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柏拉图说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为什么说爱情是寻找你的另一半)

柏拉图说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为什么说爱情是寻找你的另一半)这个故事非常有名,相信不少人也都听过。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个喜剧感的神话故事背后,关于人的本性以及关于爱情的看法,这些看法背后的理论预设,以及由这一理论可以得出的推论。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三个命题:一,人是不完整的,所以人有欲求;二,通过与另一个人的结合,人就可以恢复到原本具有的完整性;三,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与之最为匹配的另一半。2(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苏为了说明爱情,为人们讲了一个充满喜剧感的神话故事。相传从前的人,都有四只手、四只脚、两个头、两副面孔,两个胸、两个肚子,分为三种性别,即男人,女人,以及阴阳人。因为前后都有脸和眼睛,所以走路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而在跑步时,则手脚并用一起翻滚,跑得飞快。虽然不是三头六臂,两头四臂的这些人本领也相当强大,因此想要与神灵一比高低。宙斯对他们极为不满,于是用他的武器闪电,将这些人全都一劈为二。这样人类仍然活着,但力量削弱了。在此之后,人就变成只有一个

常有人说,要找到适合自己的Mr./Mrs.Right,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这一说法,很大可能出自于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会饮篇》中的一个故事。

《会饮篇》是一部文字优美、哲理深刻的经典之作,不同于柏拉图常见的对话体。这部著作是主要由几段关于爱神的颂歌或者演讲构成。苏格拉底去朋友家喝酒,有人提议,每人作一段关于爱神的颂歌,接下来有6位发言人都作了关于爱的颂歌。当然,压轴的是最后一段由苏格拉底本人所作的演讲。而关于爱人是自己的另一半的说法,则出自其中第三位发言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的说法。

阿里斯托芬(约前446一前385),是古希腊最有名的喜剧作家之一。他与苏格拉底大体上是同时代人。据说他生前共写了44部喜剧,留存至今的有11部,其中的一部剧作《云》的主角是苏格拉底,对哲学家极尽讽刺之事。

柏拉图说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为什么说爱情是寻找你的另一半)(1)

(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苏为了说明爱情,为人们讲了一个充满喜剧感的神话故事。相传从前的人,都有四只手、四只脚、两个头、两副面孔,两个胸、两个肚子,分为三种性别,即男人,女人,以及阴阳人。因为前后都有脸和眼睛,所以走路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而在跑步时,则手脚并用一起翻滚,跑得飞快。虽然不是三头六臂,两头四臂的这些人本领也相当强大,因此想要与神灵一比高低。宙斯对他们极为不满,于是用他的武器闪电,将这些人全都一劈为二。这样人类仍然活着,但力量削弱了。在此之后,人就变成只有一个头、双手双脚,并且就只剩下两个性别。人类被剖成两半之后,这一半总是想念着另一半。所以,自古以来,人与人相爱的欲望就植根于人心,是为着恢复人的原初的整体状态,把两个人合成一个,治好人的剖开的伤口。而人的幸福,就在于找到恰好和自己配合的爱人,与从合二为一,从而还原到他的本来面目。爱神就是成就这种功德的神,让人可以找到与之恰好能够完美地配合的另一半,从而还原到其原初的整体状态,于是就能够进入永远幸福的生活。

柏拉图说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为什么说爱情是寻找你的另一半)(2)

(《柏拉图对话集》王太庆译)

2

这个故事非常有名,相信不少人也都听过。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个喜剧感的神话故事背后,关于人的本性以及关于爱情的看法,这些看法背后的理论预设,以及由这一理论可以得出的推论。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三个命题:一,人是不完整的,所以人有欲求;二,通过与另一个人的结合,人就可以恢复到原本具有的完整性;三,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与之最为匹配的另一半。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着关于人性的深刻洞见。人本身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所以才渴望和追求另一半。人性本身,并非一个自给自足的整体,但也并非全无是处的虚无,因此人实际上处在有和无之间,处在智慧与无知之间,这种中间状态,在《会饮篇》中将通过苏格拉底的话而得到进一步的揭示。如果一个人就能够过得上自足的生活,不需要依赖其他人,那么他就不需要友情,也不需要爱情,甚至不需要亲情,这将是一种神仙般的生活,但同时也是一种孤独的、冷清的生活。但是,正因为人本身就是不完整的,就是有缺陷的,所以人才追求更完整的状态,追求更为完美的生活,而这正是植根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的欲求的本质。人之为人,在于人的欲求不同于动物。动物的欲求最终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自我保存;二是个体所属的生物物种的保存。此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者,保存自我。男女者,生育后代,保存物种。然而,正如卢梭所曾说过的,人有一种自我完善化的倾向,即追求更完美的生活、更完整的状态的冲动。

