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这还要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说起。但是众所周知,辽是由契丹民族建立的,契丹族本来没有姓,都是以部落名号来称呼,他们的太后又怎么会姓萧呢?萧绰,也就是民间戏曲中常常提到的萧太后,是辽朝著名的摄政太后。在宋朝家喻户晓的《杨家将》剧本中,萧绰就是那个屡次进犯中原,致使杨家满门忠烈全数死于沙场的敌方太后,是个妥妥的反派形象。不过对于辽朝来说,萧绰却是一个为国家带来繁荣的铁腕摄政太后。

在中国男尊女卑的古代史中,女性往往是以附属品的方式出现在史书杂谈之中,或者是红颜祸水,或者是以远嫁换来一国的平安。

她们像一些美丽的符号,并没有自己的意愿,所以为人津津乐道。

不过也总有一些惊才绝艳的女性,即便是在由男人书写的史书里也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1)

在与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就正好存在着这样一位摄政皇太后,让同时代所有人都不得不将她载入史册。

01庙堂巾帼

萧绰,也就是民间戏曲中常常提到的萧太后,是辽朝著名的摄政太后。

在宋朝家喻户晓的《杨家将》剧本中,萧绰就是那个屡次进犯中原,致使杨家满门忠烈全数死于沙场的敌方太后,是个妥妥的反派形象。

不过对于辽朝来说,萧绰却是一个为国家带来繁荣的铁腕摄政太后。

但是众所周知,辽是由契丹民族建立的,契丹族本来没有姓,都是以部落名号来称呼,他们的太后又怎么会姓萧呢?

这还要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说起。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2)

在耶律阿保机时期,他率领的契丹兵力强盛,对中原虎视眈眈,而石敬瑭为了反唐自立,竟然甘愿认耶律阿保机为义父,自称“儿皇帝”。

并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从而求得耶律阿保机的帮助,建立后晋。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包括了如今的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居住的都是汉人,因此这也给契丹民族带来了汉化的契机。

为了更好地治理两族,契丹执政者们开始学习汉族的文化和历史。

耶律阿保机在学习中,十分仰慕汉高祖刘邦,于是便在为部族赋汉姓时,以刘的谐音“耶律”为皇室部落的姓氏。

而与皇室世代联姻的拔里、乙室和述律这三个氏族,则被赐予了刘邦的能臣萧何的“萧”姓。

这便意味着,辽朝代代皇后都以将“萧”姓命名,象征着皇后要像贤能的萧何扶助刘邦一样扶助历代的辽朝皇帝。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3)

这一点,萧太后倒是完全做到了。

萧太后是拔里氏的萧思温的女儿,由于萧思温帮助辽景帝登上了帝位,而且也因此被人暗杀。

辽景帝投桃报李,召当时还叫燕燕的萧太后入宫,逐步将她提拔到皇后的位置。

不过,萧太后本身也并没有辜负辽景帝的信任。萧绰在庙堂上发挥着自己的才干,其实力也完全不输给庙堂上的其他朝臣。

她之所以能叱咤朝堂,除了少数民族对女性的约束尚小以外,还有这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辽景帝的身体不好。

父亲去世后,十七岁的萧绰看着身体孱弱的丈夫,意识到自己必须掌握住权力才能保证自己的平安。

于是她也开始有意识地全方位学习治国理政、平衡各方的能力。

历来少数民族政权在吞并汉族政权之后,都避免不了汉化的道路,汉人先进的治理方法和制度能否得到很好地利用,也成为了少数民族政权是否长久的标准。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4)

而辽景帝治下的辽朝正好完成了很大一部分汉化的历程,他收纳人才,不分民族,对人才进行重用,这也为一部分在后唐时期被抓到契丹为奴的汉族文人提供了晋升的道路。

萧绰则延续了辽景帝的治理方针。她很聪明,也很好学,做事踏实认真,很受辽景帝赏识,于是,辽景帝更加放心地让萧绰加入到国家决策中来,帮助自己打理国家。

随着辽景帝的病越来越重,萧绰的治国才能也越来越被激发出来,到了辽景帝病重的时期,国家大事几乎都是由萧绰来进行决断的。

公元982年,在萧绰二十九岁这年,辽景帝病逝于云州。萧绰母凭子贵,被封为承天皇太后。

不过,还政于皇上对萧绰来说,确实难以容忍的事情。

此时的朝廷大权都独揽于她一个人的手中,她也正当壮年,朝臣虎视眈眈,她的儿子刚刚十二岁,怎么稳住江山是个大问题。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5)

