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就这样,仅用三年的时间,史义武初步实现了他三年前梦想的小目标。他在京师购置了四处房子,一处在德成源附近(在光绪年间开业的一家米面油盐店,自制的酱菜和干黄酱非常有名);一处与当时的德丰居相邻,其他两处也都是在街口上,位置绝佳的铺面房。那时的生意人挣了钱,无非是扩大生意或购房置田。史义武选择继续扩大生意与购买房产,因为他实在不想与田地打交道。然而,就在他生意蒸蒸日上,越做越大之时,家里却出事了。史义武二十四岁离开妻儿闯荡京师,已经整整三年没有回家。期间,史义武与妻儿沟通的方式无非是书信与金钱两种方式。一种是心灵上的交流,一种是物质上的交流。妻子没有多大的学问,很难从精神上了解自己的丈夫,但从寄回家的钱越来越多,妻子知道丈夫成功了。民国伙计作为山东人,在当时能让史义武施展能力的,有两个地方:一是闯关东,一是奔京师。闯关东,闯得是沃野千里的土地,到头来还是种地。奔京师,奔的是白花花的银子,一块块的

人啊!一生都在追求,追求权力,追求金钱,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生活状态。说到底,人人都在追求幸福,追求完美的人生。有人有了儿子还想要女儿,有人有了女儿还想生儿子。总以为儿女双全就是幸福,总以为这就是完美人生的开始。实则非也,因为人生中始终充满着变数。二十三岁的姑娘李晓云,因丈夫的一句话,大受刺激,发誓要为丈夫生个儿子。愿望实现,儿子出生的那一刻,她喜极而泣,二十年后,儿子长大成人,她却痛哭流涕,后悔不已。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1)

民国夫妻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小皇帝溥仪的名义宣布退位诏书。后人认为这一天正是清王朝268年寿命的终结日。但当时的一部分人(旗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清王朝真正结束是在1924年11月5日溥仪出宫的那一天。而就在溥仪出宫的一个月后,一位名叫史义武的二十四岁年轻小伙离开妻儿闯荡京师。史义武,山东济南府人,家有良田二十多亩,本可以种田为生养活一家人。然而,史义武并不安分于种田。一是,他认为种田不能保收,一旦遇到严重的旱涝灾害,土地颗粒无收,就会出现大饥荒。当时山东民间流传着“四亩丰,三亩穷,一亩二亩不得生”。但这种说法也只是对平常年份而言,真正遇上大饥荒,像史义武这样拥有二十多亩良田的家庭也会捉襟见肘,不得不省吃俭用。时人口口相传:“一年决,二年荒,三年四年吃不上。”史义武不想过这样没有盼头的生活,年轻人就应该闯一闯。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2)

溥仪

作为山东人,在当时能让史义武施展能力的,有两个地方:一是闯关东,一是奔京师。闯关东,闯得是沃野千里的土地,到头来还是种地。奔京师,奔的是白花花的银子,一块块的银洋。史义武最讨厌的就是种地,自然他选择了繁华而动荡的京师。晚清时,京师虽是旗人统治,却是山东人的“天下”,各行各业,各店各铺,各处角落,都有山东人的身影。民国时期,虽然大量南方人北上京师位居高层,但此时京师仍是山东人的“天下”,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山东人。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的京师离开了山东人就会陷入“瘫痪”。史义武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始了闯荡京师的生涯。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3)

闯关东雕塑

二十四岁的史义武,早已过了做学徒的年龄(一般14岁),当然,他也不甘心做学徒,因为他手里有在山东带来的本钱。他与学徒无法比青春,但金钱与胆子又让他站在另一种高度,而闯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就凭借着这两样。有钱,有胆子,他就敢买两头骆驼,赶着骆驼出西直门去京西买煤,然后运到京师城中再卖。这一倒腾就能小赚一笔,赚了钱,他就敢从京师坐上他从来没坐过的火车沿京张铁路,再出张家口,与蒙古人做皮货生意。钱是越赚越多,胆子是越练越大,经验是越来越丰富。他甚至敢把手伸向别人不敢而又赚钱的私盐上。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4)

