立即调往缅甸前线。飞机越过喜马拉亚山脉的“驼峰”抵达了印度的“都门都玛”,一路上他历经了温、寒、热象征战争诡谲多变“气候”的三带,不几天再飞缅北重镇密支那。当晚,他被浸泡在新一军新 30 师 88 团第 3 营为他在前线阵地上专门搭建的“人”字形架战壕,热带季候暴雨如注,霎时就灌满了水。只见伸手不见五指漆黑的夜空,火光升腾、硝烟弥漫,四周的枪声、炮声、雨声交混在一起,近在咫尺。这阵势已把一个从未摸过枪的“文弱书生”推到了一个人生极度的考验之中。

“这一晚是我人生最漫长难忘的一夜”。曹越华接着说:“我身困‘水牢’,又冷又饿又疲倦,无奈,寒冷的雨水和思绪刺骨,似万箭穿心。如果说生命的本体还有一点意识,那就是一种强烈的‘三感’:一是对生命死亡的恐惧感,二是对父母养育的谢恩感,三是对远方恋人的思恋感,它刺激着我大脑皮层的核糖核酸,使我强振精神支撑到天明。第二天,在密支那阵地战壕,我迅速把这一晚的生死情景和感想写成了一封信,通过军邮投递了出去”。从此,在缅甸热带的丛林里、在异国雨季的行军中、在伤员浸血的绷带间、在尸首遍陈的战场内、在给史迪威将军当翻译的岁月时,他“总是天天撞见她的倩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当在昆明的王德懿接着这封信时,她彻夜失眠了。眼泪一番又一番不停地滴落在信纸上。其中有一句话让她镂骨铭心地记住伴随了终身:“亲爱的,给我一个答复吧,您深情的目光辉映着我曾经苍白的青春,我将回报给你最倾心的微笑和任何风浪都无法剥落的温柔。战争结束后,我将在黄土地上筑起一座小小的城堡,让我俩守着炉火听那杜鹃绽放的声音”。此后,王德懿的生活更多了一份担心、一份牵挂、一份思念。她祈盼着:战争啊,早点结束吧!将我爱的那个人完好无损地送回到我身边。

  一轮战火,几度春秋。1945年8月15日,中华民族通过八年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千百年来第一次全面抵御外来入侵之敌——中国 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月末,曹越华凯旋而归,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经过战火的炙烤,硝烟的熏陶,血泪的洗礼,曹越华与王德懿建立了牢不可破的爱情。

  1945年10月20日,曹越华与王德懿在昆明喜订鸳盟,并在当日《云南日报》刊登了“订婚启事”。

  十几天后,他们回到了重庆。在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郭沫若、一些革命前辈领导和蒋介石、林森等 国民党政界要人都曾去过,寓意着国共两党合作历史双重“背景”含义的北泉“数帆楼”——重庆名阁,举行了盛大婚礼,复旦大学第二任文学院长、我国著名翻译家伍蠡甫作证婚人,老师、同学及双方亲属、好友100余人参加,热闹非凡。

那些爱情最初的美好瞬间(那些年的爱情纯真而幸福)(4)

  爱 鸟 筑 巢

  新婚燕尔,他们做窠于重庆南岸玄坛庙狮子山上黄家巷2号(重庆名商黄锡滋居地而得名)的 别墅里,度过了人生一段最难以忘怀平和、温馨、甜蜜的岁月。

  这是一幢小洋房,略呈古典欧式的法兰西样型,一楼一底,楼层前厅突出一个带半圆型的大阳台,落地玻窗,显得十分的气派和豪华。房屋属木架砖混结构,底壁均为条石垒砌,四周采光较好。为了既能防止炎热重庆太阳的爆晒,使屋内的一切不受外界的直射与干扰,又能针对山城“火炉”的气温尽快消散,保持一个良好的通风和相应的湿度调节,故采用了百叶窗的安装形式,由此该房屋结合中西建筑的优点,冬暖夏凉。室外绽放着鲜艳浪漫的杜鹃与海棠,一对新婚夫妇十分恋乐地就住在这“温馨”之家,名符其实。