于是萧绰私下召见了耶律斜轸和韩德让——一个是皇室宗亲,而另一个,则是自己年少时的情人。

她对着两人泪流满面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我的儿子才十二岁,如此羸弱,而我又正值新寡,其他族人这么强大,边境又时时有军队来犯,内忧外患,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她只字不提让权,完全是一副担心自己儿子的年轻母亲的形象。

为保自己氏族的江山稳固,于是耶律斜轸带领着宗室忠臣向她保证,只要您相信我们,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萧绰等的就是这句话,她需要确定有这样一批人愿意听她派遣,于是她重用皇室宗亲,加强他们的兵权,也将自己部落的族人儿女与皇室联姻,来加强关系。

而对于其他族人,萧绰则采纳了韩德让的意见,不允许他们私下见面,限制他们的联络和兵马,防止他们叛乱。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6)

汉武帝时期为了削藩也曾命令诸王不得见面,不能随意出入自己的属国边境,从这里来看,未尝不是辽朝对汉朝的另一种借鉴和照应。

此后,萧绰的朝堂日益安稳,她重用韩德让,这个祖上是被掳为奴隶的汉人,在辽朝的庙堂里,和萧绰大展身手。

原本带有非常浓厚奴隶制的契丹族,在他们两人的手下,逐渐开始向封建制度靠拢。

对于原本带有浓重对汉民族歧视的法律,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辽朝境内的民族关系颇为改善。

在萧绰主政的时期,辽朝的经济军事实力都在稳步上升,一点也不比任何一个男性治下的朝堂更差。

02 横刀立马

在辽朝蒸蒸日上的同时,作为南北对峙另一方的宋也坐不住了,他们无法对于辽朝的坐大视若无睹。

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定,也为了夺回失去的土地,宋朝决定主动出击。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7)

在越发强调伦理纲常的宋代,听闻辽朝是女性掌权,而且和朝臣还有着不清不白的关系,辽朝的朝堂上也不完全是赞赏之声,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如今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而其母与韩德让不清不楚伤风败俗,定然招来国人痛恨,辽国肯定内乱,上下不齐心,会有谁愿听一个败坏妇德的女人指挥?正是对辽用兵的大好时机。”

于是宋朝开始史称“雍煕北伐”的伐辽战争,决定收复燕云十六州。萧绰一开始还没来得及反应,连失数城,宋兵士气大振。

面对朝堂上的质疑,作为以骁勇善战著称的契丹儿女,萧绰从王座上站起身来,决定和儿子一起亲帅军队,迎击宋军。

亲征的萧绰获得了契丹人的认可,而她率领的军队势如破竹,将兵分三路的宋军逐个击破,活捉了其中两路的将领,辽军本身在军事方面便是强项,在本国太后也横刀立马之时,更是没有退缩的道理。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8)

雍熙北伐失败后,宋朝的主动进攻战略完全被辽打破,转为被动防守的阶段。不过萧绰可不愿意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她借收复失地为名,再次进攻,接连胜利之下,辽军势如破竹。

很快,辽军的军队攻至澶州,与宋朝首都开封仅仅相隔一条河流,兵临城下,对于宋朝来说,国家的存亡也就在此一举了。

于是,双方的皇帝都不得不跨马上前,直抵前线,背水一战。两边的军队都视死如归,为着自己的国家拼死一搏。

宋朝已是穷途末路,于是每一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不甘做亡国奴,在他们的拼死抵抗下,辽朝的大将萧挞凛被他们斩落马下,辽朝的进攻步伐被大大拖住。

到了这个时候,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对双方都没有更大的好处了。于是,韩德让提醒萧绰,穷寇莫追,以免因小失大,萧绰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出官员,主动议和。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9)

在宋朝,或者说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次议和都留下了它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广为人知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为辽宋双方带来了多年的和平,在这个盟约之后,辽朝和宋朝明面上结为兄弟友邦,辽朝还收获了宋每年三十万的岁币,双方开放边境贸易,礼尚往来。