民国伙计

就这样,仅用三年的时间,史义武初步实现了他三年前梦想的小目标。他在京师购置了四处房子,一处在德成源附近(在光绪年间开业的一家米面油盐店,自制的酱菜和干黄酱非常有名);一处与当时的德丰居相邻,其他两处也都是在街口上,位置绝佳的铺面房。那时的生意人挣了钱,无非是扩大生意或购房置田。史义武选择继续扩大生意与购买房产,因为他实在不想与田地打交道。然而,就在他生意蒸蒸日上,越做越大之时,家里却出事了。史义武二十四岁离开妻儿闯荡京师,已经整整三年没有回家。期间,史义武与妻儿沟通的方式无非是书信与金钱两种方式。一种是心灵上的交流,一种是物质上的交流。妻子没有多大的学问,很难从精神上了解自己的丈夫,但从寄回家的钱越来越多,妻子知道丈夫成功了。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5)

民国一条街

然而,丈夫的成功,妻子并没有享受太久。因为在丈夫奋斗后的第三年,妻子就撒手人寰了,离开了才六岁的儿子,当然也没有与远在京师的丈夫说上最后一句话。史义武得知妻子去世的噩耗,他既痛心,又担心。痛心自己失去了恩爱的妻子,担心六岁的儿子无人照顾。史义武把生意交代给信得过的伙计,自己赶回济南,在悲痛中操持了妻子的葬礼。妻子葬礼完成,史义武没有急于回京,而是在家乡待了一段时间。期间,他为家乡出钱修了道路,置办了一所义学,同时设立粥厂舍粥,制作棉被舍被褥,甚至为死者家属舍棺材。当然,对于史义武来说,济南府虽是家乡,但自己的生意还在京师,所以,一切安排妥当后,他带着六岁的儿子史心存回到京师。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6)

民国富人葬礼纸扎

回到京师后,以史义武的财力和身份,自然成为媒婆关注的对象。丧妻再娶,那是理所当然之事。媒婆踩破了史义武家的门槛,最终为他找到了一位又中意,又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姑娘,姓汪,名春丽,祖上曾在清朝世代为官,改朝换代后,家人无业,以吃祖上留下的老本过活,但心气儿很高。汪春丽既知书达理,又有着王熙凤般的本事与能力。尤其,嫁给史义武后,既成为家里的贤内助,又成为丈夫生意上的帮手。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汪春丽都打理地井井有条。尤其在丈夫史义武外出做生意期间,家里的生意主要是妻子汪春丽操持,伙计们也只能唯命是从。有了妻子汪春丽的帮助,史义武可谓如鱼得水,生意规模涉及到煤、皮货、食盐、饭庄、果子局、茶酒业。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7)

汪春丽

有这样的妻子,有这样的生意,史义武睡觉都能笑醒,而更令史义武喜极而泣的是,一年后,妻子汪春丽为他生了一个千金。史义武激动之余,为女儿起名史宝钗,要像《红楼梦》中薛宝钗长得那样端庄大方,招人喜欢。然而,激动而喜悦的史义武却忘记了薛宝钗并不顺心的婚姻,似乎冥冥之中也影响了长大后女儿的婚姻。此是后话。现在,史义武有了儿子史心存,有了女儿史宝钗,虽不是一母所生,但对史义武来说,都是亲生的。儿女双全,史义武认为这才是幸福人生的巅峰时刻。然而,对于妻子汪春丽,却有着另一种心态上的变化。汪春丽自从有了亲生女儿史宝钗后,却渐渐疏远了并不是亲生的史心存。一切都源于那看不见,摸不着,却始终藏在心底的血缘关系。心中没有天下为公的胸怀,心中的天平始终倾向于血缘近的那一方。这就是人性。汪春丽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位母亲,作为一个普通人,她无法超越这种人性。所以,她看到自己的亲生女儿,心中就高兴,而看到那个独属于丈夫的孩子,她就没有了那份喜悦。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8)

男孩

当然,在丈夫史义武面前,汪春丽还能用意志和行为控制自己,对两个孩子做到一视同仁。丈夫史义武心里如明镜一般,知道妻子不可能对两个孩子同等相待。但他不愿明说,因为妻子在他面前并没有做得过分,况且里里外外都不能少了妻子。然而,夫妻之间,最亲密,也最容易出现变故。那一天,就发生在三年后,史义武远出做生意的期间。妻子汪春丽像往常一样打理完家务,就去了前铺柜台。留下已经10岁的史心存在院子里照看着3岁的妹妹史宝钗。俩兄妹玩着玩着,妹妹史宝钗抬头看到了树上又大又红的枣子。史宝钗用力举起右胳膊,五根小手指一伸一收,小嘴喊着“哥,哥”。哥哥史心存明白妹妹的意思,但他有些为难。那颗枣树不矮,想爬上去摘到枣子不容易。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9)