  那年月:曹越华在重庆地处下半城范崇实开办的四川丝业公司业务研究室从事对外贸易翻译工作,王德懿却在地处上半城刘航琛开办的川康商业银行秘书科担任文秘工作,可谓“白领”阶层。他们每天都要往返相约,“上下”一致,并肩共步、同心携手,为生息奔波、为生计操劳、为生活忙碌,一起形影不离乘坐摇浆的大木船,从东水门过渡长江到玄坛庙,然后拾梯而上三里长的坡坎,才回到面对大江、依倚高岭的家园。

  他们就这样无虞有爱地生活着,厮守着这人间典型田园牧歌式的伊甸园,安居乐业,让白云作伴,青松为友,小溪传声,山风和鸣。不时掠来一阵江舟汽笛,使人更有地界幽旷、天籁深达之感。在此,他们谱写了一阙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从工作——生活、最单纯的从事业——家庭双重奏的安祥、幸福之曲。

  在这“黄土高坡上”,曹越华忠实地履行了“战地情书”中的那一份神圣的承诺。

那些爱情最初的美好瞬间(那些年的爱情纯真而幸福)(5)

爱 海 风 浪

  刚解放后,曹越华、王德懿双双被西南贸易部派往上海工作,一个在西南蚕丝公司驻上海办事处从事“丝绸之路”的外贸工作,一个在西南贸易部驻上海土产推销处从事云、贵、川有关药材、烟茶、干果副食等推销工作,王德懿后还担任了重庆市蔬菜公司鲜菜科长,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的(最早的“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生产、收购、运输、供应、销售等工作。他们是重庆最早一代在沿海城市建立窗口进行经贸的开拓者。年底,曹越华被招回重庆受到审查。王德懿带着1岁与3岁的两个女儿,靠“80个折实单位”的工资支撑全家老小的生活。当时一个小孩营养不良,患上佝偻病,肚皮膨胀肿大;另一个小孩患上支气管炎,后来形成终身慢性病。她每天一人分身“三头”:首先一头是白天,她要从市区溧阳路1269号(郭沫若旧居)的住家赶到几里路城边外滩的沙逊大厦工作,身处灯红酒绿,一尘不染,艰苦朴素、兢兢业业;其次一头是晚上,她要忙于家庭,照顾小孩的吃、穿、睡;再一头是夜深,她要牵挂丈夫的处境、状况,秉烛思影,伏案泪书。一年后,她回到重庆,原来的家被抄和占用,婆婆及全家物品被共挤在一个楼梯过道间本是堆放杂品的小屋。

  1957年曹越华下放劳动到了南川县渔泉农场,一去就是几年。

  “文革”中,就因为在 抗日战争中参加对盟军的翻译工作,他理所当然又被隔离监督改造,时常从所处郊区南山上的单位到市区来回,几十里,爬山涉水担浆糊,在“黄桷古道”上留下了人生一串串最为沉重的脚步。

  1969年,“最高指示”一下达,为响应号召,夫妻俩就把两个“老三届”的女儿第一批送往农村。作为母亲的王德懿在朝天门码头送别远去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小女儿,手捧着一件新做的棉袄,仿佛融注进自己全部辛酸的情感,递上时,叮嘱她多多保重,注意住行冷暖。一声汽笛,拉响了多少母女分离的悲伤、抽泣。1972年初,夫妻俩又把两个“新三届”的儿子送到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此时四个子女各奔东西,身边不曾留一个。不久,16岁的小儿子在乡下由于水土不合,满脚生疮,化脓出血感染,病情严重,被农民社员用担架抬了几十里山路,送到公社医院进行治疗。夫妻俩放心不下,经过三天两夜赶到当地看望,因那时是全国农业学大寨的高潮,经常召开“三级干部会”,找不到住宿,曾被同情人称如“流荡街头的沦落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更见夫妻患难情。

