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匆忙提分手(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匆忙提分手)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匆忙提分手(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匆忙提分手)工友看着她困惑的模样,好心相劝:“菊清,你之后一定要跟周荣庆好好谈一谈。”菊清被问得一头雾水,她只知道男友是从北京来的干部,其他一概不知,于是下意识摇摇头。在休息空隙 她想着中午和男友周荣庆一起到食堂吃饭,然而工友接下来的话,却让她大吃一惊。工友闲聊时无意间提到了周荣庆,询问两人何时结婚,菊清害羞地低头浅笑,说道:“我也不能一个人决定,还是要看荣庆的意思。”这时,有个工友却突然插话:“菊清,厂里一直有传言,说周荣庆是周总理的侄子,这件事是真的吗?”
1959年的一天,晋菊清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车间。
她先是仔细检查了工作设备,接着就投入到一天的生产中。
菊清看起来瘦瘦弱弱,实际上是车间一把好手,工友们都特别喜欢这个勤奋能干的女孩子。
她还谈了一个男朋友,两人感情稳定,已经见过父母。
在休息空隙 她想着中午和男友周荣庆一起到食堂吃饭,然而工友接下来的话,却让她大吃一惊。
工友闲聊时无意间提到了周荣庆,询问两人何时结婚,菊清害羞地低头浅笑,说道:“我也不能一个人决定,还是要看荣庆的意思。”
这时,有个工友却突然插话:“菊清,厂里一直有传言,说周荣庆是周总理的侄子,这件事是真的吗?”
菊清被问得一头雾水,她只知道男友是从北京来的干部,其他一概不知,于是下意识摇摇头。
工友看着她困惑的模样,好心相劝:“菊清,你之后一定要跟周荣庆好好谈一谈。”
菊清点了点头,一直盼着早点下班,想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周荣庆真的是周总理的侄子吗?他到底什么来历?两个人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吗?
关于周荣庆是周总理侄子这件事一直困扰在菊清心头,扰得她心烦意乱,她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向上级请假,直接找到了周荣庆。
菊清平日里按时上下班,所以当她在上班时间出现在周荣庆面前,周荣庆很惊讶,以为女友出了什么大事,紧张地询问:“怎么啦?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菊清没有回答男友的问题,而是反问周荣庆:“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周总理的侄子?”
听到这句话,荣庆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本来也没打算隐瞒自己的身世,可为了在工厂和其他人一样,从来不会提及自己和周总理的关系。
晋菊清
并且周总理也特意向亲人强调过,无论是工作还是出门在外,一定不要因为亲属关系搞特殊,要想取得任何成绩,只有唯一的办法,那就是靠自己打拼。
荣庆一直将大伯的话铭记于心,所以和普通工人一样,吃食堂,住宿舍。
他认真地向菊清解释了原因,言辞诚恳,希望菊清可以原谅他。
菊清听完之后,反应居然更强烈了,她情绪激动地说:“我理解你的难处,但是我们两个不合适,还是分手吧。”
周总理
没由来的一句话,让周荣庆十分心慌,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还以为菊清依然在生气,于是拉着菊清的手求饶,希望女友可以消气。
但是菊清的态度很坚定,还不断重复:“你是周总理的侄子,我怎么敢高攀你?”
原来,菊清是一个农家女,自小跟着父母在田间务农。
她本以为自己会像许多农村女孩一样,在合适的年龄找一个庄稼汉,平平淡淡过完一生。
然而,她赶上了好时代,国家鼓励女性到各行各业实现人生价值,解放思想,找到自我,一起为国家建设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周总理
1958年,河南九里山成立了一个钢铁厂“三八炼钢炉”。
这个炼钢厂主要是为附近的女性提供就业机会,还派出专人到村庄招收女学徒。
那个时代,能够进入工厂工作是一件荣誉无比的事情。
菊清在得知炼钢厂招人的消息后,特别高兴,踊跃报名。
勇敢大胆的她最终顺利进入炼钢厂,一直积极努力工作,在岗位上勤勤恳恳。
她还是一个有想法的女孩子,提出了许多新颖方式,提高了工厂效率。
菊清在工作中做出了很多成绩,她理所应当地被大家评选为劳动模范,成为工友学习的榜样,但她不骄不躁,依旧低调地做好自己的任务。
这样出色的女孩,很快名字便传遍整个炼钢厂。
所以,当周荣庆向她表白的时候,她虽然担忧自己农村人身份配不上这位城里人,但想到在工作上的优异表现,也就打消了一切顾虑。
在她的心中,两个人旗鼓相当,完全可以并肩而立,以后也会共同进步。
图片来源网络
可她万万没想到,男友还有一个隐藏身份,得知真相的那一刻,菊清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她真的觉得自己配不上周荣庆。
后来,菊清是否打开心结?周荣庆有嫌弃过她吗?