红枣

史心存看到妹妹喊得着急,也心急地在院子中找到一根木棒。他右手拿着木棒一端,高高举起右臂,用尽全力向上一跳,原以为能打掉离木棒最近的那串枣子。然而,史心存太自信了,随着几次跳起,有节奏地挥动着手中的木棒,还是没能打到那串枣子。史心存知道要想打下枣子,必须去前面店铺拿长竹竿,但看到妹妹快急哭的样子。他不忍心让妹妹再等了。于是他下定决心冒险一次,爬上枣树,为妹妹摘枣子。接着,史心存同时用双手抱紧,用双腿夹紧枣树,有节奏地向上爬。妹妹史宝钗看到哥哥爬树,小嘴开始喊道“哥,快,哥,快。”史心存虽然心里发憷,但听到妹妹的喊声,鼓起了勇气,咬着牙,用力向上爬。终于,他抓到了最低的那根树枝,力气减弱,但他找到了抓力点。他又用力向上爬,爬到恰当的距离,然后一咬牙,全身用力,一只手抓住第二根树枝,一条腿借力跨上了第一根树枝。史心存向上撑撑身子,两条腿分两边夹住第一根树枝,屁股坐在树枝上,裤脚从脚踝被拉扯到小腿肚。此时,他双手抓住第二根树枝,双腿夹住第一根树枝,屁股坐在上面,终于可以缓口气了。底下的妹妹一直喊着“哥,快,哥,快。”史心存额头上渗出了汗珠,他低头朝妹妹一笑,一颗汗珠从额头流到鼻尖,滚落下来。他紧闭嘴唇,鼓起腮帮,用力地咽了口唾沫,想压住从口中呼呼喘出的粗气,但没能成功。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10)

小女孩

他又张开嘴,粗而热的气流同时从口鼻中向外冒。他知道不能再歇了,妹妹早已等急了。他又用力向上爬,直到双脚站在了第一根树枝上,他才看到了希望。史心存不愿再向上爬,也无力再爬,他想就这样顺手摘几颗枣子。于是,他左手抓紧第二根树枝,伸出右手去摘上面树枝垂下来的枣子。一颗、两颗,而当摘第三颗时,却没能一次摘下来,因胳臂伸得直而久,有些麻,史心存放下第三颗枣子,顺势摇了摇胳膊,等胳膊缓过劲来。史心存伸出胳膊,向前探身,抓住第三颗枣,用力一挣,枣子摘到了。但因用力过大,力道突然一松,身子向后一昂,脚下一滑,左手难以支撑这个劲道,脱了手,后果可想而知。史心存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妹妹史宝钗被吓哭,跑出街门。邻居看到史宝钗哭,问她发生了什么,她只是哭着喊“娘”。邻居把她抱着去铺子上找到了汪春丽,这时,史宝钗才告诉母亲发生了什么。母亲抱着史宝钗,与铺子上的两个伙计跑回家,看到史心存趴在枣树下一动不动,手里还攥着三颗枣,昏迷过去,身上并没有伤。汪春丽急忙让伙计把史心存背到屋里的炕上,然后让他们去找大夫。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11)

长出屋顶的枣树

大夫来到,看后,对汪春丽说道:“孩子只是昏迷过去了,并没有大碍。”汪春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丈夫史义武相当疼爱史心存,她自己虽然不喜欢这个非亲生的孩子,但在自己手里出了事情,丈夫回来一定不会饶过她。当听到,大夫说孩子没有大碍,汪春丽揪着的心刚要放下,大夫又吱吱呜呜起来。汪春丽看到这,更心急,忙问道:“还有什么事。”大夫心有余悸地说道:“孩子的腿好像断了,但我不敢确定,这需要正骨的大夫来诊断。”汪春丽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忙让伙计去请正骨的大夫。正骨大夫来后,打眼一看,用手一摸,全明白了。史心存的右腿确实摔断了。汪春丽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强装镇定地对大夫说:“不论花多少钱都要把孩子的腿治好。”大夫也很抱歉地对她说:“孩子的腿可以治,但像正常人那样走路是不可能了。”汪春丽也无能为力了,只能让大夫尽力治疗。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12)