对于这样一种欲求,这个故事给了一个似乎不难实现的解决方法:只要你与另一个人结合,你的人生就变得更丰富、更完美、更完整,你就返回到了原初的整体状态。与另一个人的结合,使得你不再是你,而是通过这种结合,变成更大更好更完整的自己,或者说获得一种崭新的人生。

但是,根据这个故事,并非与随意的一个人的结合都有这种效果,而只能是与某个特定的人,即所谓的你的另一半,或者是人们所谓的Mrs./Mr.Right。似乎每个人都可以期望,一个与自己最为匹配的人将会出现,这个人完全地符合自己关于配偶的想象,或者说与自己的性格等能够配合得天衣无缝。

柏拉图说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为什么说爱情是寻找你的另一半)(3)

3

然而,一位冷静地观察者或者思考者,将会敏锐而尖刻地指出,这三个命题,也许只是美好的理念,一旦将它们放在现实之中,就会被残酷无情地现实击得粉碎。

首先,根本不存在那个与自己完美匹配的另一半或者Mrs./Mr.Right。或者,虽然存在,但是茫茫人海,无处寻找。再或者,虽然有缘相见相爱,却无缘相知相守共渡白头,最终失之失臂,抱憾终生。再或者,虽然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与对方都变了,于是不象以前那么契合,感觉对方不再是自己的另一半。

柏拉图说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为什么说爱情是寻找你的另一半)(4)

其次,即使找到了另一半,或者找到另一人与之结合,这样的生活也未必比单身的生活更为美满、更为幸福,反而可能会因为不断地磨合、争吵,而使得生活质量每况愈下。也许,正因为任凭一纸婚约将两个自由的人绑在一起,其向心力是不够的,所以家庭中需要添一个或者几个娃。

最后,人性是否如同故事所说是不完满的、不完整的,这也是值得商量和讨论的。实际上,中西方许多哲学家,都强调人性、人心之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完整的、独立的、不依赖于他人的,即西方人所说的理性,中国人所说的良知良能、良心等。返回到你的本心,就你会发现心灵之中自有天地,自有其尊严和幸福,如果能够将其不断推扩,就能够扩展到自己的全部生活,从而不依赖于他人就可以获得内心的幸福。

4

如是看来,似乎前面所说的三个命题都被推翻了,或者说至少是可以置疑的。那么,是否爱情就完全不值一提了,完全没有意义了?正是针对上述这样一种怀疑主义的爱情观,当代法国哲学家巴迪欧提出了自己的 巴迪欧的爱情观,将其视作哲学的四个前提条件之一。

在笔者看来,从理性主义本身出发,可以破除这种怀疑主义。在此,简单归结为以下几条:

1, 人是理性的存在者,但却是有限的存在者,其理性是有限的理性,因此个人无法把握全部真理,而总是从自己的视角来观察和体验世界与人生。

2, 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与其他的理性存在者共同地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不同视角的交流,并不减少我的理性,而是丰富我的理性。当我持续地与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时,我将收获友谊。

3, 人不仅是理性的存在者,也是感性的存在者。人不仅属于理性的世界,也属于物质界和生命界。人的感性和理性的总和构成人的人格。每个人的人格有其独特的魅力。

4, 当一个人格与另一个人格相遇时,这种邂逅可能产生爱的火花,使得其中的一方或者双言坠入爱河。

5, 相爱的两个人,将把这种火花结晶为爱情,他们将对方视作自己的另一半,不是将对方视作与自己完全匹配的Mrs./Mr.Right,而是将自己的生命的另一半视作对方。

6, 相爱是一种修行,这意味着双方应当努力地改进自己,从而用更好的自己来面对更好的对方。

柏拉图说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为什么说爱情是寻找你的另一半)(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