有情人终成眷属无论周荣庆如何挽留,菊清的态度都很坚定,她觉得两人之间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身份上的巨大差异,让她不敢再继续这段恋情。
可周荣庆满心满眼都是菊清,在他的心中,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
想当初,他为了追求菊清,花费了很大力气,甚至让母亲和厂领导一起为他说情。
周荣庆
能力强的女孩走到哪里都会让人刮目相看,更何况菊清身材高挑、和人说话也都是轻声细语,在很多男工眼里,她是妥妥的梦中情人。
很多人为了一睹她的芳容,下班之后会专门跑到钢铁厂,隔着窗户和门缝,偷偷看女孩的一举一动,大家还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称呼“炉花”。
周荣庆听说厂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后,也跟着工友一起凑热闹。
他原以为工友可能夸大了说法,但真正见到晋菊清后,才知道自己小瞧了这位女孩。
能让众多男人着迷,菊清的长相自然没话说,她身上的气质特别出众,干活也利索,绝对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最佳伴侣。
看见姑娘的第一眼,周荣庆就沉沦了,之后一直找机会与菊清联系,约菊清看电影。
钢铁厂的其他女工眼力见十足,很快就看出周荣庆对晋菊清的心意,每次看到周荣庆出现,都会故意为他们创造独处的环境。
菊清当时只是一位19岁的小姑娘,对于情爱没有过多了解,误以为周荣庆把她当做朋友看待,也掏心掏肺地对周荣庆好。
直到有一天,她才明白了周清容对她的情谊。
当天,周荣庆邀请了很多工友到家中吃饭,他早早起床到市场挑选了最新鲜的蔬菜和猪肉,母亲也将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
晋菊清也被邀请在列,由于是第一次到荣庆家吃饭,她带了一些水果和礼品。
一行人在路上聊得很开心,有些工友对在大城市生活过、上过学、之前还当过文化干部的周荣庆很感兴趣,觉得他家里条件肯定很好。
当他们到达周荣庆家中时,都觉得很意外,因为周家只摆放了最简单的家具,甚至比普通人家屋里的东西还要少。
大家这才明白,周荣庆和他们一样,所有一切都是通过自身创造的。
工友们一个比一个聪明,都知道周荣庆之所以要请他们吃饭,主要是为了让母亲王兰芳看看菊清,于是大家一窝蜂跑到厨房,帮助周荣庆做饭。
菊清无事可干,乖巧坐在王兰芳身边,和长辈聊天。
王兰芳是一个开明的长辈,非常支持儿子自由恋爱,之前在饭桌上,她多次听儿子提起心仪的女孩的诸多优点,早就对菊清产生了好感。
看到菊清后,王兰芳觉得儿子眼光很不错,因此,她上前拉住了菊清的手,嘘寒问暖。
菊清原本还有些拘谨,害怕在长辈面前表现得不够好,但看到王兰芳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局促感顿时消失了。
很快,一大桌美味丰盛的饭菜做好了,众人在一起边吃边聊,王兰芳突然问了一句:“菊清,你有没有男朋友呀?”
听到这个问题,菊清先是一愣,脸红地回道:“没有,我现在年龄还小。”
其他人看出王兰芳的意图,纷纷起哄:“菊清,你的年龄不小了,也要为自己考虑,你觉得周荣庆怎么样?”