  在上个世纪后半叶中国几十年行使城市居民管理职责的《户口簿》中,作为户主、丈夫、父亲的曹越华,还有他另填入表格中的出身、成份以及自身的经历、命运,实际就是拴牵着一家人的前途。曹越华是一个真正的“双栖运动员”。一是他历难政治运动生涯到1978年,二是他坚持足球运动生涯77年,至今仍叱咤在绿菌场上。然而,妻子王德懿在60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始终履行着相亲相爱、相依相靠、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的初衷。他们不受时光迁移、时政变化,时势转换、时运乖舛,时代顺逆,甚至时人从向的影响,坚定地维系着自己心田的滋润,心境的平宁,心怀的旷达,心路的方向,心灵相通,心弦和振、心音共鸣。

那些爱情最初的美好瞬间(那些年的爱情纯真而幸福)(6)

  他们60年的“鹊桥”却有40多年是处在“牛郎”与“织女”之间相隔的彼岸。

  爱 树 长 青

  退休后,他们双双都践行着“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作为到老”朴素的老年人生观,曹越华被本单位延聘,继续从事科研情报资料翻译工作,主编《四川日化》刊物,一度参与中罗香精香料国际合作科研课题,英译《重庆市场》,《中国改革 —— 云南大观》、《中国改革——重庆大观》,《中国铜油贸易的历史回顾》等专著,荣获省级优秀编辑奖和科技成果三等奖,同时还在社会上担任了科研、医疗等单位英语教师,开办英语班11个,合计学员330人。在他的学生中,上有领导干部、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下至普通护士、工人,还有出国留学生。王德懿先后去市中区职工业余学校和重庆建兴财经培训学校参与教学管理。67岁时重返重庆大学财务处,用当年商学院所学的知识,涌泉相报滴水之恩,谱写了用八年夕照晚霞之情,还一年朝阳晨曦之愿“妙龄老龄两段情”的人生篇章。两位老人奉献余热,均在八小时的岗位上工作到75岁。

  至今88岁的曹越华老人坚持足球锻炼生涯已77年,仍叱咤在绿菌场上(被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杂志专版报道为“世纪足球老人”)。被评为''重庆市十佳老人" "重庆市十大藏书家"。王德懿老人也曾在82岁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纪末的耄耋新兵”,并年年当选优秀党员。双双还荣获过重庆的“健康老人”称号,公选为“重庆市最佳恩爱夫妻”。

  这是一对有着美满恩爱、幸福家庭的夫妻,“红”为亮点,“绿”是色彩,永葆其向上的生命力与运动的青春。61年弹指挥间过去了,他们“双宿双飞”,经历了共和国的风风雨雨、文革的磨难、时代的洗礼,无论在何时何地何境,均矢志不渝地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精神不垮、婚姻不变、家庭不散。现在他们同样高唱“春天的故事”,昂首“走进新时代”,带着沧桑跨越千年,白头迈入了21世纪。以“爱在学业中产生,情在工作中相融,心在事业中沟通,趣在生活中交流”志同道合的实践,充分体现出“人的生命在于运动、人的精神在于奉献、人的行为在于奋斗”——全方位人生永恒的主题。这是爱的力量,这是爱的诠释。

  去年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重庆日报等众多新闻媒体均对曹越华、王德懿作了典型报道。12月初,88岁王德懿老人重沿当年72道拐、娄山关、“掉尸岩”《南行记》的流亡之道,重返唐山交大内迁到贵州平越遗址,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等报刊以"64年后,流亡学子重返贵州"作专题介绍.今年5月,老人又被西南交大特邀到成都参加了110周年校庆,为返校校友年龄最长者,并且会见了已故茅以升老院长的女儿茅玉麟秘书长,合影留念.誉为超级校友.

  爱情是生灵间一种融合的境界,也是社会上一种共同的责任。它不受贵贱的指使,贫富的制约、时空的束缚、分聚的限定。曹越华与王德懿是一对极其平凡的清苦夫妻,但他们拥有一生极其不平凡61年传奇的幸福爱情。他们向世间展示了一对普通人心灵的结合、情感的契合、精神的融合、志趣的投合、阅历的交合、寿命的渗合、奉献的共合——“夫妻合一共天地”自己爱情的秘诀。

那些爱情最初的美好瞬间(那些年的爱情纯真而幸福)(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