甚至于在辽朝边境饥荒时,宋朝皇帝还派人过去赈灾,而宋真宗驾崩时,辽朝上下更加举国为哀,以示对这个兄弟国皇帝的尊敬爱戴。

尽管澶渊之盟对于宋朝来说褒贬不一,但对于辽朝来说,确实是好处多多,萧绰从此后更是在国内备受拥护。

这个上得了庙堂,下得了战场的皇太后,把辽朝的国力都提升了好几个层次。

03 博浪风流

自从萧绰主政之后,韩德让就一直被委以重任,作为萧绰的左右手参与了许多国家大事的决议,职位也从最初的南院枢密使,步步高升为太保兼政事令,不仅掌握了极大的实权,而且进一步封王拜相。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10)

从述律平皇后的奴隶,直到被萧绰封为晋王,韩德让被赐姓耶律,从此成为了辽朝皇族,而这一切也与他和辽朝最大的上位者萧绰亲密身份脱不开关系。

原来萧绰与他在儿时便订下了婚约,但还未来得及举行婚礼,萧绰便被召入宫中嫁给了皇帝。

这段儿时的感情在辽景帝死后,夹杂着权力的争斗浮出水面。

辽景帝刚刚去世时,朝局不稳,萧绰为了拉拢韩德让,自然也将这段感情再次提起,作为筹码之一。

甚至非常露骨地对韩德让说:我曾经许诺嫁给你,现在我愿意重修旧好,杀了你老婆,娶我吧!既然我的儿子成为了国王,我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

“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

韩德让表现出一副喜出望外的样子!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11)

不仅如此,因为韩德让没有儿子,因此萧绰下令,辽朝皇室后人,每一代都要过继一个儿子给韩德让,作为他的儿子,帮他延续香火。

一朝太后下嫁大臣,尽管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也是如此惊世骇俗,但确实符合契丹的风俗的。

不过韩德让不仅不是贵族,甚至不是契丹人,能够得到如此青睐,也着实令人有些讶异。

为了彰显对韩德让的宠爱,或者说,为了表明韩德让“太后之夫”的身份,萧绰将本来应该在皇宫里举办的年宴,搬到了韩德让的帐中。

所有的皇亲贵族齐聚一堂,共襄盛举,莫敢不从,这场宴会实际上就成为了韩德让与萧绰的婚宴。

但是,就如同武则天为了太平公主的婚事而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一样,既然是太后下嫁,当然不可能嫁给一个有妻子的男人。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12)

为了得到韩德让,萧绰命他毒杀自己的发妻,在权力与妻子之间,韩德让倒也没有太多犹豫,残忍地牺牲了自己的妻子,来换得了生前身后的荣华富贵。

由此,萧绰和韩德让这两个雕心雁爪的夫妇更是如鱼得水起来。

朝堂上,韩德让提出的各项政策都得到了萧绰的支持,战场上,韩德让与萧绰也共赴前线,共同商议盟约。

尽管韩德让是别族的将领,但每每行军在外,萧绰总是让韩德让与自己一同坐在一辆驼车上,两人相互依偎,一点也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有了感情上的支持和政治上的帮扶,两人的关系越发亲密地起来。

有一次,韩德让参加了一场打马球的比赛,上场之时,却被另一参赛的胡里室撞倒在地,胡里室还来不及为自己求情,萧绰便立刻令人将他斩杀,在座的其余官员和皇族,没有一个人敢出声求情。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13)

韩德让更是权势滔天,尽管他只是被赐姓耶律,但反倒比真正的耶律氏人更加嚣张。

当一个耶律氏的官员对他无礼,以他的身份而看轻他时,韩德让直接叫人把耶律氏乱棍打死。

萧绰当时在政治上一直推行严格律法,主张杀人偿命制度,一直以来也未曾包庇过其他皇亲,但对韩德让这件事却充耳不闻,一点也没有想要怪罪他的意思。

两个人互相扶持的时间,倒是比萧绰与辽景帝相处的时间更加长久,就连萧绰的儿子辽圣宗,都终身将韩德让看做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对待。

等到萧绰晚年,倍感力不从心,还政于辽圣宗不久后,就在行宫去世。

皇上将七个主公下嫁给一个败家子(太后对一位大臣说)(14)

韩德让作为一个汉臣,在终日郁郁寡欢了十五个月后也随她而去,并被安葬在萧绰的陵寝边上。

如此,在身不由己的古代中国,萧绰以一个女人的身份,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丈夫,保证了辽朝的稳固发展后,也为第二任丈夫和自己换来了善始善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