菊清当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支支吾吾糊弄过去了。
饭后,趁着众人打扫卫生、洗碗,王兰芳把菊清拉到一边,希望她能好好考虑一下自己儿子。
回到宿舍后,菊清回想起了周荣庆之前的种种举动,才意识到,原来周荣庆一直对他有好感。
其实,她也觉得周荣庆很优秀,人老实,又肯吃苦,可害怕自己配不上对方,所以一直没有给王兰芳答复。
后来,王兰芳找到厂领导,希望厂里可以撮合两位年轻人。
领导特意找到菊清,询问她是否对周荣庆有感觉。
菊清说出了自己的顾虑,领导笑着说:“你这个女娃娃,不要想那么多,你自己很厉害的,跟周荣庆很般配。”
深思熟虑后,她觉得自己可以和周荣庆在一起,两个人便确定了关系,会经常一起吃饭,畅想未来。
本来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却因为周荣庆的身份出了差错。
周荣庆找过菊清几次,可她避而不见,无可奈何,他只能请求母亲帮助。
见到王兰芳后,女孩还是之前的态度,觉得自己配不上周荣庆。
王兰芳和她谈了很多,表示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互相帮衬,身份地位根本不是问题。
在长辈的开导下,菊清也想清楚了一切,与周荣庆接着恋爱。
1959年,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
周总理得知消息后,特意为两位新人寄了一些新婚礼物,还写信表达祝贺。
其实,此前周荣庆在北京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那么,他为何会到河南当一名普通工人?
到基层锻炼自己
周荣庆的父亲名叫周恩溥,和周总理只相差一岁。
周总理
在周恩溥满月那天,父母特意将他抱到庙里,穿上和尚衣服,请求住持和僧人为他念经祈祷,希望他能够健健康康成长。
他和哥哥周总理的关系很好,受哥哥影响,成为了一个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好儿郎。
在学校,周恩溥总会帮助同学们,收获了很多人的喜欢。
大革命失败后,敌人一直想方设法对我党赶尽杀绝,也不放过其家属亲人。
周总理通知家人隐姓埋名,一定不要暴露身份,可周恩溥还是被抓了。
1951年,周恩来三兄弟家人合影
残暴的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尝试各种方法诱惑他说出有用的情报,不屈不挠的周恩溥誓死不从,没有透露任何信息。
无计可施的敌人只能放了他,可他在狱中受了很多折磨,身体严重亏损,没过多久就撒手人寰,只留下妻子王兰芳和儿子周荣庆相依为命。
王兰芳为了养活孩子,什么苦活脏活都干过,还到有钱人家当过保姆。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她特别开心,然而,有一天,周荣庆被军阀强拉入伍。
周总理和孩子们
王兰芳几乎哭瞎了眼睛也无法改变儿子被抓壮丁的局面,后来,解放军到达她所生活的地区,她跟着解放军一起离开了伤心地。
周荣庆被抓之后,一直想要逃脱军阀的控制,最后找到一个机会,重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立下了很多功劳。
直到全国解放,他才得以和母亲团聚。
周总理一直和王兰芳有联系,得知弟妹因为年轻时操劳过度,身体不好,便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50元帮助王兰芳。
周总理
后来周荣庆在一家医院担任干部,通过自身努力,和母亲将日子越过越好。
之后,因为国家建设,他被调到河南担任文化干部。
恰好,1957年,国家鼓励干部到基层进行锻炼,周总理找到周荣庆,询问他是否有意向下基层,并鼓励他趁着年轻,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周荣庆觉得大伯的建议很好,于是主动从一名干部转变为一名普通工人。
身份的转换没有让他感受到任何落差感,反倒觉得在基层很开心,可以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抱负,并且他还在工厂遇到了此生挚爱,可谓事业爱情双丰收。
周总理和邓颖超
婚后,晋菊清和周荣庆一起为小家奋斗,一家人其乐融融,和睦美满。
周荣庆是一个好同志,没有因为周总理侄子的身份沾沾自喜,始终将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对待,通过双手获取想要的东西。
或许,晋菊清就是被他身上这种特质吸引,所以两人能成就一段佳话,像他们这样优秀又努力的夫妻,着实让人羡慕。
结语后来,周总理为荣庆和菊清的三个孩子取名为志勇、志红、志军,寓意“勇红军”,希望周家后代能像红军战士一样勇猛无前、正直善良。
周总理和亲人
周家男儿从未辜负周总理的期待,上世纪九十年代,周荣庆因长期过度劳动造成身体损耗,不幸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临终前,他特意嘱托菊清和孩子们,身后事不需大办,更不能惊动远在北京,身体不好的邓颖超。
周荣庆走后不久,邓颖超也离开了人世,骤然失去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菊清悲痛万分,精气神也萎靡了很多。
但她接过周家家风的传承,用言行遵循周总理的教导,也向孩子们传递周总理的红色家风。
周总理和邓颖超
晚年的她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每月只有150元的看车工作,她的生活很清贫却也乐在其中。
如今,菊清老人儿孙绕膝,希望她晚年少些病痛,多些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