民国一位正骨兼牙科大夫

一个月后,丈夫回到家,看到这一幕。夫妻之间不论以前多么的和睦,多么的恩爱,也很难让对方平心静气地解释。丈夫史义武忍无可忍,一个月前把一个完整的儿子交到妻子手里,没想到现在却瘸了一条腿,这让哪个男人也无法承受。史义武有一身的力气,但作为男人,他没有下手打女人。而是在以后的生活中,时常拿瘸腿儿子与汪春丽母女相比。史义武经常不屑地对汪春丽说道:“别看你生了一个,你十个桃花女也换不到我这扁脚儿。以后,家业全部是我扁脚儿的,你们母女一文也得不到。你将亏欠我这个儿子一辈子。”汪春丽原本是个刚强的女人,然而,面对丈夫的指责,她无言以对。从那时起,她发誓要给丈夫史义武生个健康的儿子,宁愿挨打,她也认了。她走遍了京师中的寺庙,求神拜佛,只求送她一个儿子。就在这期间,丈夫史义武怕儿子史心存再有什么不测,托人把儿子送到老家济南抚养。然而,就在史心存离开不久,汪春丽怀孕了,后来,如愿以偿,果然生了一个儿子。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13)

庙里送子观音

儿子呱呱落地,汪春丽喜极而泣,似乎丈夫对她的怨恨也消散了。史义武根据自己的名字为儿子起名史礼文,希望儿子能崇礼尚文,平平安安过一生。史义武喜得此子,自然从三日,到满月,再到周岁都是大操大办。儿子周岁过后,史义武才和伙计们出远门做生意。谁也不会想到,这次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提前来的是一封电报,简短的四个字“东家死了。”一个月后,伙计抱着一坛骨灰来到京师。原来,史义武与伙计刚出京师后,就已经感觉到不舒服,但他并没在意。从蒙古一直到了东北谈皮货生意,直到在东北客栈中猝死,最后连遗嘱都没留下。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14)

史义武

史义武走后,留下的家业自然由妻子汪春丽打理。汪春丽一边照顾着儿女,一边打理铺上的生意。女儿史宝钗越大越懂事,而儿子史礼文却恰恰相反。史礼文没有如父亲生前希望的那样崇礼尚文,而是从小喜欢舞枪弄棒。“穷人学文,富人习武”,史礼文既有家财万贯,又有母亲的溺爱,自己又喜欢学武。所以,史礼文经常以少爷的身份和一群狐朋狗友鬼混,还花大价钱请一些所谓的武术名师教授自己武艺。这些所谓的武术名师有的是滥竽充数,只为了那几块大洋,当然有的也有两下子。其中,有个善用单刀的师父确实有些武艺,而史礼文也对单刀极感兴趣。就这样,史礼文单刀武艺进步很快。令人遗憾的是,史礼文虽学得一身武艺,但没有一点武德,经常仗着自家有钱,自身有武艺,打架斗殴,横行地方。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15)

民国武术

母亲汪春丽忙于生意无心管束儿子,又因儿子从小失去父亲,对其相当溺爱。直到史礼文二十岁时,汪春丽也慢慢老了,家业最终要交到儿子史礼文手中。汪春丽这时不得不想法收拢儿子的心。她认为儿子结婚后,自然就能以家庭为重,以家业为重。因此,汪春丽为儿子选了一位姑娘。姑娘姓张,名晓琳,生意人家,父母在京师开粮店。然而,事不遂人愿,大富之家溺爱的孩子总是那么不省心。结婚后,史礼文秉性不改,不仅一直在外面强横,即使到家,对妻子也不客气。他经常一边打着妻子,一边骂道“女人就像墙上的皮,揭了一层还一层”“好汉应该占九妻”。张晓琳被丈夫欺负,也不敢回娘家,因为她怕给家里添乱,让父母伤心,最终,她还是要和丈夫过,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儿媳妇张晓琳的遭遇,被婆婆汪春丽看在眼里,但她并没有吱声。她后悔不已,知道儿子已无法悔改,家业早晚会被败光。汪春丽一直再等,一年后,她终于等到了。儿媳张晓琳生了一个女儿,就在孩子过完满月。婆婆汪春丽和儿媳张晓琳抱着孩子,还有未出嫁的史宝钗,三人回到了老家济南。

不能生儿子的真实故事(故事二十年前她发誓为丈夫生个儿子)(16)

张晓琳

到了济南,汪春丽和女儿史宝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接待她的人就是丈夫的大儿子史心存。史心存把老家的正房腾出来,让长辈汪春丽住下。而汪春丽一看到瘸腿的史心存就想到二十年前那件事。史心存对她们娘仨越好,汪春丽越感到愧疚。然而,史心存并没有放在心上,一直把汪春丽作为家里长辈敬重。此时,汪春丽知道史家的真正传人是史心存,而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史礼文。史礼文自知自己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姐姐,但并没有回心转意,之后,又沾上赌博,最终败光了家业。十年后,母亲汪春丽临终前,仍后悔不已,后悔生了这样一个儿子。

猜您喜欢: